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 课时基础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 课时基础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6 09:0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
情境创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其他研究团队合作开发的一种名为TINIscope的显微镜,质量仅为0.43克,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头戴式荧光显微镜。这项研究为脑科学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工具,能够实现对任意四个目标脑区的同步记录。TINIscope安装时容易调节角度,可以满足多种成像需求。
【基础堂清】
知识点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中,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万计的“新的”微小生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事物的内部构造。请回答 1~2 题。
1. 下列单目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①]遮光器——调换物镜
B.[⑦]反光镜——反射光线
C.[②]目镜——放大物像
D.[⑤]粗准焦螺旋——小范围升降镜筒
2 .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与进光量无关的是 ( )
A.物镜 B.反光镜
C.遮光器 D.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2 显微镜的使用
3.安放好单目显微镜后,需进行对光。下列对光操作中,不属于必需步骤的是 ( )
A.更换目镜 B.调节光圈
C.转动反光镜 D.转动转换器
4.下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四个视野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视野由②到④,需要向左移动装片
B.视野由④到①,只需要转动反光镜
C.视野由①到③,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
D.正确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②④①③
5.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40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⑥ D.④和⑤
6.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下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
A.装片、目镜 B.装片、装片
C.目镜、目镜 D.目镜、装片
7. 小小显微镜,探索大世界。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都属于光学显微镜
B.双目显微镜的视野不重合可能是没有微调两个目镜间的距离
C.实验完毕后,要将双目显微镜的载物台下降到最低处
D.实验完毕后,可以直接关闭数码液晶显微镜的电源
8.小明同学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之后,用单目显微镜观察某种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下图是单目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取镜方法:一手握住[ ]镜臂,另一手托住[ ]镜座。
(2)对光时,应选择 (填“高倍”“低倍”或“随机”)物镜和 的光圈。对光后可以看到 视野。
(3)在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 ] ,以免损坏玻片。
(4)如果想获得更加清晰的物像,需要调节[ ] 。
(5)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标本应放在[ ]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 的中心。
(6)这台显微镜备有5×和10×两种目镜,以及10×和40×两种物镜,使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时,若想看到最大的细胞,则显微镜应放大 倍。
【素养日清】
9 .下图是用单目显微镜观察叶片气孔时的两个视野图片,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换为图乙,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转动遮光器,换用大光圈 ④转动遮光器,换用小光圈 ⑤向下移动装片 ⑥向上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⑧转动转换器,换用低倍物镜
A.⑤→⑦→③→①   B.⑧→⑤→②→④
C.⑦→⑥→①→③   D.⑥→⑧→④→②
10. 随着科技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便捷。下图是双目显微镜的部分结构图,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底光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换装上底光源后不利于对光
B.调焦观察前应调节物镜间的距离
C.观察时先向上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
D.可以用手来移动玻片
11.小青同学非常喜欢用生物学的研究工具观察各种生物。下面是小青做实验的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
(1)图1所示的显微镜中,对物像具有放大功能的结构是 (填序号)。
(2)图1中,小青想将图甲中箭头所指的细胞放大成图乙,于是进行了如下操作。请选择正确的操作步骤并进行排序: 。
A.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B.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细准焦螺旋
(3)小青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不跟着移动,移动玻片污点也不跟着移动,由此判断,污物在显微镜的 上;小青还在载物台上放了一个写有字母“p”的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是 。
(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中,小青反复调整焦距,但始终没有在视野中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其原因可能是图2中①~③操作步骤中的 (填序号)不正确。
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倒像。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右方,说明实物位于左方,要使物像从视野②转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将装片向右方移动,A错误。视野由④到①,视野中所观察的细胞体积变大、变暗,操作过程为先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然后转动反光镜或改用较大的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B错误。视野①不清晰,视野③清晰,要使物像从视野①转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该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C错误。转换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后再换上高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变得清晰。故正确的顺序是②向右方移动装片,④用低倍物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①转换高倍物镜,③转动细准焦螺旋,D正确。
5.C 解析: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③④⑥是目镜,①②⑤是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400倍,应选择的镜头是②和⑥。
6.A 7.D
8.(1)⑩ ⑦
(2)低倍 较大 明亮的圆形
(3)③物镜 (4)⑨细准焦螺旋
(5)④ 通光孔 (6)400
9.A 10.C
11.(1)①②
(2)BCD
(3)物镜 d
(4)①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目镜和[②]物镜。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在移动玻片标本时,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图甲要观察的气孔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则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再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物像不清晰时还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是BCD。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若转动目镜时污点移动,则污物就在目镜上,不移动就不在目镜上;若移动玻片时污点移动,则污物就在玻片上,不移动就不在玻片上。如果污物不在目镜和玻片上,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显微镜成的是上下、左右均相反的像。在载物台上放了一个写有字母“p”的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是“d”。
(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中,小青反复调整焦距,但始终没有在视野中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其原因可能是图2中的①放置玻片标本的过程中,没有把标本放在通光孔的正中央,标本不在视野范围内,所以观察不到物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