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3)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15: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同步练习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C.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读黄河梯级开发剖面图,回答2、3题。
2.黄河中游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有( )
①水土流失 ②旱涝 ③荒漠化 ④生物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关于水库的防灾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径流,使水库上游减少洪涝灾害
B.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没有任何作用
C.增加局部空气湿度,调节小气候,缓解旱灾影响
D.使生物灾害频率增加
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的第一个大型防洪工程,1952年6月20日胜利竣工。据此回答4、5题。
4.荆江分洪工程建成后,取得了显著的防洪效果,基本实现了以下哪一项防灾减灾目标( )
A.建立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B.加强灾害研究,改进了现代化技术在防灾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C.避免了因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D.提高了对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及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
5.该项工程属于下列哪一项防灾减灾行动( )
A.建立健全灾害管理体系
B.开展减灾工程建设
C.建立和完善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D.加强灾害保险与救援工作
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造成乙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破坏植被
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土质疏松
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甲地形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
B.水土流失的治理
C.荒漠化的防治
D.农业中低产区的治理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8.(案例探究题)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种子又轻又小,可随风传播。它爬到树上,覆盖吞噬整个树木,使森林变成草地。薇甘菊原产南美洲,在那里上百种昆虫和菌类吃它,还有很多植物来限制它生长,从而达到一种生态平衡。
(1)你认为物种入侵的途径可能有哪些?
(2)外来物种形成的生物灾害有哪些?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淮河洪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洪泽湖成为地上悬湖,排水不畅,所以解决淮河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2、3.【解析】2选B,3选C。第2题,黄河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该地灾害类型较多,主要有旱涝、地震、生物灾害等。第3题,考查水库的作用。水库可以调节其下游的径流;通过打坝建库可以治理水土流失;能增加局部空气湿度,调节小气候,缓解旱灾影响;生物灾害(蝗灾)伴随干旱产生,修建水库可以增加降水量,缓解旱情,从而减少生物灾害的发生。
独具【规律方法】灾害的防御措施分析
在分析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时,一般分析思路如下:
(1)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入手,针对具体灾害选择所需要点。工程措施一般包括修建水库、加固堤坝、退耕还湖、防护林工程等;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立法、建立预警系统、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宣传等;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各种防灾技术的探索。
(2)针对灾害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治理措施。
4、5.【解析】4选A,5选B。荆江分洪工程属于减灾工程建设,其建立和功能发挥实现了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6、7.【解析】6选C,7选D。第6题,乙地区为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第7题,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严重,中低产田分布广。
8. 【解析】第(1)题,结合生物入侵的含义可知物种入侵的途径。第(2)题,生物入侵将对入侵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侵入地生态平衡并危及人类健康,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防治外来物种可利用法制手段及生物措施等手段防治。
答案:(1)自然入侵;人为引进(无意引进;有意引进)。
(2)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并加速物种的灭绝;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给受害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 利用入侵生物的天敌,人工清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