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 据广州日报 持续两周的强降雨,使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成为泽国。同时该国南部却遭遇40 ℃的高温。澳大利亚在“水深火热”中迎来2011年。澳昆士兰州的部分地区受洪灾影响最为严重,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20多万民众被迫转移。
尝试探究:当洪水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提示:①当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指挥。②发生险情及时报告。③注意保护水源地。④不要到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等。了解
防洪准备事项
家庭防震避震方法
掌握
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
避震应急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应用?
运用所学洪水和地震的应对方法,加强应急演练
一是学 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和_____知识。
二是听 经常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及主管自然灾害部门发布的_________信息。
三是备 根据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情况,作好_____ 、 _____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术准备。
四是 ___ 注意观察和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五是报 即一旦发生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应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一、面对自然灾害的做法减灾自然灾害个人家庭察六是___ 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七是避 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八是断 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___、___、_____等灾源。
九是救 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在灾害期间,及时_____和_________。
十是___ 为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_____ 。
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安排, _____地转移人员和财
产。
发生险情要_____报告,在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抢险救灾。
二、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1.2.抗电火煤气自救救治他人保保险有序及时洪水即将来临时,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_____转移。
在室外要避开招引_____的地方。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用来发出_________的物品。
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_____逗留。
洪水袭来时,要注意保护_______ ,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学会如何抢救_____者。
3.4.5.6.7.高处雷电求救信号山谷水源地溺水
地震发生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情况,就采取_____的应对方法。
保障安全的关键:1.是要切断_____ 、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2.是要远离___________、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3.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三、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不同电源高大建筑物教材P94“图4-16应按医生叮嘱服用防疫药品”
提示:洪水灾害期间会出现多种常见病,首先要预防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其次要预防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媒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再次还要预防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虫媒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常见皮肤病(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所以从预防和治疗的角度要在医生的叮嘱下服用防疫药品。
问题:
1.洪灾后,怎样做好水资源的保护?
2.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防范?2013年5月2日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近日,气象部门启动2013年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工作,计划新增1000个县的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普查、实地调查以及普查数据录入上报工作。省级气象部门将开展各省中小河流和山洪沟地理信息系统(GIS)提取;气象部门还将修改完善《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应对洪涝灾害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面对洪水灾害,应怎样应对?
暑假到了,光明中学组织地理夏令营活动,来到我省(山东省)某山区。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现有A、B、C、D四个宿营地点(见下图)可供选择,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________地宿营最合适,其理由是________。
【例证1】?答案 C ①夏季易发洪水,A地离河边太近,有危险;
B地处于谷口,是暂时性洪流必经之地,有危险;D地处于陡崖之下,可能有落石或崩塌,有危险;②C地避开了山谷(洪水)和陡崖(落石或崩塌),到河边距离适中,相对安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练习1】?(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
(2)A属于救助措施________中的________的方式,另外常见的方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和C均属于救助措施中的________,其中B属于主要方法中________,C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_______进行,其中________更为重要。
解析 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此图反映的是洪水救助措施,此措施主要包括两部分,即:一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二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其中A图展示的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B和C图展示的分别是科学控水和做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
答案 (1)洪水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向落水者抛救生衣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3)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科学地控水 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4)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应对洪水灾害的措施
续表【特别提醒】
1.洪水袭来时,可用下列方法自救
2.洪水袭来时,可用下列方法进行互换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校长叶志平,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
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而学生和老师无一伤亡。——应对地震灾害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如何应对地震灾害?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和灾中应急行动图。回答(1)~(2)题。
【例证2】?图一 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图二 灾中应急行动图(1)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从图一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 )。
A.c B.d C.e D.f
(2)图二显示,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储备基地的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
(2)
答案 (1)C (2)C
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地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完成(1)~(2)题。
(1)关于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无论何种情况,都应该“躲” ②在室内“躲避”时,应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鼻 ③在行驶的汽车内,应立即下车 ④地震多发区的居民应做好应急预案,并准备一个避难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练习2】?(2)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
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
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
力,挑战生命极限
答案 (1)D (2)B一、保障安全的关键
二、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避震方法
三、震后自救与互救
教材P92活动
提示:主要引导学生交流当地易发生灾害的逃生方法和常发生的火灾、车祸等突发灾难的逃生方法。
教材P94活动
提示:①不正确。中小学生在洪灾中属于弱势群体,抗灾的能力、经验都不足,应以转移为主,而不应以抗灾为主,参与抢险活动。
②正确。室内进水前,及时拉断电源,可避免触电、火灾事故,为灾后重返(建)或营救工作扫清了障碍。
③正确。在室外站在地势较高处,可避开洪水。手持锐利的金属物品在混乱中易伤人也伤己,且容易招引雷电。
④不正确。用绳子或被单等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洪水猛涨时,无法迅速调整自己的位置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也不利于营救。若烟囱、树木被冲倒或冲走,本人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在洪水猛涨时,不要固定位置,而要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高地暂避。
⑤正确。洪水围困时,用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
⑥不正确。洪水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水情凶险,即使水性好的人也不可游泳逃生,最好借助船只、木筏等。
⑦不正确。山谷中的旅游路线往往是山洪流动的路线。
⑧不正确。沿泥石流运动的方向躲避,恰好被泥石流冲走或掩埋。应立即沿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逃离。
教材P95活动
提示:1.①不正确。床板和桌子的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防止电灯掉落伤人等),但它们在地震中又是危险性最大的地方。床板的最大缺点是平面面积大而支撑力不够,平面面积越大、被落物击中的概率就越高,危险性就越大。它反倒变成了最容易置人于死地的地方。随着现代家具的兴起,桌子结构更加小巧轻薄、卧床底下更无自由空间,均不具备应急的条件。
②不正确。以防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③正确。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地震发生容易导致陡崖处岩石崩裂破碎产生滑坡和滚
石,同时在一些地区由于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暴雨集中、地震活动可使泥石流灾害突发。
2.地震发生时,学校的师生若是在教室中,老师要立即指挥学生躲藏在课桌及凳子下并坐(蹲)在地上,不要慌乱,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一待地震停止马上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从前后门口疏散到空旷安全处,杜绝拥挤,严禁跳楼;若是在室外要紧急指挥学生从电线杆、围墙、狭窄巷道转移到操场、广场等较空旷的地方,避开高层建筑物。
教材P96活动
提示:(c)(d)是正确的;(a)(b)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