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
美国宇航局将环绕地球的感应器连成网络,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快速回应系统,来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实时跟踪,做到了卫星联网监测森林火灾, 7月9日到17日,一场森林大火横扫加州,这场大火自始至终都在卫星感应系统的跟踪之下。据此回答1~3题。
1.美国卫星联网监测森林火灾,用到的核心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D.雷达技术
2.运用上述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优点有( )
①获取资料快,可及时进行动态分析
②受地面限制少,避免人员伤亡
③获取信息量大
④探测范围广,可客观监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如果将上述技术与GIS两者优势结合,可以实现( )
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
②灾中做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
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
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新西兰是世界上防震建筑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设计者为世界多个国家建设了防震医院,并取得了良好的防震效果。回答4、5题。
4.新西兰能够研究防震建筑技术的地理背景是( )
A.新西兰人热爱科学
B.新西兰地域封闭
C.新西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D.新西兰气候湿润,冬暖夏凉
5. 防震医院采用了( )
A.减灾工程质量探测技术
B.防灾建筑技术
C.遥感技术
D.通讯信息技术
6.2011年,印尼火山再次爆发,火山灰遮天蔽日。监测此次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的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并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7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 )
A.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
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2)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四川省民政厅日前建成了自然灾害动态监测评估系统,该系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自然灾害进行现场监测、传输报道、信息管理和救灾通讯等动态监测评估。这套系统的建立,为有关部门部署救灾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进一步做好救灾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证。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监测对象的是( )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水文灾害 ④生物灾害
⑤气象雷达 ⑥基层社区
A.①②③④ B.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如果利用上述自然灾害动态监测评估系统对四川重大泥石流进行监测评估,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GPS B.GPS、GIS C.RS、GIS D.GPS
读某台风云图,回答3、4题。
3.图中台风可能发生在( )
A.北太平洋春季 B.南太平洋夏季
C.南印度洋秋季 D.北太平洋夏季
4.该云图获取的手段是( )
A.GPS B.GIS C.RS D.OPC
全球定位系统(GPS)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据此回答5、6题。
5.森林发生火灾时,GPS的主要作用是( )
A.建立火灾模型 B.绘制地图
C.灾情跟踪 D.火灾前兆监测
6.救灾物资空投时,利用GPS主要是为了( )
A.减少人力劳动,提高劳动效率
B.提高空投精确度,让救灾物资尽快投入使用
C.缩短空投距离
D.减少人员伤亡
二、非选择题
7.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城镇风向是 _______________。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
②在E、F两地中,_______________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_______________ 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8.(案例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于9月24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据统计,此次台风造成广东、广西、海南3省640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0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64亿元。
材料二 “纳沙”移动路径图
材料三 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广西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
(1)当台风中心分别位于材料二图中A处和B处时,雷州半岛分别刮 _______ 风和 _______ 风(风向)。
(2)台风主要发生的季节是_______ ,描述上图中台风的运动轨迹是向_______方向移动。
(3)根据材料三图,判断台风最大风力最接近该地是什么时候( )
A.14时左右 B.16时左右
C.19时左右 D.22时左右
(4)材料三图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
A.台风减弱 B.台风中心经过
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
(5)以下能反映这次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 )
(6)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手段是_______ 。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3.【解析】1选A,2选D,3选C。第1题,材料中提到该卫星监测系统是利用光谱成像原理,所以是遥感技术。第2题,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具有获取资料快,可及时进行动态分析,受地面限制少,避免人员伤亡,获取信息量大,探测范围广,可进行客观监测等优点。第3题,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资料,GIS对资料进行处理整合,从而做出灾情评价,指导防灾减灾。
4、5.【解析】4选C,5选B。第4题,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灾害。第5题,防震医院属于防灾建筑技术。
6.【解析】选A。火山灰扩散面积及其浓度变化,要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的方面进行分析,属于遥感技术应用范畴。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掌握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
(2)掌握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3)结合案例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答案:(1)A (2)BC
(3)地震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4)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能力提升】
1、2.【解析】1选A,2选C。第1题,监测对象是监测的目标物,而非监测主体和监测使用的仪器设施。第2题,对自然灾害跟踪监测用的是遥感技术,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
3、4.【解析】3选D,4选C。第3题,图中台风云图呈逆时针,属北半球,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第4题,此图片是利用遥感拍摄的卫星云图。
【规律方法】简单的遥感图片判读
(1)颜色:遥感图片上植被通常为红色,陆地为绿色,建筑物为灰色,水体为蓝色。
(2)形状:河流道路呈线状,道路宽度变化不大,河流向下游逐渐变宽。湖泊边缘比较圆滑,建筑物边缘形状较尖锐,城市呈块状。
(3)变化:河流不同时期变化明显,如洪水期与枯水期宽度差异大;植被覆盖率变化可反映在颜色面积变化上。水体污染前后颜色深浅不同,颜色越深,污染越严重等。
5、6.【解析】5选C,6选B。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定位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由于GPS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因此在防灾减灾中可用于交通导航、绘制地图、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监测等诸多方面。
7.【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城镇在低压槽的东部。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可知,此时A城镇的风向应为西南风。第(2)题,A、B、C、D四个城镇中只有D城镇位于海拔400米到600米处的山脊附近,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3)题,由题中信息可知“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因此该处适宜发展林业,应退耕还林。E地是峡谷,且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极易形成堰塞湖。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应使用遥感技术。
答案:(1)西南风
(2)D 坡陡;水充足。
(3)①林业 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②E 遥感
8.【解析】第(1)题,A、B分别位于雷州半岛的西北侧和东南侧,从而确定风向。第(2)题,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读图可知向西北方向移动。第(3)题,读图可知。第(4)题,台风中心风力最小。第(5)题,北半球台风呈逆时针。第(6)题,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强(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主要减灾手段是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监测。
答案:(1)东南 西北
(2)夏秋季 西北
(3)B (4)B (5)D
(6)狂风 暴雨(洪涝) 风暴潮 发布台风警报(或加强台风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