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4)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15:1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完成第1~2题。
1.减灾防灾的核心是(  )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②战胜自然灾害 ③杜绝自然灾害 ④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有关我国减灾防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
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
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
解析:第1题,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灾害”“杜绝自然灾害”。第2题,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以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全民参与就是避免各自为战,集中抗灾力量,克服重大灾情。
答案:1.C 2.B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
A.川江河段 B.长江下游河段
C.荆江河段 D.金沙江河段
4.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第4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
答案:3.C 4.C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第5~7题。
5.影响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
A.台风 B.地震
C.旱涝 D.滑坡、泥石流
6.为改善图示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土整治工程有(  )
①“三北”防护林工程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退耕还牧工程 ④退田还湖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现在我国正在实施洞庭湖生态重建工程,其涵义是(  )
A.将洞庭湖的湖泊容积扩大到4 350立方米
B.将洞庭湖湖泊面积扩大4 350平方千米
C.退田还湖面积4 350平方千米
D.将洞庭湖的湖泊面积恢复到4 350平方千米
解析:该区域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旱涝灾害严重。国土整治的重点工程一方面是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另一方面是退耕还湖工程,提高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功能。为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汛安全,我国政府下决心把洞庭湖水面恢复到解放初期时的4 350平方千米。
答案:5.C 6.C 7.D
在我国防灾过程中,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据此完成第8~9题。
8.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
①松花江 ②海河 ③辽河 ④淮河 ⑤长江 ⑥雅鲁藏布江
A.①⑤ B.②④ C.②③ D.④⑥
9.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以防洪防汛为首要目标的是(  )
①长江的荆江大堤 ②珠江的北江大堤 ③南水北调 ④龙羊峡水库 ⑤引滦入津
A.①② B.①⑤ C.④⑤ D.②④
解析:第8题,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导致干支流同时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第9题,长江荆江大堤和珠江北江大堤主要目标是防洪,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8.B 9.A
读下图,完成第10~11题。
10.中国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②靠天养畜,过度放牧 ③大水漫灌,土壤盐渍化 ④过度开采地下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11.图中①②③三个防护林体系,主要发挥水土保持环境效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解析:第10题,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类经济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第11题,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的环境效益是水土保持。
答案:10.A 11.B
鄂尔多斯在线2013年5月23日讯 为推动杭锦旗植树造林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再创佳绩,杭锦旗林业局早规划、早安排、早部署,抢抓春季造林时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圆满完成了2013年春季防护林工程造林任务,至目前共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新造林1 376万公顷,历年工程补植补造1 227万公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13题。
12.关于“三北”防护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护农田
B.“三北”防护林最终能将我国“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左右
C.“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的13个省、市、区,总面积可达全国陆地面积的40%以上
D.“三北”防护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13.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主要减轻(  )
①霜冻 ②干旱 ③土地荒漠化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2题,“三北”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因此“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三北”防护林具有生态效益,同时也能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13题,“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进而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为减轻其影响,1978年国务院批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
答案:12.C 13.B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5月7~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宣传周内: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日”活动主题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属于(  )
A.工程性防御
B.非工程性防御
C.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
D.以上选项都不对
15.实施防灾减灾对策要因地制宜,下列对策不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应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上海市要注意采取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C.我国西南地区要建设护坡工程和抗震工程
D.四川盆地大力植树造林,防治沙尘暴
解析:第14题,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属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第15题,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北和北方地区,因此防治沙尘暴不是四川盆地防灾减灾的主要工作。
答案:14.B 15.D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部分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
材料二:淮河水系图。
(1)材料一中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 ,?
范围包括                          ,该工程的主要功能为     ?
        。?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是         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其建设的生态作用在于        ,对防止    、    等类型的自然灾害起作用。?
(3)据材料二淮河水系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
(4)分析淮河流域成为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5)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防御淮河水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该工程分布在我国主要的风沙危害区,它的作用主要是应对风沙危害,在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还兼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第(2)题,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山地丘陵区,这里山高坡陡,年降水量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它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水土。该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是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第(3)题,根据其支流状况进行描述。第(4)题,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区、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的产生既与气候、地形地势等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有关。第(5)题,淮河水患的治理措施要因地制宜,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答案:(1)“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东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
(2)长江防洪体系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洪水 水土流失
(3)支流众多,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4)①气候: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暴雨频繁;位于我国南北方过渡位置,既有南方降水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又有北方暴雨集中的特点。②地形:地势落差小,中下游地势平缓,排水不畅。③水系:支流众多,每逢暴雨,各支流洪水均汇入干流。④河道:中上游的许多河道弯曲狭窄;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泥沙淤塞河道,下游缺少通直的入海河道。⑤人类活动: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泽湖泥沙淤积,湖底抬高。
(5)生物措施:在中上游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工程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新的入海口,疏通河道,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技术措施:通过卫星监测,及时预报暴雨的发生和水情状况。
17.(探究性学习)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共同特征是    ,成因都为 ?
?
 。?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    季,成灾的原因是 ?
 。?
(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两项措施)
解析:黄河下游和荆江段由于植被破坏、泥沙淤积严重,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景观;荆江段在夏秋季节由于降水量大、上游来水多,同时该河段弯曲严重、河床淤积、排水不畅而多洪涝灾害。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有巨大的调节作用,能有效减少荆江段洪涝灾害的发生。
答案:(1)均为“地上河” (地形)从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水流速度迅速降低,泥沙沉积严重,河床抬高;(植被)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夏(或夏秋) 其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多;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
(3)三峡水利工程可以通过蓄水以调节荆江河道的洪水流量。其他措施:植树造林、加固堤坝、退耕还林还湖、河道清淤、建分洪区、人工裁弯取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