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自然灾害与我们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
1.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
据南京市地震局网站报道,近日南京将发生7级地震的谣言在网上传播,引起部分网民关注,并扩散到市民社会生活之中,产生了消极影响。据此回答2、3题。
2.目前来说,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水 B.火灾
C.地震 D.台风
3.下列可以判定是地震谣言的是( )
①地震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②跨国地震预报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如“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
④占卜大师算出来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中新网2011年12月31日电 泰国内政部2011年12月31日表示,尽管泰国大部分地区的洪水已经退去,但死亡人数仍在上升,目前已有823人遇难,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数亿美元。据此回答4~6题。
4.做好下列哪些准备的人可以应对洪水灾害( )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②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
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④准备逃生物资
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5.下列洪水应急方法错误的是( )
A.登上大树
B.爬到电线杆上
C.抓住木板等漂浮物
D.尽量跑到高坡上
6.洪水互救过程中,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 )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 ②划船救人
③游泳救人 ④做人工呼吸 ⑤科学控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12四川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约31°N,103.4°E),地处我国龙门山构造带,是地震多发地区,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材料二 汶川地震的震中、震源示意图
材料三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 地震发生后的未来一周,四川、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等地震灾区有三次降雨过程,对救灾不利。
(1)四川是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区,你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哪些地震防御工作?
(2)根据材料判断,抗震救灾中应加强预防的有哪些次生灾害?
(3)地震发生时,在教室、高层楼房内、商场内如何正确避震?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下图中有甲乙两所学校,都发生了自然灾害。读图回答1、2题。
1.当图中所示自然灾害发生时,学生们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
①若身处平房,可迅速逃到室外
②若正在行驶的车辆中,应加速离开危险的区域
③若身处楼房,应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
④若身处街道上,应护住头部,远离楼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
2.学生们在灾害发生后,积极进行救援活动,在救援过程中,他们发现甲乙两所学校受到的破坏程度不同,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可能的原因( )
A.甲距离灾害发生的源地较远,乙距离灾害发生的源地较近
B.甲处受到的破坏能量大,乙处受到的破坏能量小
C.甲处位于断层,地质基础好,乙处位于台地,地质基础差
D.甲处建筑物质量高,乙处建筑物质量低
(2012·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4题。
3.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4.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回答5、6题。
5.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6.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尽量逃向高处,如大树、山丘或高坡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二、非选择题
7.读我国地震灾害风险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读图说出我国地震灾害风险等级的区域分布规律。
(2)试分析形成我国地震等级分布的原因。
(3)震后互救的原则是什么?
8.(案例探究题)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5月12日是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在纪念表盘上用裂纹表现的指针定格在汶川地震发生时的14时28分。三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给当地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材料二 四川盆地西部地质构造分布图
材料三 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等高线图
(1)结合以上材料,试分析说明此次汶川地震的成因。
(2)在地震发生后一周的时间内,减灾工作的重点是 __________ 。你认为救援工作面临哪些新问题?为什么?
(3)本次地震的救援工作的难度很大,试分析其不利的地理条件。
(4)有一批抗震救灾物资,拟从山东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运往成都,写出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的名称。
(5)地震灾后的重建工作需要重点考虑哪些因素?作为一名地理专业人员,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 【解析】选D。火灾发生时,火势顺风蔓延,高温、浓烟,容易造成烧伤,火势突然减弱,有可能改变风向。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延烧方向,应逆风逃生。
2、3. 【解析】2选C,3选A。第2题,受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其他几种灾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可以提前预报。第3题,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就都不能相信。国务院规定,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的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其他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且不可能也不允许进行地震的“跨国预报”。
4~6【解析】4选C,5选B,6选A。第4题,对于个人和家庭,做好防洪准备有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第5题,遭遇突然发生的洪水时,应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物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但不能爬到电线杆上,易遭电击。第6题,科学控水和做人工呼吸属于抢救溺水人员的急救措施。
7.【解析】本题联系实际问题,主要考查地震防御、灾中应急避震,灾后自救与互救等内容。第(1)题,地震防御工作分别从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救助入手。第(2)题,该地多山地,降雨后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3)题,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答案:(1)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建设抗震建筑,建立灾中应急和管理系统,组织好灾前演练等。
(2)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在教室中,应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在高层建筑内,不能跳楼,就地躲避,防坠物砸伤;在商场中,躲在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注意保护头部。
【能力提升】
1、2.【解析】1选D,2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地震。第1题,若是正在行驶的车辆中,应停车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若是身处高层楼房,不能跳楼,就地躲避防坠物砸伤。第2题,面对同一次地震,甲乙距离震源几乎相同,若两所学校所受破坏程度不同,可能是建筑物质量问题,C选项断层的地方地质基础差。
3、4.【解析】3选B,4选D。第3题,在选项的四种灾害中,洪涝具有与地震相似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所以图示救灾工作程序可适用于洪涝。第4题,审题可知,此题考查的是城市防灾减灾措施,完善城市功能区划有利于加快生活、生产和公共设施的恢复重建,房屋加固、组建志愿者队伍和避灾自救技能培训有利于减少灾害的损失,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属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
5、6.【解析】5选D,6选C。第5题,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医院。第6题,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
7.【解析】第(1)题,先看图例,然后认真分析,可获得如下信息:我国地震灾害的地区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大于东部地区。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地震风险高于其他地区。第(2)题,从板块构造理论上对比东西部地质基础,注意华北地区多地震是因为位于大板块内的活动构造带上,而人口、经济稠密导致灾害风险大。第(3)题,震后的互救原则是: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救、敲击声;要仔细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意外伤亡。
答案:(1)我国地震灾害的地区分布不均,总的分布特点是中西部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大于东部地区。具体而言,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地震风险高于其他地区。
(2)主要原因是,按地震成因分类我国绝大多数地震属构造地震。我国西部地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交界地带上,成为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地壳活动频繁,是全球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组成部分;而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距全球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稍远些 ;华北地区位于大板块内的活动构造带上,而且人口、经济稠密。
(3)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救、敲击声;要仔细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意外伤亡。
8.【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地震的成因及地震中的救援等内容。第(1)题,汶川位于北川—映秀地震带上,地壳不稳定,易形成地震。第(2)题,地震后的第一要务是救人。由于地震后危害严重,伤亡人口多,往往造成人们心理障碍,需及时干预恢复。第(3)题,本次地震造成交通中断、余震频繁,滑坡、泥石流不断发生,再加上地形影响,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第(4)题,结合我国铁路布局回答。第(5)题,重建工作需从政治、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考虑。
答案:(1)位于断层活动带上,地壳运动较活跃,岩层沿断裂带断裂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救人(迅速打通受阻道路;尽快恢复通水、通电、通讯;争分夺秒搜救伤员;紧急筹措救灾物资支援灾区人民)
新问题:譬如,如何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对震后受灾人群进行心理危机的干预。
原因:重大地震灾害由于其突发性、危险性、恐惧性以及周边人员的大面积伤亡,会使经历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而这类心理疾病一旦得不到及时的疏导、矫正,轻者将导致神经衰弱,重者将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等严重的精神疾病,甚至引发骚乱,这对灾难后的幸存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3)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发生多次余震;本次地震在山区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高山峡谷,地形崎岖。
(4)京沪线—陇海线—宝成线。
(5)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各级政府的支持;适当进行人口的迁移;集中安排居民点并注意避开断裂带;山区应最大限度地进行绿化,保持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对一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地段,采取工程治理;新建筑物应提高抗震能力;慎重发展重化工业;减缓成都城市圈向西发展的速度;健全交通运输和通信的方式;城市规划中应有足够的绿化地;以使用清洁能源为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