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现代诗歌品鉴 基础巩固A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5题;共16分)
【情境化试题】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奔涌不息,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hóng)____伟画卷徐徐展开 是中国精神。它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竞技赛场,中华儿女【甲】____ (A.坚守 B.坚韧)理想、超越自我,那是直挂云帆济(cāng)____海的奋勇拼搏。在科技领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荡神(zhōu)____,激励着我们在逐梦的道路上开拓奋进。
1.(6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óng) 伟 (cāng) 海 神(zhōu) ;
2.(2分)根据语境,为【甲】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3.(2分)根据上联,选择合适的下联( )
上联:自强不息兴华夏
下联:____。
A.拼搏进取创佳绩 B.厚德载物振中华
C.锦绣山河扬正气 D.尊老爱幼传美德
4.(2分)青铜器“何尊”上最早出现“中国”二字,请结合“中国”二字的形态推测其含义。
5.(4分)读下面两则关于周总理的小故事,假设你是周总理,你会怎样巧妙回答呢?
(1)(2分)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 ”
(2)(2分)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 ”
二、【情境化试题】(共3题;共8分)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请你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
②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明·袁凯
材料二
家书大约是从文字产生的时候孕育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世的智慧。《诫子书》《曾文正公家书》等都是家书中的经典,给予后人无限启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书传统”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但在这个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已似经年的墨迹慢慢褪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香茗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家书,这种作为亲人间沟通桥梁的书信形式,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近些年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信·中国》等节目的热播,“家书”这种被渐渐淡忘的形式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激起了人们对优良传统的重视和传扬。时代环境在变,习惯方式在变,但人们对家书的推崇和渴求不变。好的家书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开拓进取,带领家庭与时俱进。好的家书也能引导国家民众团结向上,为国家兴旺做出自己的贡献。
材料三
“一封家书”活动的标识图
6.(2分)请分别写出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得出的一条信息。
7.(2分)请介绍材料三“一封家书”活动标识图主体部分的画面内容及构图特点。(要求:要素齐全,顺序合理)
8.(4分)续写诗句。
乡音是婴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细语,乡音是 ,乡音是春天田野里油菜花的馨香流溢,乡音是 ,乡音是故乡山川里那最美丽动人的音符。
三、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6分)
【任务驱动型试题】学校开展以“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党史教育进校园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9.(2分)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10.(2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班委会商议并经班主任同意,由你去联系学校团委赵老师,当面邀请他于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到本班教室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作为班长,你应该对赵老师怎么说?
11.(2分)学校举行红色经典朗诵比赛,仿照示例,在下面两个作品中任选其一,写一段节目串词。
朗诵序号 朗诵题目 作者 朗诵者
①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王林
②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李莉
【示例】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不息,哺育着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它是中华民族之魂!下面请听我们对黄河精神的颂歌,掌声欢迎张亮带来诗朗诵《黄河颂》。
四、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2.(2分)下列对诗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我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我看》的前两节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日夕阳落照图。
C.《我看》的第三节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D.本诗的最后一节,“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要如鸟、如云、如树一样活得自由自在的愿望。
13.(6分)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②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③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4.(2分)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五、名著导读(共2题;共10分)
【任务驱动型试题】班级开展《艾青诗选》朗诵会,请完成下列任务。
15.(2分)选择朗诵背景图:( )
第1小组要朗诵艾青第一次创作高峰的作品,请你根据艾青这段时期的诗歌特点,帮助他们选择一组最恰当的元素制作朗诵背景图。
A.土地太阳 B.土地礁石 C.太阳鱼化石
16.(8分)明确朗读方式:
第2小组想朗读《当黎明穿上白衣》,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朗读卡片。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这节需重读“紫蓝”“青灰”“绿”,绿的草原, 因为: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这节重读“白衣”“微黄”,看, 因为: 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六、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17.(50分) 微写作
个人“小我”应融入国家“大我”。你所在的学校,正举行“‘小我’与‘大我’”主题演讲活动。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结合《艾青诗选》和你对艾青的认识,阐述你对这个主题的理解。(12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宏;沧;州
2.A
3.B
4.“中”字像一面旗帜,象征着中心、中央;“国”字由“口”和“戈”组成,两道壕沟将氏族部落隔离在中间,并有象征武器的戈在旁守护表示人口和武装,引申为国家。因此,“中国”可能表示以中央为中心的国家。
【解析】(1)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除非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否则上下联的字数必须严格相等 。②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词性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③ 结构相称 :上下联的语法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应当相同,即偏正对偏正,动宾对动宾。④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一般情况下,上句联语的二、四、六字掌握好平仄交替就算合格。⑤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上下联的意境要相融合,这是对联的灵魂 。⑥ 修辞手法的运用 :可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衬托、对比、反对、双关、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 。⑦ 避免重字 :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字,除非有特殊需要。⑧ 注意对仗工整 :对仗要严谨,字词分类后逐一对应,不差分毫 。在拟写对联时,可以综合运用上述技巧,使对联更加优美、生动、富有韵律。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参照以上技巧多加练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才能逐渐提高水平对联创作水平。
(4)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 是一种综合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能力、描述能力和概括能力的题型。它要求考生将图画、图表等材料转换为文字表述,常见的题型包括揭示漫画寓意、为图片写一句或几句话、揭示图表的走势或概括图表反映的情况变化等。
1.(hóng)伟——宏;(cāng)海——沧;神(zhōu)——州
故答案为:宏;沧;州
2.“坚守”指坚决守卫,不离开,如坚守岗位、坚守理想等,强调的是对某种信念、原则或位置的坚持;“坚韧”形容坚固有韧性,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意志等,强调的是在面对困难等情况下不屈不挠的特性。结合语境这里说的是“儿女 理想”,表达的是儿女对理想的坚持,用“坚守”更能准确体现对理想的执着态度,所以【甲】处选A。
故答案为:A
3.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自强不息”是一种精神品质,“厚德载物”同样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表述,二者相对;“兴华夏”是动宾结构,表达振兴中华的意思,“振中华”也是动宾结构,意义与之相关。A 选项“拼搏进取创佳绩”与“兴华夏”在意义的关联性上不如 B 选项紧密;C 选项“锦绣山河扬正气”,“锦绣山河”是偏正结构,与“自强不息”结构不同;D 选项“尊老爱幼传美德”,“尊老爱幼”是并列结构,与“自强不息”结构不一致。所以合适的下联是 B。
故答案为:B
4.观察“中国”二字的形态:在何尊铭文中,“中”字像一根竖立的旗杆,上下有飘带,象征着中心;“国”字繁体为“國” ,早期形态像以“戈”守卫着“口” ,“口”常代表城邑、地域 。结合形态推测含义:“中”代表中心区域,“国”表示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地域。综合起来,“中国”在当时可能意味着处于天下中心的城邑或地区,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区域 。所以,“中国”二字在何尊铭文形态下,推测其含义为处于天下中心的城邑或地区,是当时政治、文化等的核心区域。
故答案为:“中”字像一面旗帜,象征着中心、中央;“国”字由“口”和“戈”组成,两道壕沟将氏族部落隔离在中间,并有象征武器的戈在旁守护表示人口和武装,引申为国家。因此,“中国”可能表示以中央为中心的国家。
5.【答案】(1)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2)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解析】(1)要在“马路”这两个字身上做文章,可由“马路”联想到中国共产党说走的道路:马克思主义道路,这样就能成功地反驳了外国记者。合理即可。
(2)周恩来总理的回答,既要能维护国家尊严,而且要巧妙,自然。可以把“低着头走路”和“走上坡路”联系起来,把“抬着头走路”和“走下坡路”联系起来。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1)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2)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考查语言表达。作此类题关键在于要弄清楚上下文语境,注意补充的句子要体现一种幽默与智慧。
【答案】6.示例:材料一:家书具有寄托思家怀乡之情的作用。材料二:曾经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家书近些年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7.示例:该图主体部分像一座房子,最上方是经过艺术处理的“人”字,“人”字的一撇一捺,造型像房檐。“人”字下面,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既像艺术化的一面墙和弯曲的回家小路,又像中国传统书写用的毛笔和点点墨迹;右边是竖排的“YI FENG JIA SHU”大写汉语拼音和“一封家书”四个汉字。这幅图把具有中国特点的家、书法、书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家书与家庭的关系。
8.示例:孩童时光着脚丫在田间奔跑的欢声笑语;秋日暮色中老黄牛的哞哞低吟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根据题干要求,分别定为材料一和材料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进行总结概括,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即可。
(2)本题考查标识图的画面内容和构图特点。描述画面内容,应按照整体→部分的顺序进行,在描述部分时,可以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将画面中每个部分的内容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分析构图特点时,则需要抓住标识图中变形、夸张等突出强调的部分来进行。
(3)本题考查诗句续写。续写诗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续写的句子,要和例句的句式、修辞、语言风格保持一致,话题要保持一致,字数和结构上要相近,重复关键字,并做到语意连贯。本题续写的诗句与前面构成并列关系,运用比喻修辞,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语言流畅即可。
6.根据题干材料定位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一为两句古诗,表现的都是作者思乡之情,在这三句诗中都出现了“家书”,可见家书有寄托思乡之情的作用。材料二中“‘家书’这种被渐渐淡忘的形式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表明:曾经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家书近些年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故答案为:示例:材料一:家书具有寄托思家怀乡之情的作用。材料二:曾经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家书近些年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7.画面内容:从整体来看,这个图就像是一座房子。图的最上方是一个变形的“人”字,这个字的两个笔画就像是屋子的房檐。“人”字下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一面墙和小路,又像是毛笔写出的墨迹。右边是竖排“一封家书”的大写拼音和文字。
构图特点:综合起来看,这幅图把具有中国特点的家、书法、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家书与家庭的关系。
故答案为:示例:该图主体部分像一座房子,最上方是经过艺术处理的“人”字,“人”字的一撇一捺,造型像房檐。“人”字下面,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既像艺术化的一面墙和弯曲的回家小路,又像中国传统书写用的毛笔和点点墨迹;右边是竖排的“YI FENG JIA SHU”大写汉语拼音和“一封家书”四个汉字。这幅图把具有中国特点的家、书法、书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家书与家庭的关系。
8.根据“乡音是婴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细语”可知,第一处续写的句子格式为:乡音是______时_____的________,第一个空填时间词,第二个空填人物的动作,第三个空填与“呢喃细语”类似的中心词语,可仿写为:乡音是孩童时光着脚丫在田间奔跑的欢声笑语;
根据“乡音是春天田野里油菜花的馨香流溢”可知,第二处续写的句子格式为:乡音是______(季节)_____(事物)的________(动作),第一个空填季节词,第二个空填事物名称,第三个空填事物具有的动作,可仿写为:乡音是秋日暮色中老黄牛的哞哞低吟。
故答案为:示例:孩童时光着脚丫在田间奔跑的欢声笑语;秋日暮色中老黄牛的哞哞低吟。
【答案】9.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红色精神。
10.赵老师,您好!我是×班班长×××,我们班准备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在本班教室开展党史教育活动,想邀请您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请问您有时间吗?
11.示例一:《沁园春 雪》有一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古今绝唱,这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请欣赏王林带来的诗朗诵《沁园春 雪》。
示例二:《我爱这土地》北国风光,奇伟雄浑;祖国山河,壮丽多娇!这片辽阔而丰饶的土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有一位诗人,他也挚爱着这土地,他想化作“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请听赵明带来的艾青 的诗《我爱这土地》。
示例三:《周总理,你在哪里》有这样一个人,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离去,举国同悲,这一声声的呼唤,是无数中国人的心声,请欣赏李莉同学的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怎样写标语: ①字数要适中。②内容要积极。③用语要通俗。 ④句式要整齐。 ⑤修辞要鲜明。 ⑥标点符号上的要求。由于受特殊表达手段的限制,标语一般不能使用标点符号(宣传某种著作、讲话使用书名号,特定称谓使用引号除外)。因此,拟写标语时,要避免因停顿或轻重音而产生的歧义。确实需要停顿时,可以使用空格(竖排版的),或者转行(横向排版的)来代替标点符号。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邀请他人,一定要把有关事情交代清楚,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
(3)本题考查拟写串词。拟写串台词时,一定要简明扼要,衔接自然,和谐得体,有品位。
9.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围绕“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来写,言简意赅,条理清晰,有宣传性、鼓动性。
故答案为: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红色精神。
10.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故答案为:示例:赵老师,你好!我是x班班长xxx,我们特邀请您于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到本班教室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您有时间吗?期盼您的到来!
11.本题考查拟写串词。
故答案为:示例一:《沁园春 雪》有一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古今绝唱,这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请欣赏王林带来的诗朗诵《沁园春 雪》。
示例二:《我爱这土地》北国风光,奇伟雄浑;祖国山河,壮丽多娇!这片辽阔而丰饶的土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有一位诗人,他也挚爱着这土地,他想化作“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请听赵明带来的艾青 的诗《我爱这土地》。
示例三:《周总理,你在哪里》有这样一个人,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离去,举国同悲,这一声声的呼唤,是无数中国人的心声,请欣赏李莉同学的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答案】12.A
13.①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晚霞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不说“染红了”大地,而说“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自然和谐,融为一体。
②本句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③本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欢笑与哀愁比喻成花开花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的哲理。由“吹熄”一词可知,句中将季节拟人化,形象地将花开花落的瞬间展现在读者面前。
14.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然而诗人还是要活出精彩,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写法等;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鉴赏。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描写等,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3)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概括。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诗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12.A.不正确,诗歌主要是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写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世间万物都满怀尊重之情,表达其对人生的思辨性理解。并非主要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此选项说法不准确。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A。
13.①本句中“红晕沉醉”“凝望”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不说“染红了”大地,而说“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将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表现出大自然的和谐。
②本句中“去吧,去吧”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激发生命活力的感慨。
③本句中“欢笑和哀愁”“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是把欢笑与哀愁分别比喻成花开、花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欢笑与哀愁之于人生,如同花朵开了又谢一样。将“吹熄”这一动作赋予季节,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花开花落的瞬间变化之快,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故答案为:①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晚霞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不说“染红了”大地,而说“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自然和谐,融为一体。
②本句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③本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欢笑与哀愁比喻成花开花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的哲理。由“吹熄”一词可知,句中将季节拟人化,形象地将花开花落的瞬间展现在读者面前。
14.“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写出了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然而诗人并没有陷入伤感之中,依然热爱生活、忠于生命,让生命尽情飞奔。“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写出了诗人要去享受生命的自由,要如鸟、如云、如树一般自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表达出诗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概。据此综合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然而诗人还是要活出精彩,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答案】15.A
16.紫蓝”“青灰”“绿色”抓住早晨山林和草原显著的颜色,展现黎明给景色带来的活力和生机;以灯光的“微黄”之色来衬托黎明的“白”,使黎明的色彩更加鲜艳。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黎明的博大壮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光的崇敬和追求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朗读中重音不同,强调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朗读还需要注意重语速、语气等,这些对于正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所帮助。
15.艾青的诗歌创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20世纪30年代,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等;第二个高峰是1978年以后,如《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
第一次高峰时期的作品以“”“”为主要意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的深切哀鸣,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为国家英勇斗争。
故答案为:A。
16.①根据“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可知,诗句描写了黎明来临的情景,句中的“紫蓝”“青灰”“绿色”等词语抓住早晨山林、山坡和草原颜色的特点,通过鲜明的色彩展现黎明给景色带来的活力和生机。
②根据“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可知,诗句描写了黎明的田野和街道,“新鲜”突出了田野的勃勃生机,诗句以灯光的“微黄”之色来衬托黎明的“白”,在对比中突出了黎明的博大壮美,抒发了诗人对光的崇敬、追求之情。
故答案为:“紫蓝”“青灰”“绿色”抓住早晨山林和草原显著的颜色,展现黎明给景色带来的活力和生机;
以灯光的“微黄”之色来衬托黎明的“白”,使黎明的色彩更加鲜艳。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黎明的博大壮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光的崇敬和追求之情。
17.【答案】“小我”只有融入国家“大我”,才会给人生增值、就像艾青,只因对国家的无比热爱,才愿意“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只因对国家的热爱,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只有自觉地把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解析】题目直接点明核心观点 “个人‘小我’应融入国家‘大我’”,这要求写作者开篇就要迅速切入主题,比如可以像示例中那样,简明扼要地阐述此观点对人生的关键意义,引发听众好奇,为后续论述营造氛围。指定结合《艾青诗选》与对艾青的认识,意味着要深度挖掘艾青作品及生平体现的 “小我”“大我” 融合之处。像艾青诗作多聚焦民族苦难、抗争,其本人投身爱国运动,这些都是有力论据,写作者需精准选取并融入,展现阅读积累。短短 120 字左右,要有清晰逻辑。先亮观点,再以艾青为例具体论证,如引用典型诗句、讲述经历,最后升华回归到对全体听众的号召,层层递进,让听众在短时间内理解并认同 “小我” 融入 “大我” 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小我”只有融入国家“大我”,才会给人生增值、就像艾青,只因对国家的无比热爱,才愿意“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只因对国家的热爱,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只有自觉地把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本题考查微写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片段作文的写作要做到几点要求:①要把内容写具体;②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③围绕中心展开段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现代诗歌品鉴 基础巩固A卷 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3. [A][B][C][D]12. [A][B][C][D]15. [A][B][C][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答:
2.答:
4.答:
5.1.答:
5.2.答:
6.答:
7.答:
8.答:
9.答:
10.答:
11.答:
13.答:
14.答:
16.答:
17.答: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