3.2.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08: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列举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的灾害类型。2.学会分析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
一、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1.位置:黄土高原区地处①黄河中游地区。
2.环境特点: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重要的②农业区,西北部为③农牧交错地区。从东南至西北,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④半干旱、⑤干旱地区递变。过渡地带⑥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与本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3.主要的自然灾害:⑦干旱、水土流失。由于黄土⑧质地疏松,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加之暴雨较多,冲刷强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水土流失引起的⑨干旱是本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此外,⑩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
思维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有利影响?
答案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黄河含沙量大,在黄河入海口处淤积,形成黄河三角洲,从而增加土地面积。
2.人为因素是如何影响地质灾害的?
答案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位置: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2.滑坡、泥石流多发原因: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多?高原、深谷和盆地;本区降水?丰沛,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规模大,活动频繁。
3.地震多发原因:本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危害大。地处我国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
思维活动
3.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答案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探究点一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主要是________灾害多发区。
(2)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黄土高原
(2)干旱、水土流失、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
(3)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反思归纳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
迁移应用1 小老树是指树龄虽小,但长势已经显著衰弱的树。具体表现为树体小,短枝多,枝细弱,叶片小,落叶早,果实小等。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于(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河西走廊
(2)造成小老树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壤贫瘠 B.气候不适
C.地形崎岖 D.河流过少
答案 (1)C (2)B
解析 从图中可知,小老树的分布区比较集中于黄土高原。一般在湿润地区对应的植被是森林,而在半干旱地区树木的成长是困难的,往往形成低矮的小老树。从另一个角度讲,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第一环境要素。
探究点二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探究活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由于人类对植被破坏会导致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的发生。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防御?
答案 (1)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2)泥石流、滑坡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4)①做好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等。
反思归纳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集中的原因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川、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成因上可分为两大方面:
(1)自然原因
①地质条件上: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上: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气候上:受西南季风及地形影响,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2)人为原因
主要包括:开垦、开矿、开发山区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建筑物、人口、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
迁移应用2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洪涝 D.塌方
答案 (1)D (2)B
解析 (1)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2)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



1.我国四大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答案 B
解析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下列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破碎,坡陡沟深
B.土质疏松,植被稀少
C.长期人为不合理地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
D.全年降水丰富,且时间分布均匀
答案 D
解析 黄土高原降水总量少,但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强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3.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答案 B
解析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气候干湿季分明,暴雨多,又处于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比较多。
4.下列关于川滇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山高谷深,全部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B.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质灾害
C.该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
D.该区的泥石流容易引发地震等灾害
答案 B
解析 川滇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5.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图中山脉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山脉自然带的分布具有________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河流A的汛期一般出现在________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月份,图中B地区盛行________风,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阴影”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这些灾害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2)5~9月 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3)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4)地震、滑坡、泥石流 位于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地震频发;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降水季节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解析 本题主要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综合考查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