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我们的家【教材解读】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我们的家【教材解读】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5 23:3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1.2我们的家【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认识人类建造房屋的常见材料,如木、砖、玻璃、金属等,并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科学思维目标
●比较并描述木、砖、玻璃、金属等常见材料的特点。
探究实践目标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木、砖、玻璃、金属等常见材料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目标
●在观察几种建筑材料的活动中能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的第二点“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1.3 金属及合金是重要的材料”中的第五点“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和“12.1 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中的第一点“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本课衔接前一课,将视角转向人类自己的家,内容指向学科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技术、工程与社会”,同时指向“结构与功能”“系统与 模型”的跨学科概念。
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的一些特点是可以被观察并用来识别材料类别的。本课以房屋为例,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观察“我们的家”,认识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复合、经过精细设计加工而制成的。本课情境从动物的家、古人的家引入现代人类的房屋,呈现由多种材料建造的房屋。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引导学生关注房屋的建造材料以及材料特点。探索板块,了解人们建家的常见材料,并对材料的特点特别是金属材料进行观察比较,为后续深入研讨做好铺垫。研讨板块,引导学生交流用多种材料建家的好处并讨论分别用金属和木头建造大门的优缺点,认识到材料并没有优劣之分,人们选择合适的材料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拓展板块,了解常见的金属种类及合金(不锈钢),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新的材料,暗含材料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因生活和生产的需求而获得发展的理念。
对于人类建家的材料,二年级学生较为熟悉,基本能说出木、砖、玻璃、金属等常见材料。对于这些材料的显著特征,学生也能说出一二,例如玻璃透明易碎,金属坚硬等。但是学生不会用科学的方法对比某种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特征,在描述材料特征时也较为零散和随意。学生知道建房子会用到多种材料,但大部分学生对房子的不同部分为何使用不同材料未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因此,本课要积极调用学生的原有经验,引导学生能对常见材料特征进行科学描述,在探究和研讨中进一步建构“材料的特点决定其功能”科学观念,并能依据材料特点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比较木、砖、玻璃与金属等常见材料的特征。
难点:发现材料的特点影响其功能,建立材料与功能的联系。
本课情境:人们利用更多的材料建造房子,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图中的房子利用了多种材料建造,例如:木、瓦片、玻璃等。暗含建造一座房子往往会使用多种材料。
聚焦:引导学生关注房屋的建造材料及材料特点,指向的是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材料的特征。
探索1: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观察人们建造房子使用的材料,发现每一座房子往往都会使用多种材料建造,多番比较后发现金属、木、砖、玻璃等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建筑材料。
5张图片展示了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房屋。石墙房屋:综合运用了石头、瓦片、木、玻璃等材料。土坯房屋:综合运用了夯土、瓦片、木、砖、玻璃等材料。砖瓦房屋:综合运用了砖、瓦片、木、玻璃等材料。钢筋混凝土房屋:综合运用了水泥、金属(钢筋)、玻璃等材料。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建筑材料的分析发现,各类型建筑均呈现多材料综合运用的规律,并总结出建筑中高频使用的材料。
探索2:运用感官多角度地观察常见的建筑材料:木、砖、玻璃、金属。学生通过看、摸等方式可以了解一种材料的一些显著特点,例如:木头看起来有纹理,砖头摸起来粗糙,玻璃透明,金属坚硬有光泽等。在观察中,学生对这些常见建筑材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旁边的气泡图指向的是房子往往运用多种材料建造,单一的材料因其特点局限,很难实现多种功能,初步体现材料与功能的联系。
探索3:以金属为对照,分组比较不同材料的特点。教材呈现了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通过使用放大镜“看一看”材料的颜色、纹理等特征;通过“掂一掂”相同体积的不同材料,感受不同材料的重量差异;通过“弯一弯”感受不同材料的柔韧性;通过用指甲刻画,感受不同材料的软硬程度。此活动是在探索2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对比观察,这也为第3课《家里的物品》研究生活中其他材料的特点打下研究方法的基础。另外,块状的金属与木头通过“掂一掂”重量对比更明显,片状的金属更适合“弯一弯”,所以教材在前两幅图“看一看”“掂一掂”选用了块状材料进行观察,后两幅图“弯一弯”“用指甲刻画”选用了片状材料进行观察。
记录单:对比较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能进一步建构“不同的材料特点不同”的科学观念,为后续研讨提供观点的证据支撑。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会发现:与木头相比,金属比较重、坚硬,柔韧性较好,木头则比较轻、质软、容易断裂。
研讨1: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特点与材料功能的关系。不同材料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使用多种材料建房子可以解决人们更多的生活需求。该问题可以结合房子的具体构件进行研讨,例如:砖头坚固、形状规则,所以可以用来建造房子的外墙,使房子更牢固;玻璃透光性强,所以可以作为窗户,使房间明亮。
研讨2:该问题是学生在对比材料特点之后,结合具体实例的一种运用,将问题从材料的性能扩展到应用情境,了解到材料并没有优劣之分,人们选择合适的材料满足需求,进一步体现材料特点与功能的关系。
科学词汇:人造物区别于第一课提及的自然物,自然物是指天然生成之物,如草木、矿物等。人造物指人类制造的一切物体,如建筑、道路、汽车、铁轨、玻璃瓶、计算机芯片等。比如,在大自然中捡拾的树枝属于自然物,而树枝经过蒸煮杀菌、烘干、清理、切割、修边、拼接、磨光、上漆等加工环节制造成的木制品则为人造物。
拓展:拓展部分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让学生意识到同一类材料下还可以细分成很多小类,例如金属材料类别下有铜、铝、铁等。二是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新的材料,暗含材料伴随着人类文明科技的进步,会不断因生活和生产的需求获得发展变化。
(五)教学准备
学生:木块、铁块、木片、铁片、铝片、铜片、玻璃片、陶瓷片、砖块、放大镜、记录单、学生自评表。
教师:课前提醒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房屋的建造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班级评价表。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1.聚焦
上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古人用自然物造的房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居住的房屋发生了很多变化。本节课可以结合情境图直接出示现代房屋的图片,提出问题:这是我们现在住的房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造的?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特点?
2.探索
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我们的家及其建造材料,再运用感官多角度地观察、比较不同的材料,认识到金属、木头等材料因其特点而成为常见的建筑材料。
探索活动1是观察不同材料建造的房屋,说一说人们是用哪些材料建造房屋的。学生往往观察到的是主体的建造材料,教师要适时追问房屋的哪个部分使用了该材料。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一座房屋往往会运用多种材料。虽然不同的房屋的主体材料可能不一样,但使用的材料基本围绕木、砖、玻璃、金属等。
探索活动2是观察并比较建造房屋的材料。教材罗列了四种常见的建筑材料:木、砖、玻璃、金属。对这四种材料进行观察时,学生要运用多种感官,通过看、摸等方式了解一种材料的一些显著特点,例如:木头看起来有纹理,砖头摸起来粗糙,玻璃透明,金属坚硬有光泽等。
探索活动3是选择金属和另一种材料进行比较并记录。教师可统一组织全班同学观察一种材料与金属比较,方便观察指导和交流。如果教师准备2份及以上材料与金属对比(如金属和木头一组,金属和玻璃一组), 在教学中要组织好不同小组的观察和研讨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两人一组通过用放大镜看一看,比较材料的外观特征;用手掂一掂,比较材料的轻重;用双手弯一弯比较材料的柔韧性;用指甲刻画比较材料的硬度。此活动是在探索活动2学生简单认识材料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使用科学方法比较不同材料的特点。在教学中,学生很少自主思考如何科学地比较这些材料的特点,比如重量的比较,很少会主动考虑到比较的前提是相同体积。这里,教师不需要特地强调观察前需要控制的变量,但要提供已控制好变量的材料供学生比较,也就是说材料的变量直接体现在教师准备的材料上,而且也无须控制得非常严格,大概相同即可。教师在教学时要规范指导学生使用弯一弯、指甲刻画等方法,建议将整个比较过程拍摄成演示的微视频,这样最为直观有效。
3.研讨
学生在观察、比较过程中已经对不同材料的特点有了自己小组的判断和记录,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展示,引导学生及时补充,反馈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小组的探索过程及时作出评价。
研讨1是“人们用多种材料建造房子,这有什么好处?”学生在经历探究之后,教师引导其结合房屋具体实例进行阐述,学生能:总结出人们因对房屋的不同构件需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材料。比如人们需要房屋墙体坚固,就选择砖等材料;需要采光良好就采用玻璃制作窗户;玻璃易碎,就用金属或其他材料给玻璃装上边框等。这样学生初步认识人类根据功能和用途选择不同材料,而不同材料的综合使用也满足了人们的更多需求。
研讨2是“如果要造大门,用金属和用木头有什么区别?””。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比较两种材料的特点来判断哪种材料造大门更适合。比如有的学生会说金属比木头更坚硬,制作成大门更安全,也有学生会说木头比较软,更容易加工,可以造出更多样式的大门。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适时追问“房屋中有没有哪些地方用木头比用金属更合适?”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意识到材料没有优劣之分,人们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实现所需的功能。
4.拓展
金属是材料的一个类别,在这一类别下面还可分为很多小类。拓展板块提供铜块、铁块、铝块,引导学生多维度地观察不同的金属,认识常见金属的外形特征。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金属大多是合金。因此,在这里教师还可以以不锈钢为例介绍合金,启发学生认识不锈钢作为一种合金因其不易生锈和被腐蚀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类似的合金应用还有铝合金门窗、铜合金水龙头等。这些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到材料伴随着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不断因生活和生产的需求获得发展变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材料的兴趣。
(七)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的课堂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参考第1课的评价模式,本课班级评价表的评价维度如下。
(1)会交流:能说出不同材料的特点,并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
(2)会合作:能小组合作完成对不同建筑材料特点的观察。
(3)会观察:能用看一看、掂一掂、弯一弯、用指甲刻画等多种方法观察建筑材料的特点。
在学生自我评价中,仍然从“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做”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所示。
《我们的家》自我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我会听 安静倾听
我会说 主动交流分享
我会做 用多种感官观察材料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