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一、教师播放《好汉歌》。
1.学生听歌。
2.教师提问。
(1)这支歌以前你们听过吗? 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这支歌是电视剧《水浒传》的
主题曲。
3.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6 景 阳 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选自《 》,作者
( )是元末明初人。
2.课文的主人公是( )。
3.武松一共喝了( )碗酒。
4.课文是按( )
来写的。
水浒传
施耐庵
武松
事情发展顺序
十八
5.《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了北宋末年以( )为首的众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武松是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梁山( )将中排行第十四位,人称“ ”。
宋江
一百单八
行者武松
6.课文记叙了( )在阳谷县一家( )内开怀畅饮。他一共喝了( )碗酒。喝完酒后,武松趁着酒兴就要上( )。店家好心劝他留下,可他还是执意离开了。后来果然跳出一只( ),武松( )地与猛虎搏斗,最后( )
打死了猛虎。
武松
酒店
十八
景阳冈
猛虎
勇敢
赤手空拳
三、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词语。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把梢棒倚了 一双箸 恁地
醇 ? 绰了 擒捉 肋下
踉踉跄跄 胯下 呵呀 霹 雳
咆 哮 铁锤 棒橛 血泊
yǐ zhù nèn
chún nóng chāo qín lèi
páo xiào chuí jué pō
liàng qiàng kuà ā pī lì
四、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县治 晌午 椅了 将来 筛
却又作怪 怎地 恁地 醇?
没地 端的 休得 尽数
县城
中午
靠,放
端来
斟,倒
这店家在捣乱
怎么
如此,这样
纯良
莫非,难道
果然,果真
不要
尽管
倘或 绰了 甚么 巳
午 未 寅
卯 申 酉
戌 亥
倘若
拿起
什么
上午9时—11时
11时—13时
13时—15时
凌晨3时—5时
凌晨5时—7时
15时—17时
17时—19时
19时—21时
21时—23时
更兼 勿要 未末申初
尊便自行 诡诈 里正
欲 绾 光挞挞 椅 平昔
还有那些
务必
16时
悉听尊便
狡诈
村委会主任
想要
放
空旷,光秃
放,靠
平日
五、学习多音字。
泊
pō
bó
(湖泊 血泊)
(停泊 淡泊)
绰
chāo
chuò
(绰了 绰起)
(阔绰 绰绰有余)
呵
hē
ā
(呵护 笑呵呵)
(呵呀)
“呵”当读ā时,与“啊”一样,叹词。
第二课时
一、课文结构梳理
1.课文一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是哪四个?
(1)学生自由默读。
(2)学生汇报。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1-2
3-5
写武松进店喝酒,
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写武松上了景阳冈,
见到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
本想返回,又怕人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6-7
8
写武松赤手空拳
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写武松打死老虎后,
一步步挨下冈来。
二、品读“打虎”,体会精彩。
1.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
最精彩?
2.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边读边做批注。
a.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1)“般”的意思是( )。
大虫抓人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
抓不到武松?
样,种
大虫抓人的三般是:
一扑,一掀,
一剪。
因为武松有勇有谋,灵巧
闪过。
(2)这段文字中,有几个“闪”字?从这些“闪”字中,你可以
体会到什么?
答:从三个“闪”字,我体会到武松的机警敏捷。
(3)教师小结:猛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没抓到武松,它的气性就消了一半。这时的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c.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d.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
按将下来。
e.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
半点儿松。
f.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g.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 ▲
按住
▲ ▲
(4)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
体会到什么?
我们可以体会到武松的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三、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课文《景阳冈》主要写武松打虎,为什么用了两个自然段来写武松进店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答: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故事情节的需要。第二是为了表现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以及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2.为了写出老虎的凶猛,课文
6自然段用了修辞手法来表现
老虎的凶猛,请找出来。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
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
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比喻
夸张
比喻
3.归纳本文写作特色。
(1)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环环相扣 ,过渡自然。
(2)注重对话描写,读起来一波三折,展现了武松的豪放和倔强。
(3)注重心理活动描写,凸显
人物性格。
四、课后作业。
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 )→( )→( )
上冈
打虎
下冈
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
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
理由。
我觉得这两种评价都有道理。武松很勇敢,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武松有些固执,不听劝告,执意上冈,即使知道有危险也不愿意返回。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远离危险。
五、课堂作业。
1.选字填空。
(岗 冈)( )位 景阳( )
(勿 匆)( )忙 格杀( )论
(托 拖)( )累 ( )管
(榜 傍)( )晚 ( )样
岗
冈
匆
勿
拖
托
傍
榜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难懂的词语。
(1)请勿( )自误( )。
(2)但凡( )客人来我店中
吃了三碗的,便醉了。
(3)绰( )了梢棒。立起身来。
(4)武松读了印信( )榜文
( ),方知端的( )有虎。
不要
伤害
只要
拿
印章
告示
真的
3.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你留我在家里歇,是想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2)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
客人。我却怕甚么!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都得他过?
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我不怕。
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
斗不过他。
4.下面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1)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
( )
(2)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 )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3)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降下来。
( )
动作描写
5.下面四句话,分别体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
(1)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
(2)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3)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4)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无畏
机敏
爱面子
心细
B
A.爱面子 机敏 心细 无畏
B.无畏 机敏 爱面子 心细
C.无畏 机敏 心细 爱面子
D.无畏 心细 爱面子 机敏
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
),写的是北宋末年以( )为首的( )在(
)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 )的全过程。
古代
小说
宋江
一百零八人
水泊
梁山
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