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fēng rùn( ),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2)很多不敢或不愿自我否定的人,都是太chén zuì( )于过往的成就和经验,无法正视自身的缺点和短板。
(3)她孤独地坐在角落里,yōu qī( )的面容让人怜惜。
(4)岭南春早,潮涌珠江,处处bó fā( )新气象。
(5)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豪放piāo yì( ),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
(6)读书是精神的màn yóu( ),是心灵的跋涉,……是静默之中的yáo yè( )。
(7)有时一颦一笑,一个liú pàn( ),一个手势,其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比直接说出来的不知丰富多少倍。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丰润 起伏 翅翼 沉醉B.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
C.勃发 哲人 飘逸 咏赞D.坦荡 漫游 流盼 摇拽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B.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C.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D.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来到湛江徐闻县菠萝种植园,空气里飘逸着的菠萝清香令我们陶醉不已。
B.桃花在春日的暖阳下含苞待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如诗如画,让湾区游客沉醉其中。
C.大风、朔雪、冰冻络绎不绝,天气越来越冷,冰层越结越厚,这是冰川期降临的预兆。
D.人类文明百花园绚烂多彩,不同文明各有千秋。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在句末加上“资源”)
B.通过立法来规范公共图书馆管理,提高其服务能力与服务意识,将有益于人民共享先进文化成果。(把“提高”改为“增强”)
C.许多同学在观看旅游纪录片《美丽中国·迷人广东》时,使他们领略到了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粤风粤韵。(删去“使他们”)
D.这个班的学习风气很好,学生们一方面爱动脑筋,经常讨论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老师们都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一方面”调到“学生们”前)
“我读《艾青诗选》”课堂研讨活动上,同学们纷纷根据自己读诗的感受发表了看法。下面是6.四位同学对书中四首诗发表的看法,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甲:《吹号者》结尾“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说明即使吹号者牺牲了,他的精神也会感染和鼓舞一批又一批的人,不畏牺牲,奋力前行。
B.乙:《鱼化石》一诗中“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一句,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C.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通过描写大雪过后中国大地的纯洁美丽,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以及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丁:《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7.请为下面这首诗续写两句,表达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唱的雄鸡
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华新中学举办“逐梦好青年,接续向未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访·青春榜样】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年榜样的力量,校团委拟开展采访青年奋进者的活动。作为活动策划者,请简要阐述你的采访思路。
我的采访思路:为了让采访高效进行,我们第一步要确定采访对象,第二步要拟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要约定采访时间,第四步再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青春接力】跨越一百多年,三代青年相聚一堂。面对主持人“青春应该做什么”的提问,请你补全当代青年的回答。
李大钊: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旧中国。我的青春是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雷锋:我生活在欣欣向荣的新社会。我的青春是用拼搏和汗水,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
当代青年:我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我的青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跨越一百多年,传承青春的梦想,我们用最好的成绩证明 ——中国青年,是这个世界上最绚丽的风景!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歌
我听见了迷人的歌声,
它那样快活,那样年轻,
就像我们年轻的共和国
在歌唱她的( )的青春;
就像早晨的( )的阳光
因为快乐而颤抖在水波上,
春天突然回到了园子里,
花朵都带着露珠开放。
它时而唱得那样低咽,
像夜晚的喷泉细声飞射,
( )的月亮从天边升起,
微风在轻轻地摇动树叶;
它时而唱得那样高昂,
像与天相接的巨大的波浪,
把我们从陆地上面带走,
带到( )的蓝色的海洋;
然后又唱得那样温柔,
像少女的眼睛含着忧愁,
和裂土而出的植物一样,
初次的爱情跃动在心头。
呵,它这样迷人,
这不是音乐,这是生命!
这该不是梦中听见,
而是青春的血液在奔腾!
9.请将“辽远、不朽、圆圆、金色”四个词语填人诗中空缺处。
依次是:
10.此诗抒写了自己听歌时的感受,但并没有说听什么歌,结合全诗,你认为诗人听的歌应该是什么歌
11.诗人将听到的歌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流程,并听声辨形,展开丰富的想象,推出了许多优美的意象,请具体说明是哪些意象
12.本诗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13.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乐是无形的,但诗人却用语言文字将其化为有形之物。
B.诗人以诗心去感应听到的歌,应该带着诗人全部的热情,全部的人生。
C.诗的最后一节说“这不是音乐,这是生命”,说明诗人将自己的生命融人了共和国的青春。
D.这首诗的风格细腻而华丽,在缠绵中含有一丝淡淡的忧郁。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少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吗?
是不是
也想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14.诗中选取了哪几类人作为描写对象?
15.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画面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16.请找出诗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17.请分析“雪落在中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是美丽的
李永康
①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是焦黑的。尽管来这个地方之前,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一脸陌生。
②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儿就没走出过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A。
③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我非常得意。我当年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我当时就是不明白。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
④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5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我非常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还是没来。
⑤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B,老师不要求你住校,只要你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
⑥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学校。我心里非常激动。可没隔几天,他又不来上课了。
⑦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毛病,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⑧我问他想不想走出大山。
⑨他说,想。
⑩我说,要走出大山就得好好读书。
他抹着眼泪点点头。
我说,相信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这个冬天,每天早晨等上课铃响过后,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地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
做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在尽责任,更是凭良知。坦率地说,我心里也有过埋怨:这个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想到这一点我就脸红——我是不是太自私太虚荣太渴望回报了呢?
一件事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知道山村孩子的渴求,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做人的道理。
课外活动时,我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暗里歧路万千叫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上帝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我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穆旦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火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他被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我既高兴又担心。
我看了他们摘抄的诗,有的抄了顾城的《一代人》,有的摘录了惠特曼的《我自己之歌》,有的摘了穆旦的《森林之魅》。我心里充满了喜悦。那尿床的学生却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
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C。
18.本文记述了一位支教老师在大山里的经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事件 老师(“我”) 学生(他)
初到学校 买鱼上课 ①
第一次家访 了解到迟到学生家境极度贫穷 被家访后第一次住校
第二次家访 ② 受老师帮助后再次住校
③ 给孩子们读好诗 借诗传抄并悟出道理
19.小南准备在语文课上选择朗读下面这个句子,请帮他从重音、语气等角度进行朗读设计,并说说这样设计的好处。
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
29.文中的“我”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尽心竭力,至少有三次忍不住流下眼泪。文中ABC三个划线句,请任选一句,结合文中内容分析老师的情感。
21、本文作者以“生命是美丽的”作为标题。请你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生命是美丽的”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1)丰润 (2)沉醉 (3)忧戚 (4)勃发 (5)飘逸 (6)漫游 摇曳 (7)流盼 2.D 3.D 4.C 5.B 6.C 7.威风凛凛的雄狮/人类智慧的起源 舞动神州的雄风/点亮文明的星火 8.(1)采访提纲(或:方案、内容、问题) 实地(或:现场)采访
(2)用创新和梦想/用努力和奋斗,成就一个强大的中国/成就一个伟大的中国
9.不朽、金色、圆圆、辽远
10.诗人听到的应该是礼赞年轻的共和国的轻快歌声。
11.低咽、高昂、温柔;意象有“夜晚的喷泉、圆圆的月亮、巨大的波浪、蓝色的海洋、少女的眼睛、裂土而出的植物”等。
12.通感,诗人用大量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听觉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使听觉细致人微;色彩纷繁,充分展现了歌声全部的内容。
13.D
14.选取了乌篷船里蓬发垢面的妇女和年老的母亲两类人为描写对象。她们是苦难的代表,加重了诗歌的悲情。
15.破船怨妇,母亲避难。这些画面全方位地描绘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包含着诗人深深的痛楚和愤懑之情。
16.环境描写:“沿着雪夜的河流……——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诗中的破船和油灯正是苦难中古老中国的象征;那蓬发垢面的少妇因为战常争失去了丈夫,“雪夜的河流”为其创设了凄凉又阴沉的氛围。
17.这两句诗表面写冰雪寒冷封锁着中国大地,实际上是在写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中国大地。
18.①欢喜万分或高兴得像过节。②得知他尿床的毛病,给予帮助。③课外活动。 19.“纯洁晶亮”(“盯”)重读,这是对孩子的神态描写,写出山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做人的道理的渴望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可以)。
20.示例一:A句当孩子们因鱼而高兴如过节时,我为这里物资匮乏、极度闭塞的生存环境而辛酸难过。示例二:B句当看到学生家“家徒四壁”的极度贫穷而深表同情。示例三:C句在读诗后尿床孩子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能有“生命是美丽的”感悟而欣喜感动,这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感谢。
21.文中尿床学生原本是胆小自卑的,在老师的教育关爱下他开始改变,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从而生发出“生命是美丽的”感想。老师尽心尽责,教孩子们读诗,让孩子们破除黑暗,寻找光明!看到尿床学生的感悟后,内心很受感动,感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困难,面对困难要积极乐观,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从而鼓起勇气,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