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第二课时)(分层作业)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长江的源流概况
结合教材“图2.23 长江流域水系”,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长江的源流概况:
长江 源流概况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
注入 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长度 干流全长超过6300米
河段 宜昌(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湖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7条)
流经省区 青、藏、川或蜀、云或滇、渝、鄂、湘、鄂、皖、苏、沪(11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温度带 青藏高原区和亚热带
流经干湿区 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
地位 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水能最丰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2.长江各河段特征:
河段范围 流经地形区 特点
上中下游划分 上游 (源头—湖北宜昌)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 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流经山区、多峡谷,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 (宜昌—江西湖口)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面宽阔,流速缓慢。
下游 (湖口—入海口) 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势更低平,江面更广阔,水流平稳。
知识点二:长江的开发
结合教材“图2.24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示意”、“图2.25 长江航运河段及沿岸主要城市”和“图2.26 三峡水利枢纽”,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长江的开发:
河段 开发
水能资源 主要集中在上中河段 “水能宝库”
航运价值 中下游,四季通航 “黄金水道”
2.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 水量大: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
② 地势:长江穿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中游干流的许多河段水位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水能蕴藏总量的2/5。
3.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① 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江阔水深,汛期较长,大多数河段可全年通航,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② 长江干流航线还与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陆与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知识点三:长江的治理
结合教材“图2.27 荆江综合治理工程”,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洪水灾害
长江 洪水灾害
发生地区 长江中下游沿岸的平原地区
发生时段 汛期
解决措施 中上游:修建一系列的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同时具有很强的洪水调蓄功能
平原地区:建设沿江堤防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
著名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首要作用:防洪)
2.荆江综合治理(“九曲回肠”)
(1) 位置: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
(2) 多水患的原因:多浅滩、沙洲,水位高于北岸平原,加上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成涝。
(3)荆江综合治理工程:
① 通过筑堤防洪、分水蓄洪,减轻水患;
② 采用河道裁弯或清淤措施,提高河流排洪能力,改善航运条件。
新情境命题练
(2025·西藏昌都·一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读长江流域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1.李白的诗反映了长江此河段的重要特点为( )
A.流速快 B.河道弯曲 C.航运价值高 D.水能丰富
2.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为提高洞庭湖的调蓄能力,达到“吞长江”的防洪效果,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围湖造田 B.加固大堤 C.拓宽河道 D.退田还湖
【答案】1.C 2.D
【解析】1.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述的是船只在长江上远去的景象;流速快在诗中没有体现,诗中主要描述的是船只航行,不是水流速度,A错误;河道弯曲从诗中也无法得出相关信息,B错误;诗中能看到船只远去,说明该河段能够通行船只,反映了长江此河段航运价值高的特点,C正确;水能丰富与诗中的描述无关,诗中未涉及水流落差等与水能相关的内容,D错误;故选C。
2.围湖造田会使洞庭湖面积减小,调蓄能力下降,不利于防洪,A错误;加固大堤主要是防止河水溢出河岸,对提高洞庭湖调蓄能力没有直接作用,B错误;拓宽河道主要是为了加快河水下泄,与提高洞庭湖调蓄能力关系不大,C错误; 退田还湖可以增加洞庭湖的面积,从而提高洞庭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蓄能力,D正确;故选D。
3.(24-25八年级上·贵州遵义·期中)开发长江流域合理的措施是( )
A.上游地区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B.中游清理航运通道,截弯取直
C.中游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D.下游限制人口迁入,减少污染
【答案】3.B
【详解】上游地势陡峭,水流湍急,不利于航运,应侧重水能开发,故A错误;中游河道弯曲(如荆江段),截弯取直可改善航运并防洪,符合治理措施,故B正确;围湖造田会削弱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加剧洪灾,应退耕还湖,故C错误;下游需通过产业调整和环保治理减少污染,而非限制人口迁入,故D错误。故选B。
(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长江干流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等六座梯级水电站,共同构成目前世界上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对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如图(a)为碳达峰、碳中和示意图,图(b)为长江流域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二氧化碳是地球上主要的温室气体,若排放过多则易加剧( )
A.放射性污染 B.土壤盐碱化 C.臭氧层空洞 D.全球气候变暖
5.长江干流上游建设水电站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人口密集 B.落差很大 C.水流平缓 D.植被茂密
6.长江干流建成清洁能源走廊,对沿线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带动经济发展 ③优化能源结构 ④避免地震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4.D 5.B 6.A
【解析】4.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过多会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放射性污染主要是由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与二氧化碳排放无关,A错误。土壤盐碱化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壤盐分积聚,和二氧化碳排放关系不大,B错误。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破坏臭氧层造成的,不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C错误。故选D。
5.水电站建设需要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取决于水量和落差。长江干流上游地区处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很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这是建设水电站的优势自然条件,B正确。人口密集不属于自然条件,A错误。水流平缓不利于水能开发,C错误。植被茂密与建设水电站的优势自然条件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6.长江干流建成清洁能源走廊,水电属于清洁能源,使用水电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①正确。水电站的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②正确。增加水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能够优化能源结构,③正确。地震灾害是由地壳运动等地质因素引起的,建设水电站无法避免地震灾害,④错误。故选A。
(24-25八年级下·福建福州·期中)维护长江流域环境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图示意“长江各河段五种生态保护功能占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综合来看,长江生态保护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口
8.如果中游流域调蓄功能减弱,可能引发( )
A.水质污染 B.水土流失 C.洪涝灾害 D.物种锐减
【答案】7.A 8.C
【解析】7.读图,长江上游在涵养水源、调蓄水量、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生物栖息地都具有很强的保护功能,中游在调蓄水量方面有比较强作用,下游、河口的生态保护功能比较弱,综合来看,长江生态保护功能最强的河段是上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流域中游的调蓄功能是缓解洪水威胁的关键环节。当调蓄能力下降时,洪水无法被有效容纳,会直接导致下游洪涝灾害频发,C正确;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物种锐减虽属于流域生态问题,但并非调蓄功能减弱的直接后果,ABD错误。故选C。
(2025·福建·中考真题)唐朝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描述的是晋朝大将军王濬率水军从益州(今成都)出发,沿长江东进,攻取东吴都城建业(唐称金陵,今南京)的历史事件。下图示意长江水系。完成下面小题。
9.晋朝水军出发地位于现今长江的( )
A.源头地区 B.上游地区 C.中游地区 D.下游地区
10.晋朝水军从益州到建业,途经的地形区现称为( )
A.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南丘陵、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11.晋朝水军顺江而下,直达建业,充分利用了长江的( )
A.供水功能 B.防御功能 C.水运功能 D.生态功能
【答案】9.B 10.B 11.C
【解析】9.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晋朝水军从益州(今成都)出发,成都位于长江支流岷江流域,处于长江的上游地区,B正确;源头地一般是指青海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成都不是源头地:中游地区是从宜昌到湖口;下游地区是从湖口到入海口,ACD错误。故选B。
10.益州(今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建业(今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晋朝水军从益州到建业,途经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B正确。华北平原位于黄河流域,与此次行军路线无关;东南丘陵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但不在此次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路线上 ,ACD错误。故选B。
11.晋朝水军沿江西下,直达建业,水军乘船利用长江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充分利用了长江的水运功能,C正确。供水功能主要是为生活、生产等提供水资源;防御功能一般是指利用长江作为天然屏障抵御外敌入侵等,此次是行军作战并非单纯防御;生态功能包括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与水军行军无关,ABD错误。故选C。
重难探究练
(24-25七年级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如图为长江各河段四项生态保护功能强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调蓄水量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口
3.若长江上游的生物栖息地功能下降,直接引发的突出生态问题是( )
A.物种锐减 B.水体污染 C.旱涝灾害 D.土壤污染
【答案】1.B 2.A
【解析】1.读图可知,调蓄水量功能最强的河段是中游,上游净化水质、保持水土、提供生物栖息地功能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长江上游的栖息地功能是提供给当地生物的,因此一旦栖息地功能下降,直接带来的问题是物种锐减,A正确;土壤污染、水体污染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多出现在中下游地区,与上游的生物栖息地功能无关,BD错误;旱涝灾害多出现在河流中下游的季风气候区,与上游的生物栖息地功能无关,C错误。故选A。
(2025·新疆·中考真题)2024年9月,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秋季增殖放流活动在宜宾举行。定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的具体举措,对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图为长江流域图。据此完成21~22题。
3.本次增殖放流的活动地点位于长江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4.长江增殖放流活动的意义主要有( )
①恢复鱼类数量,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②引进新品种,促进渔业发展
③补充了珍稀特有鱼类野外种群资源 ④维护长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B 4.C
【解析】3.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本次增殖放流的活动地点在宜宾,宜宾位于长江源头到长江上中游的分界处宜昌之间,是在长江的上游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长江增殖放流活动通过将长江特有鱼类在宜宾处投放,能恢复鱼类数量,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利于维护长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①④正确;长江增殖放流并未引进新品种,且引进新品种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并不能促进渔业发展,②错误;特有鱼类中有很多稀特有鱼类野外种群资源,利于补充长江珍稀特有鱼类野外种群资源的恢复,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长江自古以来是我国著名的水上交通要道。图1为长江主要干支流分布图,图2为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的选段。读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人民币(样币)背面景观图中,反映三峡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因为( )
A.地势落差较大 B.汛期长 C.径流量大 D.含沙量小
7.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因为( )
①河流无污染 ②无结冰期 ③干支流通航里程长 ④客运和货运需求量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5.D 6.A 7.B
【解析】5.三峡是长江上著名的峡谷景观,位于重庆至湖北段,10元人民币背面就是著名的三峡夔门景观,D正确;20元人民币背面是桂林山水,A排除;5元人民币背面是泰山景观,B排除;1元人民币背面是杭州西湖,C排除;故选D。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是“即使乘快马或驾风,也比不上水流的速度快”,与现象有关的是三峡河段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A正确,没有体现长江含沙量,且长江含沙量小,汛期长、径流量大与水流速度无直接关系,BCD错误;故选A。
7.长江存在污染问题,河流污染与航运无关,①错误;长江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宜宾以下可以全年通航,②正确;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③正确;长江经济腹地广阔,沿岸经济发达,客运和货运需求量大,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5八年级下·江苏常州·学业考试)长江沿线城市上海、武汉、重庆已对德国、法国等53个免签国家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结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村第45页图2.34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唐代的“诗仙”李白有诗云:“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他描述的长江河段和河流特征是( )
A.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B.中游,由山区流入平原,流速渐缓
C.下游,江宽水阔,水流缓慢 D.入海口,河汊纵横,泥沙堆积成洲
9.长江干流在四川省宜宾以下被称为“黄金水道”,航运价值大。其自然原因是( )
①支流多,流程长,径流量大 ②中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
③河水终年不冻,四季可通航 ④城市和人口集中,对航运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8.B 9.A
【解析】8.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诗句中荆门位于湖北宜昌附近,为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与长江下游和入海口无关。山随平野尽,说明地势逐渐变缓,应由山区流入平原,流速渐缓。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支流多,流程长,径流量大,适宜大吨位船舶航行,①符合题意;长江中下游地势平坦,因此中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使航行平稳安全,②符合题意;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因此河水终年不冻,四季可通航,③符合题意;城市和人口属于社会经济条件,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0.(24-25八年级下·安徽安庆·期中)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地理爱好者以长江流域为载体进行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如图为长江流域图和河姆渡房屋复原图。
【赏音乐·学地理】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摘自《长江之歌》
(1)歌词生动描述了长江的发源地和归宿,“你从雪山走来”中的“雪山”是: ;“挽起高山大海”中的大海指的是 。
【鉴诗词·知地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摘自李白《早发白帝城》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摘自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2)《早发白帝城》形象描述了白帝城至江陵河段 大,水流湍急,船行速度非常快。
(3)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毛泽东诗词中的“高峡出平湖”已成现实,它就是我国著名的 水利枢纽。
【品历史·识地理】
距今10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浙江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
——摘自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摘自《史记》
(4)以上材料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 之乡。
(5)河姆渡人房屋的特征反映了当时该地区气候 (选填“干冷”或“湿热”)。
(6)长期以来,长江流域围湖造田现象较为严重,试列举该现象带来的两例危害: 、 。
【答案】10.(1) 唐古拉山脉 东海
(2)落差
(3)三峡
(4)鱼米
(5)湿热
(6) 湖泊调蓄长江径流的功能减弱;抬高长江洪峰水位,导致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 破坏了湖区的生态环境,导致水生动植物资源减少。
【详解】(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因此“雪山”指的是唐古拉山脉。长江自西向东流,最终流入东海,因此“大海”指的是东海。
(2)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描述了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到江陵(今湖北荆州)的航行速度快,该河段流经巫山山脉,地形起伏剧烈,落差大,水流湍急,因此船行速度极快,形象体现了长江上游的水能与流速特征。
(3)“高峡出平湖”指建设三峡水利枢纽。三峡工程截断巫山峡谷,抬高水位形成大型水库(“平湖”),兼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我国水利工程的标志性项目,验证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设想。
(4)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湿润、水网密布,适合水稻种植(“饭稻”)和渔业发展(“羹鱼”),因此自古以来是鱼米之乡,水稻种植提供粮食,渔业提供水产,体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适配性。
(5)河姆渡遗址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图中高脚屋形态),下层架空、上层住人。这种建筑形式是为了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湿热的气候,架空设计可防潮、通风,避免潮湿环境影响居住,反映了人类建筑对自然气候的适应。
(6)长江流域围湖造田,会破坏湖泊的生态功能,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湖泊是天然的 “洪水缓冲区”,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降低了对长江径流的调蓄能力,洪水期无法有效蓄水,加剧中下游洪涝灾害。破坏了湖区的生态环境:湖泊是众多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围湖造田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鱼类、鸟类等生存空间压缩)、水质恶化等问题。
11.(2025·宁夏银川·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万里长江 蓬勃发展】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沿江访大河】
(1)长江干流的流向 ,请从地形角度分析说明理由 。
(2)概括长江经济带城市的分布特点。
【黄金经济带】
(3)请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长江“黄金水道”的美誉?
白鹤滩水电站作为中国水利工程的新“国家名片”,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
(4)白鹤滩水电站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经济发展的有哪些有利影响?
【共抓大保护】近几年在长江入海口及沿海区域,经济稳步腾飞,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水污染问题严重。
(5)请你写出一条治理水污染的合理化措施。
【答案】11.(1) 自西向东(流); 中国地势为西高东低,使得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流。
(2)沿河分布
(3)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河流流速缓慢;长江流域主要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降水多,河流流量大。
(4)对输出地: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打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输入地:利于缓解输入地电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利于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对企业加强监管,对排污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达标排放。
【详解】(1)读图可知,长江干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流;理由:中国地势为西高东低,地势决定着河流的流向,使得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流。
(2)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可知,主要城市多沿长江干流及支流分布,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河流流速缓慢,水流平缓,河道宽阔,利于航运;长江流域主要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流量大,航道水深条件优越;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航运连续性高。
(4)读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图可知,白鹤滩水电站对输出地有利影响: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打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电力设备制造、基建)。白鹤滩水电站对输入地有利影响:利于缓解输入地电力不足,缓解能源短缺,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耗,改善环境。
(5)治理水污染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对企业加强监管,对排污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达标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