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估(四)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危害进一步加剧,为准确了解自然灾害,更好地防灾救灾,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结合某河流卫星图片完成1~4题。
1.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地监测河流水位宜采用( )
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
2.同是遥感图像,飞机图像清晰度高,主要因为( )
A.飞机上的传感器更为先进
B.飞机的高度远小于卫星,受云量阻隔小
C.飞机上的图像比例大
D.飞机上的相片质量优越
3.要准确快捷统计分析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
A.传感器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
4.遥感技术优于人工探测的优点不包括( )
A.探测范围大 B.受地面限制少
C.速度快,周期短 D.全球性、连续性
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5~7题。
5.泥石流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形式,常造成山区严重灾害。若要设计泥石流预警系统,则下列哪项因素可作为预警的主要根据( )
A.气压 B.风速
C.雨量 D.温度
6.目前防御台风、地震、寒潮等自然灾害最重要的措施是( )
A.营造防护林 B.修筑防洪堤
C.加强监测预报 D.沿海居民内迁
7.有关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植树造林可以避免泥石流或滑坡发生
C.目前,人类通过监测能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震强度
D.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几个学生被困地质灾害点,但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然后迅速转移到安全空旷的地方,最后顺利回家。根据材料完成8、9题。
8.根据材料,舟曲泥石流的发生说明自然灾害( )
A.具有不可避免性 B.具有频繁性
C.具有关联性 D.具有规律性
9.关于材料中反映出的正确的防灾方法是( )
A.注意观察 B.自救与互救
C.收听自然灾害信息 D.物资准备
10.读下图,图中反映我国主要的防灾工程的生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涵养水源 D.调节径流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内蒙古自治区自2009年入冬以来连续发生寒潮、暴风雪天气,2010年1月24日开始,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又迎来强沙尘暴、强降温降雪等灾害天气,导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赤峰市等地农牧业遭受巨大损失。内蒙古受灾人口达242万人,4.3万头(只)牲畜死亡,超过3 500万头(只)牲畜饲草料严重缺乏。
(1)说明该地沙尘暴多发的季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如果你是牧民,为了减轻寒潮、暴风雪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12.下图为我国某类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上图所示气象灾害类型并简析其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
(2)请你提出防治上述气象灾害应采取哪些措施?
13.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内蒙古和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年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四省区10年中被开垦的草地和荒地总面积近200万公顷(其中开垦草地约120万公顷,开垦荒地约80万公顷),而实际新增的耕地总面积仅为100万公顷。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被撂荒的土地,心疼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时采用了先进的___________技术手段,发现上述地区10年中被撂荒的土地竟达开垦总面积的___________%。
(2)从气候的干湿状况分析,上述地区除三江平原属____________区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区与___________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
(3)上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现象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上述土地被撂荒地区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 )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
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
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
D.引进耐碱作物,改良盐碱地
E.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14.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1年春,我国华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小麦大面积枯死。
材料二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材料三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山东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出现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灾害,海冰灾害发生早。而且增长迅速,短时间内就覆盖了大片区域。根据2010年2月16日卫星遥感实况图分析,辽东湾浮冰范围98海里;渤海湾浮冰范围15海里;莱州湾浮冰范围8海里;黄海北部浮冰范围20海里。辽东湾浮冰范围超过警报标准,有关部门发布了海冰警报。专家提醒,近日渤海海冰冰情发展较快,海水养殖、渔业捕捞、海上交通运输、石油开采、港口码头以及其他海上施工作业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密切关注当地的冰情变化,做好防冰抗冰工作。
材料二 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海冰预报示意图。
(1)我国渤海地区海冰的分布规律是北部海域海冰范围___________,冰层___________,南部海域海冰范围___________,冰层_____________。请从纬度位置、海域的开放程度和海水深浅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沿海海冰的危害。
(3)为减轻渤海海冰的危害,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案解析
1~4.【解析】1选B,2选B,3选B,4选D。第1题,遥感具有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的特点。第2题,飞机飞行高度低,受云层的影响小。第3题,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对遥感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模拟。第4题,遥感的优点是探测范围大,受地面限制少,速度快、周期短。
5~7. 【解析】5选C,6选C,7选A。第5题,考查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的产生与雨量关系密切。第6题,加强监测预报是防御台风、地震、寒潮等灾害的主要有效手段。第7题,地质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并且难以预报,植树造林只能减轻滑坡或泥石流的强度。
独具【规律方法】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1)以预防为主,加强监测预报。
(2)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新的灾害发生。
(3)重点治理城镇地质灾害。
(4)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
(5)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8、9. 【解析】8选C,9选A。第8题,根据材料泥石流的发生与暴雨有关,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征。第9题,学生能够成功避险,主要得益于善于观察自然现象。
10. 【解析】选B。根据经纬网图可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北方,主要的防灾工程是三北防护林,其生态功能主要是解决北方风沙危害,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11.【解析】沙尘暴的成因要从沙源、动力方面考虑,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个角度分析。个人防止沙尘暴应增强防灾意识、做好防灾准备。
答案:(1)冬春季节原因:①自然原因是冬春季节干旱,多大风,植被少,地面干燥,多沙尘物质,距沙源地近;②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以及工程建设造成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工地废沙、弃土多。
(2)①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加固圈舍栏舍和养殖大棚,防止倒塌造成牲畜伤亡;②保证饲草料和燃料的供给;③加强宣传,提高农牧民防灾意识。
12.【解析】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大河中下游,为洪涝灾害。成因包含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治理措施主要是加强预警、预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答案:(1)类型:洪涝 成因: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预报,建立预警机制;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中下游地区修建水库;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等。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遥感技术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第(1)题,据材料可知,对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主要应用了遥感技术。第(2)~(4)题主要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答案:(1)遥感 50
(2)湿润 干旱 半干旱 滥垦草场造成土地沙化
(3)易产生沙尘暴天气,使空气悬浮颗粒增加,空气质量下降。
(4)A、E、G
14. 【解析】第(1)题,根据夏季风对我国影响的时空特点和规律,可归纳出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第(2)题,A为黄淮海平原地区,这里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丘陵地区因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易形成伏旱。第(3)题,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来减少干旱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答案:(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A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
(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15.【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我国海冰的分布规律、危害和预防措施。从图中看出,渤海湾北部海域冰层范围较南部海域广,冰层较南部海域厚,原因从纬度位置、海域的封闭程度和海水深浅等方面分析。第(2)题,海冰的危害要结合材料从对航运、渔业、养殖业等海上活动分析。第(3)题,而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监测预报和加强管理两方面分析。
答案:(1)广 厚 小 薄 纬度高;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和流动性较差);海水较浅。
(2)阻碍航运,威胁船只和海上构筑物的安全;影响渔业、养殖业及其他海上活动。
(3)做好对海冰发展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海冰信息;加强渔船管理,严禁船只在恶劣天气出海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