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自然灾害与我们 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 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08:5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
[学习目标定位] 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常识、方法。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一、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1.①学: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注意收听发布的②自然灾害信息。
3.备:做好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能准备。
4.③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5.报:发现某种异常现象,要尽快向④有关部门报告。
6.⑤抗: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切断可能导致⑥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⑦救: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灾害期间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⑧防灾保险。
二、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时间
正确方法
洪水袭来时
不要慌乱,服从安排,⑨有序地转移人员和财产。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洪水即将来临时
原地避水的,可将物品放在楼上或高处。贮备一些⑩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洪水猛涨时
在室外要避开容易招雷电的地方。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
汛期
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山谷中逗留
洪水袭来时
要注意保护?水源地,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抢救溺水者时
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然后排去呛入其体内的水,必要时作?人工呼吸,然后尽快将其送医院抢救
思维活动
1.汛期在山区旅游,如果遇到暴雨或泥石流,应该如何逃生?
答案 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在山区旅游中,一旦遭遇暴雨,应向山脊方向避洪,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万不可在山谷中逗留(经常是人们的旅游路线),因为山谷是山洪暴发的路径。如遇泥石流,在可能行动的时候,迅速向泥石流运动的垂直方向(左、右)躲避,尽快跑出泥石流范围,切不可顺(或逆)泥石流方向(上、下)躲避。
三、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1.保障安全的关键
(1)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2)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3)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2.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当大地震停止后,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2)在室外,车辆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
(3)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一待地震停止即从?楼梯迅速撤离。在工厂上班,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撤到安全处。
(4)在影剧院、体育馆,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空旷安全处,防止慌乱、拥挤。
思维活动
2.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探究点一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探究活动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属于救助措施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另外常见的方式还有______________。
(3)B和C均属于救助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其中B属于主要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C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洪水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向落水者抛救生衣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3)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科学控水 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反思归纳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教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
迁移应用1 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办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地避水时,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并贮备一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B.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C.洪水冲刷了垃圾粪便等污染物和病原体,洪水过后可放心饮用地下水
D.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
答案 C
解析 洪水袭来时,由于厕所粪便、垃圾等被水冲散,再加上动物尸体在高温下腐烂和其本身携带的病菌极易污染水源引发流行病。因而要注意保护水源地,地下水抽取后要用漂白粉严格消毒,并一定要烧开。
探究点二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探究活动 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强震感。截至4月23日6时统计,7.0级地震已造成193人死亡、25人失踪、12 211人受伤。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天气预报,地震发生后的未来一周,地震灾区将有三次雷雨或阵雨天气过程,对救灾不利。
(1)根据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抗震救灾中应加强防范哪些次生灾害?
(2)当地震发生时,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什么?在教室、楼房内、公共场所应怎样正确避震?
答案 (1)地震造成土质岩石结构疏松,一旦遇有降雨天气,容易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需在抗震救灾同时加强防范地质灾害。
(2)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教室: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暂避;楼房内:选择开间小、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公共场所: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反思归纳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震前准备,掌握震中的避震方法,震后进行相关的自救与互救,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
迁移应用2 阅读下列各图中反映的正确的避震方法,分别总结在室内或室外避震的共性。
答案 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头部。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解析 上图中展示了在室内外不同场合(家中、剧院、教室、行驶的汽车内、百货商场里、室外)的避震图,但在室内和室外的避震方法有所不同:在室内避震的方法是“伏而待定”;在室外主要是尽量到宽阔的空地。

1.下列洪水应急方法错误的是(  )
A.登上大树 B.爬到电线杆上
C.抓住木板等漂浮物 D.尽量跑到高坡上
答案 B
解析 爬到电线杆上容易触电,不是洪水应急的正确方法。
2.下列洪水互救方式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施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答案 D
解析 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不符合洪水中的互救原则。
3.有关室内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伏而待定”避震法只适用于城市,不适用于农村
B.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
C.门、窗边、阳台、厕所、走廊都属于死亡线,应该避开
D.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
答案 D
解析 室内“伏而待定”避震法既适用于城市,又适用于农村;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空间小的房间躲避,因此厕所是避震比较安全的场所。
4.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答案 B
解析 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下,要保持镇静,以减少体力消耗。
5.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______________等处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的伤害。
(4)洪水过后,要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答案 (1)山坡、高地
(2)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
(3)山体滑坡、泥石流
(4)预防流行病的药物
解析 本题考查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结合上面的探究内容不难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