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默写填空。
人生有困境。李白借“①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其一)》)暗喻仕途的坎坷;韩愈用“云横秦岭家何在?②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暗示人生的艰辛;刘长卿“汉文有道恩犹薄,③______”(《长沙过贾谊宅》),溯古思今,悲怀才不遇;苏轼则以“我欲乘风归去,④______,______”表露自己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君子有傲骨。欧阳修被贬滁州,在山水间能与民同乐“山水之乐,⑤______”(《醉翁亭记》);刘禹锡贬谪23年,以“今日听君歌一曲,⑥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顽强意志投入新生活;李商隐“⑦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誓言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张岱借西湖的那场雪“⑧______,______,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来慰藉对故国的思恋。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九年级举办“重读经典 启智润心”阅读活动,请你参加。
结合以下文字,谈谈你对《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纪实性”的理解。
这一本书出版之后,居然风行各国,与其说是由于这一本著作的风格和形式,倒不如说是由于这一本书的内容罢。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因为这是他们的书。
——埃德加 斯诺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3.在研学活动的尾声,学校准备邀请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来我校进行科学宣讲,请你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设计采访问题。
材料:吴伟仁院士介绍,嫦娥七号计划于2026年前后实施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去月球南极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这项任务非常复杂,风险系数也非常高,嫦娥七号有望成为第一个在月球南极降落的航天器。
问题一:______
问题二: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4.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时间之河 chuān流不息,莘莘学子风华正茂。如今,一代代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强国梦、复兴梦,和今天的我们近在咫尺。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仍需要回答属于这个时代的问题,应对属于这个时代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与五四对话,与五四以来的历史对话,正是为了深化我们的思考,坚定我们的脚步;正是为了沉淀昨天的河床,展望明天的道路,让我wēi wēi中华青春永驻。
chuān ______流不息
wēi wēi ______中华
孜孜以求______
近在咫尺______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
世园会北京园里,上演了一场花艺音乐秀,四位歌手化身花艺模特,带来《北京记忆》等歌曲,歌声在胡同里荡漾回旋。花影、树影,云影、风声、水声、曲声,还有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成为世园会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相比于耳熟能详的歌声,歌手身上的配饰更是,那些配饰不是的钻石玛瑙,而是与世园会主题的花艺。
A.此起彼伏 别有用心 珠光宝气 相辅相成
B.相映成趣 别具匠心 花枝招展 因地制宜
C.相映成趣 别具匠心 珠光宝气 相辅相成
D.此起彼伏 别有用心 花枝招展 因地制宜
(3) 材料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名句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①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诗歌的格律化。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②通过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①______。
②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5.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八戒的张力
①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最有张力的角色。
②《西游记》的人物塑造在古典小说中颇有特色,这个特色便是“丰满”,不像《三国演义》的人物那般单一。鲁迅批评《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西游记》的主要人物个个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不足。甚至唐僧,也有小肚鸡肠的时候,也有任性负气的时候。看起来冷若冰霜、不食人间烟火的和尚,也有吟风弄月的时候,也会见花落泪,见月伤心。
③相比之下,猪八戒的形象最为复杂与丰满。在小说中,八戒是个缺点很多的角色,却很可爱,并不让人讨厌。他朴实、善良,又自私、狡黠、贪图小利;既心胸狭隘,一事当前先顾自身,又终能顾及大义,不亏大节。猪八戒最鲜明的缺点,一是贪,二是色。八戒的贪,主要是贪吃。小说中猪八戒一出场,便让读者领教了他的饕餮本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取经路上,猪八戒叫唤最多的便是一个“饿”字,想的最多的就是一个“吃”字,为此也惹了很多祸端。除了贪吃,八戒还贪财,他偷偷攒私房钱,惹了很多笑话。相对于“贪”字,猪八戒的色心更炽。取经路上,凡涉男女之事,八戒无不撺掇和搅和。八戒被贬,本来就是因为贪图嫦娥美色;皈依佛门后,依然色心不死。面对美女心痒难挠,但又每每弄巧成拙,出尽洋相。
④但八戒的贪与色并不让人憎恶,倒还有几分可爱之处。原因在于他虽然贪财贪色,却没有劫财劫色,多是动动心思,快活快活嘴巴。实际上,既没吃到什么山珍海味,也没有辱没良家妇女,因此还算情有可原,总体还处在道德底线之上。八戒的贪吃,更多是要满足作为“猪”的生理需要;八戒好色,也不同于西门庆的淫邪无度,他心里时时挂念的,还是原配夫人高翠兰,时不时流露出对老婆的脉脉温情。他是个复杂的人,既让人生厌,又让人喜欢。
⑤顺便说一下卷帘大将沙僧。沙僧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沉默少言,不发牢骚,服从安排,听命于师尊兄长,不计名利,美色不能动其心,妖魔未能乱其志,简直就是儒家所道的“敏千重而讷于言”的道德君子。对师父,他能尽弟子之职;对兄长,他能守师弟之份。在悟空与八戒的摩擦中,他总是首先维护长兄的权威,对八戒善意功解,维护兄弟间微妙的平衡。相对于唐僧的虔诚,悟空的智勇,八戒的憨呆,沙僧反倒成了最没有个性的人物。
【注】饕餮tāo 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
(1) 文中拿《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对比,是为了说明人物塑造的要求,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人物塑造要避免形象单一。 B. 人物塑造要凸显出特色。
C. 人物塑造要给人真实感。 D. 人物塑造要兼具优缺点。
(2) 作者说“八戒的贪与色倒还有几分可爱之处”,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 八戒贪吃,更多是为满足“猪”的生理需要。
B. 八戒贪财好色,但总体还处在道德底线之上。
C. 八戒的贪与色,未造成恶劣后果,反惹人笑话。
D. 八戒的贪与色,体现了小说人物塑造的复杂性。
(3) 作者最后对沙僧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详尽分析,进一步表达了本文的写作意图,说明“人物的张力”源于什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花园里的植物课
①要过年了,日常生活的节奏就自然被中断。比如家中存的旧报纸,平时觉得碍事了,拨一下电话,小区收废品的夫妻就会登门来取。若在年跟前大意了,便会得到“哎呀,我们已经回家过年了”的回音儿。而转年开工的信号,也是首先看到他们的身影在小区出现。北方春暖花开时,我家小区里还会出现一类人的身影,就是为我们打理花园的花工。这些年来打理小区的花工肯定不止一拨。我也记不住。但有一个花工例外,我不仅记住了他,而且他还成为我第一个植物启蒙老师。
②我喜欢花花草草,没事就在花园拍些花草。一天,经过一排海棠树,猛听到头顶一声断喝:拍什么拍?我一惊,只见树丛间冒出一张皱巴巴的窄条脸来。正是他站在木架台上,手拿一把剪枝刀,脸上挂着笑意,原来是在跟我开玩笑。这是我们接触的开始。
③别看我们小区花园不大,但将里面的植物认清,也不是一年两年的功夫。有一次他拿小区角落里两棵树考我,我说不就是椿树吗?他说叫火炬。我将信将疑,一树绿叶子,火炬在哪儿?他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果真到了秋天,某天散步时望向它们,果实高挂,一树的火红,其形状可不是一枚枚火炬吗?又一次,他新栽了小苗,拿来考我。劈头就问,好像很喜欢看我犯蒙的样子。之后他便启发,“你经常吃它的果实,知道吗?”见我实在猜不出,他便道:桑树苗啊。这类突如其来的考问多了,让我也不得不变得上心起来。在微博上记、在书里查,待他再出考题,我已能迅速作答。他便一笑:哦,这些个你记得啊。还真像位老师。慢慢地,一闭眼,小区里的植物就在我脑海中形成一个植物图谱,植物名也认得越来越多。我服了。
④什么时候剪枝,什么时候浇水,怎样让果树落果,怎样让那些不结果的景观树看起来好看,他都门儿清。花园在他的打理下妥帖着呢,桃树年年结一树小桃,“比大桃甜多了”,他痛快地说,带一种欢畅劲儿。
⑤他的离开,事先没有任何征兆。某天,一队人马突然就进了花园,又是翻地又是整枝。后来渐渐发现,这些人到底和他不一样,他们干一通活后就撤。缺了这天天看护的功夫,那棵结桃的树身上爬满了蚧壳虫,看着好一阵心疼。不由得想起他。
⑥这样的外来工走了,就很难再见。谁能想到今年节后,我刚开始上班,竟与他遇上。那天心里有事,回家气闷,就想外面透透气。刚入花园小径,一个穿黑皮夹克的人站在了面前,我冲口而出:你回来了?他说,没回来,朋友叫过来玩两天。现在哪干活呢?没有,马上要去找。干嘛不继续干这个?不是干得挺好吗?我得找个能挣钱的活儿。什么活儿?翻沙子吧……
⑦我顿了顿,这听来可是个重体力活啊,他一个看着奔五的人,人精瘦精瘦,能拿起来吗?何况一条腿还不利落。会很累吧?我只能这样提醒。那没办法啊,这两年家里走了三个亲人,他们生病都借了钱,如今得还。他顿了一下又说:我可不像别人那样,借着钱还心里踏实。
⑧原来他离开有这个原因。每一个外来工身后,都可能有一个沉甸甸的家庭,以及各种各样的背负。你悠着点儿。不行了再干老行当。那还回这里吗?不回了。我明天要走了,你还不知我姓什么吧?我说不知啊,还真不知。他认真地说,我姓董。你是干什么的?我呀,也很辛苦的,天天对着电脑爬格子。哦,是作家。明儿一早就走了,以后,还真不定能见上呢。他话锋一转,笑着补一句:人挪活,树挪死。我服了。
⑨是的,我们的因缘仅限于一段时间。彼此都觉得对方很清闲,脑子不用搁事。但这都只是我们留给对方的一面而已。每一种职业、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不容易,但我们往往只在意自己那部分。只有近前一个人,也把他的这一面敞开,才好像能对照出来自己那份。
⑩如此与自己生活轨迹不同的人,终究还是会出现了又隐去。不过,出现过,终究还是不一样。毕竟,因为这花园里的植物课,我已精进不少,再到花开草长,我肯定会想起他,当然,也会想想自己的生活。
(1) 分析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
(2) 下列对第⑤段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 表现董师傅的离去使“我”感到意外,为此心中充满不舍和牵挂。
B. 与第④段形成对比,表达“我”对那“一队人马”行为的不满。
C. 反衬出董师傅对待工作尽心尽力、认真负责的精神品质。
D. 段尾“不由得想起他”,为下文“我”和董师傅突然的意外相遇埋下伏笔。
(3) 文中第③段和第⑧段都有“我服了”一句,其原因不同。请简要分析。
第③段:______
第⑧段:______
(4) 联系全文,请说说标题“花园里的植物课”的妙处。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7.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绍兴十年,兀术①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飞遣子云②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③,与诸君痛饮!”桧④知飞志锐不可回,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忿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宋史 岳飞传》(有删减)
【材料二】
小重山
[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⑤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兀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②子云:即岳云,岳飞长子。③黄龙府:金人都城。④桧:秦桧。朝廷内的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⑤寒蛩:蟋蟀。
(1) 请你运用下面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 成语联想:调兵遣将 ①______
戒之曰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戒:A.警戒,戒备;B.同“诫”,告诫;C.戒除;D.斋戒。 ②______
贼尸布野 组词法 ③______
飞忿惋泣下 课内迁移:康肃忿然曰 ④______
(2) 文中画波浪线句的停顿,正确的是______
A. 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 B. 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
C. 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 D. 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②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
(4) 如果将《小重山》搬上戏剧舞台,进行表演,请你加上相应的舞台说明。
小贴士: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它会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5) 从下列四首曲子中选一首给最后的诗歌朗诵《小重山》配乐,你觉得哪一首最合适______
A. 《精忠报国》:豪迈、慷慨激昂 B. 《十面埋伏》:紧张、激烈
C. 《残梦》:舒缓、哀怨 D. 《高山流水》:灵动多变,平稳流畅
(6) 怎么理解岳飞的“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的心境?结合两则材料分析。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8.作文。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心田;有些力量,强大坚韧,一直激励我们向前。
请你以“ 从未离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 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2025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三模试题答案
1.①欲渡黄河冰塞川(注意 “渡” 的书写)②雪拥蓝关马不前(注意 “蓝” 的书写)③湘水无情吊岂知④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注意 “胜” 的书写)⑤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注意 “寓” 的书写)⑥暂凭杯酒长精神⑦春蚕到死丝方尽⑧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注意 “凇” 的书写)
2.《红星照耀中国》具有高度纪实性。斯诺明确提到书中的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创造和写下的,他只是对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件、真实存在的人物进行记录与解释。书中内容源自革命青年的亲身经历,没有虚构或夸张,客观还原了中国革命的场景与人物状态,让世界得以真切了解中国革命,充分体现了其纪实性特点。
3.问题一:吴院士,嫦娥七号计划去月球南极寻找水存在的证据,这项任务的完成对人类探索月球、了解月球环境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呢?问题二:吴院士,您提到嫦娥七号任务复杂且风险系数高,在任务筹备过程中,团队遇到的最大技术难题是什么,又是如何攻克的呢?
4.(1) 川;巍巍;zī;zhǐ(2) C (3)①将 “改善” 改为 “提高”②删去 “通过” 或 “使”
5.(1) C (2) D (3) 人物的张力源于形象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文中猪八戒既有贪财贪色、心胸狭隘的缺点,又有朴实善良、顾及大义的优点,形象矛盾却合理;而沙僧形象单一,仅体现吃苦耐劳、服从安排的特点,缺乏个性。通过对比可知,只有当人物兼具多面特质,存在矛盾与反差时,才具有张力。
6.(1) 比喻;将火炬树秋天的果实比作 “一枚枚火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果实火红的颜色与独特的形状,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果实的鲜艳夺目,也体现出 “我” 亲眼见到时的惊喜,印证了董师傅的判断,凸显董师傅在植物知识上的专业性,为 “我” 的植物学习增添了生动的一课 (2) B (3) 第③段 “我服了”:董师傅通过一次次考问,引导 “我” 主动学习植物知识,从最初的 “犯蒙” 到后来能快速作答、在脑海中形成植物图谱,“我” 佩服他作为植物启蒙老师的专业能力与独特教学方式,以及他让 “我” 切实增长知识的效果;第⑧段 “我服了”:得知董师傅因家庭变故(亲人离世、欠债),即便身体不利落(腿不好),仍选择去干翻沙子这样的重体力活还债,还能以 “人挪活,树挪死” 积极面对,“我” 佩服他面对生活重压时的坚韧、担当与乐观心态 (4)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围绕董师傅在花园中教 “我” 认识植物、学习植物知识展开,从初识到分别再到重逢,“植物课” 是串联情节的核心;②点明主要内容,清晰概括 “我” 在花园里跟随董师傅学习植物知识的经历;③富有深意,“植物课” 不仅指植物知识的传授,还暗含董师傅用自身经历让 “我” 懂得 “每种生活都有不易,需积极担当” 的人生道理,升华主题;④营造温馨氛围,“花园” 限定场景,“课” 赋予日常交流教育意义,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吸引读者兴趣。
7.(1)①派遣②同 “诫”,告诫③遍布④愤怒 (2) B (3)①岳飞对部下说:“一直打到黄龙府,我和诸位一起痛快畅饮!”②最初,岳飞常常对着朋友慨叹,又把收复中原作为自己的责任,不肯依附议和的主张。(4) 舞台说明:三更深夜,寒蛩的鸣叫声不断,将岳飞从千里征战的梦境中惊醒。他起身,独自在庭院中绕着台阶缓慢行走,四周寂静无人,帘外的月亮朦胧不清,透着清冷的光。(5) C (6) 岳飞多年来率领军队抗金,治军严明、谋略过人,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军,本欲乘胜追击直抵黄龙府,实现收复中原的壮志,这是他多年努力的目标。但主和派秦桧为促成和议,先调回其他将领,又以 “孤军不可久留” 为由,一日内连发十二道金字牌逼迫岳飞班师,多年抗金成果毁于一旦。“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道出他壮志难酬的悲愤、功败垂成的失意,以及对投降派阻挠的痛恨与无奈。
8.外婆的牵挂从未离开
外婆离开我们三年了,但她的牵挂,却像春日的暖阳,始终萦绕在我身边,从未离开。
记得小时候,我总爱黏着外婆。每天放学,远远就能看见外婆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我爱吃的糖糕,眼睛望着我回来的方向。她的头发已有些花白,阳光透过槐树叶洒在她身上,像镀了一层温柔的光。我飞奔过去,外婆就笑着把糖糕递给我,粗糙的手掌轻轻摸着我的头:“慢点跑,别摔着。”
后来我去外地读初中,不能常回家。每次打电话,外婆总在电话那头絮絮叨叨:“天冷了要加衣服”“别总吃外卖,对身体不好”“放假早点回来,我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有时我嫌她唠叨,匆匆说几句就挂了电话,却没听出她语气里的不舍。直到那次我感冒发烧,夜里打电话给妈妈,第二天一早就接到外婆的电话,她声音沙哑,说自己一晚上没睡好,还让舅舅开车送来了她熬的姜汤和煮好的鸡蛋。看着保温桶里还冒着热气的食物,我忽然鼻子发酸 —— 原来无论我走多远,外婆的牵挂总跟着我。
外婆走后,妈妈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一个旧本子,里面记满了我的喜好:“囡囡爱吃甜口红烧肉,不吃葱”“囡囡怕黑,晚上要留盏小夜灯”“囡囡考试前要喝温牛奶”…… 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画写得认真。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哭了 —— 外婆的牵挂,早已融进这些细碎的日常里,刻在她的心里。
现在我每次回家,还是会习惯性地喊一声 “外婆”,仿佛她还坐在老槐树下等我。院子里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就像外婆的牵挂,从未离开,一直温暖着我前行的路。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