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15: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4
6、7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2
8
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5
3
一、选择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的灾害问题是 (  )。
A.土地的沙漠化 B.水资源缺乏
C.水土流失严重 D.沙尘暴盛行
2.针对上述灾害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做法是 (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营造速生薪炭林
C.进行炉灶革新 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解析 第1题,第一幅图是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第二幅是长江流域的
江南丘陵地区,两地区的水土流失都较严重。
第2题,推广沼气的使用,既能解决农村的生活能源问题,减少对植被的破
坏,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使农业生产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答案 1.C 2.D
在我国防灾过程中,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据此完成3~4题。
3.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  )。
①松花江 ②海河 ③辽河 ④淮河 ⑤长江 ⑥雅鲁藏布江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④⑥
4.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以防洪防汛为首要目标的是 (  )。
①长江的荆江大堤 ②珠江的北江工程 ③南水北调 ④龙羊峡水库 ⑤引滦入津
A.①② B.①⑤ C.④⑤ D.②④
解析 第3题,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
导致干支流同时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
第4题,长江荆江大堤和珠江北江大堤主要目标是防洪,跨流域调水主要是
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 3.B 4.A
5.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  )。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C.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解析 淮河中上游的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而下游又缺少通直的入海河道,
故治理淮河的关键是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答案 D
二、综合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时,洞庭湖水面面积为4 350平方千米。洞庭湖的水面在大面积围垦及多年来泥沙大量淤积中急剧缩小,到1967年,水面约剩2 740平方千米。再加上泥沙不断淤积,2003年水面面积仅剩2 625平方千米,调蓄能力减弱,河道泄洪不畅,洞庭湖防洪情势越来越严重。
材料二 面积为31.6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在青海建立,49%的黄河水、25%的长江水和15%的澜沧江水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三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地区。
(1)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
B.为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
C.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
D.湖泊沼泽化速度加快
(2)洞庭湖面积的缩小,改变了该地区水资源的________分布,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的________能力,加重了该地区及长江流域的________灾害。
(3)从国家生态安全的角度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
解析 湖泊具有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由于人口增加,人类就走扩大耕地
面积的道路,乱砍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河床
淤积,湖泊淤积,加上围湖造田,致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加
剧。
答案 (1)B (2)时间 调控 洪涝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三江源头的水土保持,减少其下游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从而保证了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促进了下游各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天然调蓄湖泊。目前湖泊面积2 625平方千米,湖泊容积167亿立方米。洞庭湖南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三口与长江相连,湖水经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能够蓄纳长江洪水,削弱长江洪峰,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长江的防汛压力。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洞庭湖区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修建了大量的垸堤,把原来的水域改造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结果造成了洞庭湖水面面积急剧缩小,使长江洪水的调蓄功能显著减弱。
材料二 为了确保长江中游地区的防汛安全,我国政府下决心把洞庭湖水面恢复到解放初期时的面积。即由目前的2 625平方千米扩大到4 350平方千米。洞庭湖容积也要自167亿平方米扩大到293亿立方米。我国政府部门也制定出洞庭湖“4 350工程”规划。根据规划,退田还湖面积达1 448平方千米。如下图:
洞庭湖现状
洞庭湖规划范围
(1)为何说洞庭湖是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天然调蓄湖泊?
(2)近一个世纪以来,洞庭湖萎缩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洞庭湖规划范围与现状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规划的目标?
解析 第(1)题,洞庭湖作为长江沿岸较大的湖泊,能够在洪水期时容纳长江
干流的水量,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在枯水期,长江干流水量减少,洞庭湖
能够释放水,补充干流的水量。第(2)题,洞庭湖萎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由于
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慢,泥沙淤积;人为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和上游植被
破坏,河流携带泥沙增多,造成泥沙淤积。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规划
的洞庭湖水域面积大大增加,且集中连片。要达到目标,必须退田还湖,上
游要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
答案 (1)湖泊面积大,接纳河流多;能够蓄纳长江洪水、削弱长江洪峰,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长江的防汛压力。
(2)自然原因:地势低洼,泥沙大量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和破坏植被(根
本原因)。
(3)不同:规划湖泊水域面积大大增加,集中连片。主要措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8.读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________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我国主要的________区、________区、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
(2)“三北”防护林为何要建成一个“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3)列举我国的减灾非工程项目。(至少三项)
解析 该题以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我国减灾防灾取得
的巨大成就及相关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防御措施。解答该题的突破口是
由相关自然灾害分布位置确定该地自然灾害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
背景。
答案 (1)生态工程 水土流失 风沙危害 盐碱 台风 (2)“三北”防护林建设范围大,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可以使防护林区的物种多样化,生态系统复杂化,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