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现代诗歌品鉴 能力提优B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题;共6分)
【任务驱动型试题】在学习了诗歌单元后,班级拟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2分)任务一:小华想要朗诵一首边塞诗,并搜集了相关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边塞诗。但老师提示时间有限,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以下资料内容,不超过30个字。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诗人,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2.(2分)任务二:小明非常喜欢《艾青诗选》,他想要选择一首能代表艾青诗歌创作第二个高峰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朗诵篇目。下列最符合这一要求的作品是( )
A.《鱼化石》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我爱这土地》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3.(2分)任务三:在朗诵结束后,小明想要把《艾青诗选》推荐给同学们,请你替他写一段推荐语。
二、【情境化试题】(共5题;共5分)
4.(1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创作前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太阳”和“土地”,借歌颂太阳,表达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阅读外国小说,要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如要读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不但要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更要了解欧洲的历史、文学等内容。
D.阅读讽刺作品,要体会其批判精神。如《儒林外史》,吴敬梓通过塑造范进、杜少卿等反面人物,揭露了科举制度背后的荒谬本质。
5.(1分)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下列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A.他的诗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B.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唐弢
C.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
6.(1分)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这一称号主要源于他的哪两部作品?( )
A.《大堰河——我的保姆》与《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B.《向太阳》与《火把》
C.《刈草的孩子》与《旷野》
D.《我爱这土地》与《黎明的通知》
7.(1分)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成名作,也是自这首诗起使用“艾青”笔名。
B.“土地”“太阳”“火把”是艾青诗歌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因此,他常被称作“土地的歌者”和“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C.《鱼化石》中,诗人通过鱼化石的故事,抒写对自身命运的感叹,但诗人并没有因不幸的际遇而消极、哀怨,反而提醒人们“活着就要斗争”。
D.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8.(1分)阅读下面《艾青诗选》中的片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材料二: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材料三: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大堰河——我的保姆》
材料四: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刈草的孩子》
下列关于《艾青诗选》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B.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土地的歌者”“‘太阳与火把’的歌手”。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火把。
C.在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自由诗的特点已经非常明显,这表现在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
D.艾青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如《刈草的孩子》。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2分)
9.(2分)小语为本次“语言的力量”活动设计了两张海报,请你选出最合适的宣传海报,并说明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16分)
班级准备开展一次“走进文学天地”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0.(6分)【活动一·紧扣议题讨论】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触动同学们心弦,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读好这首诗。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要求紧扣议题、前后连贯。
主持人:同学们,下面我们围绕“① ”这一议题展开讨论。请小东同学先来谈谈。
小东:我认为朗读这首诗时要明确感情基调,比如在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我们要读出诗人对“土地”② 的情感。
小兰:我补充一下。我觉得读这一节诗的语调应该激昂,语速③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小东刚才分析的情感……
11.(8分)【活动二·名著阅读卡片】小语制作了一张名著阅读卡片,请你补充完成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名著片段 出处 主人公 人物形象
合作 他与船长在海底森林狩猎,同两个伙伴成功利用大漩涡逃出了“诺第留斯号”。 ① 阿龙纳斯教授 知识渊博,头脑清醒
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西游记》 ② 本领高强,忠心耿耿
三打祝家庄,双用连环计,利用新来投寨入伙的孙立和梁山人马里应外合,攻破祝家庄。 《水浒传》 宋江 ③ ,
12.(2分)【活动三·名著伴我成长】班会上,大家围绕“文学名著与青少年成长”的话题展开了议论。请你也围绕这个话题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五、语段阅读(共3题;共9分)
【情境化试题】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只是因为有了光 光给我们以热情
我们的大千世界 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才显得绚丽多彩 那些殿堂多么雄伟
人间也显得可爱 里面更是金bì辉煌
光给我们以智慧 那些感人fèi腑的诗篇
光给我们以想象 谁读了能不热泪盈眶
13.(4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绚 丽 不朽 金bì 辉煌 感人fèi 腑
14.(4分)以上文段选自《艾青诗选》中的《 》一诗。诗中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 的 和追求。
15.(1分)选择“水”为主题,仿照画横线的诗句,尝试诗句创作。
六、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泥泞
迟 子 建
①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②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③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④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街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⑤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⑥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⑦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俄罗斯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平和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们在艰难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上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⑧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着一把伞在烟雨蒙蒙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深重地碾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⑨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应该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的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6.(2分)通读全文,找出两个能概括作者对“雪”的情感的词语。
17.(2分)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寒冷的雪?又如何形容春风中的雪?
18.(2分)选文⑥段作者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你根据④⑤两段内容,分析“浑然天成”的含义。
19.(2分)选文⑦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分)选文⑨段画横线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在泥泞中跋涉一回”的愿望,请你根据⑧⑨两段的内容说说这是为什么。
21.(2分)作者在选文开头说雪有美丑“两重性”。你认识的自然事物中还有哪种事物具有两重性?请你将它的两重性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
七、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22.(50分)直抒胸臆,借助意象抒写情志。
现代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现代诗歌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也有借助意象抒写诗人情感,又是两者还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示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苦难中的祖国深沉而强烈的爱,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实践运用]模仿《我爱这土地》,创作一首同题诗歌。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边塞诗是唐诗主要题材,思想深刻,想象丰富,艺术性强。
2.A
3.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一部诗集《艾青诗选》。它是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自选集,囊括了他一生各个阶段的作品。《艾青诗选》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其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抒情形象丰满生动;作品具有深刻的时代性,既抒发作者对于时事的深沉忧郁的感情,又体现作者乐观的精神追求;作品表现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具有色调鲜明、线条清晰的特点;《艾青诗选》的语言形式较为自由,不受束缚,但又运用了排比、复沓等手法,在变化中又有统一……因此,我向大家推荐这部诗集,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与美的熏陶。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本题考查推荐语。“推荐语”属于评价类,对评价的对象要有所了解,评价中要突出其精神品质及影响,语言要生动,有情感色彩。推荐语的内容要写明三点,一是他做了什么事,二是他做的事有什么社会影响,三是他的行为表现了什么道德品质.而这些内容不是平实的交代,要用抒情情的语言表达,可用修饰手法,语言要精练。
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根据关键语句“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可概括为:边塞诗是唐诗主要题材,思想深刻,想象丰富,艺术性强。
故答案为:边塞诗是唐诗主要题材,思想深刻,想象丰富,艺术性强。
2.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艾青的诗歌创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20世纪30年代,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等;第二个高峰是1978年以后,如《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
故答案为:A
3.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可结合诗歌的艺术特色、内容主旨等推荐。如:艾青,以诗为画笔,合着时代的节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而又真实的历史画卷。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下雪的早上,他在狱中以忏悔、感激的笔调写下了《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抒发了对养育他长大的“乳母”的怀念和赞美之情。《我爱这土地》中,诗人以鸟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同时也表达出自己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像这样的杰作还有《火把》《向太阳》等,艾青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同学们,打开《艾青诗选》吧,诗中诗意的笔调、独特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一定会带给你独特的感受!
故答案为: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一部诗集《艾青诗选》。它是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自选集,囊括了他一生各个阶段的作品。《艾青诗选》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其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抒情形象丰满生动;作品具有深刻的时代性,既抒发作者对于时事的深沉忧郁的感情,又体现作者乐观的精神追求;作品表现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具有色调鲜明、线条清晰的特点;《艾青诗选》的语言形式较为自由,不受束缚,但又运用了排比、复沓等手法,在变化中又有统一……因此,我向大家推荐这部诗集,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与美的熏陶。
4.【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的正面人物。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分。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杜少卿这个形象,许多研究者都指出这是作者的化身或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答案】A
【解析】分析艾青诗歌的核心特点:
艾青的诗歌多聚焦于土地、人民、民族苦难与希望,语言风格朴素平实、情感沉郁真挚,代表作《大堰河 —— 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体现了这些特征。
逐一判断选项:A 项:“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描绘的是充满童真、浪漫奇幻的意境,更贴近徐志摩、冰心等诗人的诗歌风格(如徐志摩的诗歌常含细腻的自然意象与浪漫情怀),与艾青沉郁、关注现实的风格不符,不是对艾青诗歌的评论。
B 项:“朴素、平实”“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符合艾青诗歌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以真挚情感打动人的特点,是对其诗歌的评论。
C 项:明确提及艾青的代表作《大堰河》,评价其 “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是对艾青诗歌的直接评论。
D 项:“歌唱‘土地’”“国难当头的年代”“沉郁的抒情方式”,契合艾青诗歌中 “土地” 意象的象征意义(代表民族、人民)及抗战时期的创作背景,是对其诗歌的评论。
故答案为: A。
本题考查对艾青诗歌风格及相关评论的辨析,需结合艾青诗歌的主题、语言风格等特征,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对其作品的评论。 解答此类题目需熟悉诗人的创作风格、核心意象及代表作。艾青的诗歌以 “土地”“太阳” 为核心意象,关注现实与民族命运,语言朴素而情感厚重,可通过这些特征与选项中的描述对比,排除不符合的选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相关名著的内容理解。
A.《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和对底层人民的关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描绘了战乱时期的苦难与忧伤。这两部作品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生活的苦难,与“太阳与火把”的象征意义不完全吻合。
B.在《向太阳》中,艾青通过对太阳的赞美,表达了对光明和未来的渴望;《火把》则以火把为象征,激励人们在黑暗中勇敢地追求光明和真理,所以艾青被称为 “太阳与火把” 的歌手。
C.《刈草的孩子》和《旷野》更多地描绘了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象,缺乏对光明和革命精神的直接表达。
D.《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黎明的通知》虽然涉及光明的意象,但整体上不够突出“太阳与火把”的核心象征。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
7.【答案】A
【解析】A 项错误:艾青的成名作是《大堰河 —— 我的保姆》,他在这首诗中首次使用 “艾青” 这一笔名;而《我爱这土地》是他后期的代表作,并非成名作。
B 项正确:“土地” 象征着对祖国、人民的爱,“太阳”“火把” 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这些是艾青诗歌中高频出现的意象,因此他被称为 “土地的歌者”“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C 项正确:《鱼化石》通过鱼化石的形成,反思生命与斗争的关系,诗人虽感叹命运无常,但仍强调 “活着就要斗争”,体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D 项正确:艾青曾学习绘画,其诗歌注重意象的画面感(如《我爱这土地》中 “土地”“河流”“风” 的具象描绘),具有 “诗中有画” 的特点。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掌握。
B.有误,材料二是《向太阳》节选,“它”指的是太阳,不是火把;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掌握。需先明确诗人的创作背景及诗歌的核心情感基调,梳理其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再结合具体诗作,分析意象在诗句中的具体呈现,关联其承载的思想情感;同时比对选项表述与诗歌内容、意象内涵的契合度,排除曲解或偏离原意的说法,确保答案既符合诗人的创作风格,又精准反映意象与主题的内在关联。
9.【答案】示例:海报一合适。理由:海报一以箭头和灯塔、汉字为要素。“诗歌的力量”鲜明醒目,汉字上的亮光寓意艾青诗歌带给人们光明和希望;箭头和灯塔寓意艾青的诗歌为人们照亮前行之路,引领人们前进。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海报一合适。理由:海报一在主题呈现上,最上方 “诗歌的力量” 几个大字直接呼应 “语言的力量” 活动主题,清晰点出诗歌作为语言形式所具备的力量;副标题 “艾青诗歌朗诵会” 明确了活动聚焦于艾青的诗歌,让受众快速知晓活动核心内容。在元素寓意上,箭头象征着明确的方向指引,灯塔代表着黑暗中的光明与希望,这与艾青诗歌的精神特质高度契合。艾青的诗歌常常饱含对光明的向往、对民族的热爱,用富有力量的语言为人们在迷茫中指明方向,如同灯塔和箭头一般,以语言的力量引领人们前行。汉字上的亮光更是直观寓意艾青诗歌能带给人们光明和希望,全方位诠释了 “语言的力量”。 海报二合适。理由:海报二同样紧扣活动主题,最上方 “诗歌朗诵会” 和副标题 “艾青诗歌” 清晰点明了宣传对象是艾青的诗歌相关活动。核心元素 “诗” 字极具代表性,一方面直接关联诗歌这一语言形式,另一方面 “诗” 字前两个笔画如同两个紧握的拳头,充满了力量感,生动形象地体现了 “语言的力量”。这一设计将诗歌的力量具象化,与艾青诗歌中那种激昂、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特点相呼应,艾青的诗歌以强烈的情感和力量打动人心,海报中的 “诗” 字及其笔画的力量感,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艾青诗歌作为语言艺术所具有的震撼力量,贴合 “语言的力量” 主题。
故答案为:示例:海报一合适。理由:海报一以箭头和灯塔、汉字为要素。“诗歌的力量”鲜明醒目,汉字上的亮光寓意艾青诗歌带给人们光明和希望;箭头和灯塔寓意艾青的诗歌为人们照亮前行之路,引领人们前进。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答案】10.如何读好《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感激(敬爱、热爱、怀念);缓慢
11.《海底两万里》;孙悟空;沉着稳重;机智果敢
12.示例1:文学名著是青少年成长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我们学会了思考、感悟和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多读文学名著。
示例2:文学名著是青少年成长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能拓宽视野,让青少年领略多元世界,还能启迪智慧,让青少年从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因此,我们应该多读文学名著。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对话的能力及朗读的感情基调。解答此类题型,要看具体语境,注意和前后文内容上的联系,并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所给的情境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朗读感情基调是朗读文章总的感彩和分量,它反映了全篇文章的色彩和分量。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感彩和分量,如昂扬有力、深沉坚定、悲愤凝重、喜悦明快、豪放舒展、细腻清新、热情颂扬、愤怒批判等。
(2)本题考查对名著重点人物情节的识记和理解。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多读、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作品的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3)本题考查理解名著主要内容主旨等并运用的能力。熟读名著,掌握名著的主要内容、事实、观点等,回答时将问题内容结合原文内容、主旨进行分析判断。
10.一空,结合小东和小兰谈话的内容可知,人物对话围绕如何阅读《我爱这土地》展开,可据此作答。
二空,结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知,该句直接表达对土地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因此要读出作者对土地感激和敬爱的情感。
三空,结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知,该句直接表达对土地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朗读时语调要缓慢,进而抒发作者对土地炽热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①如何读好《我爱这土地》这首诗;②感激(敬爱、热爱、怀念);③缓慢。
11.①根据“阿龙纳斯教授”明确涉及的名著是《海底两万里》。
②根据“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本领高强,忠心耿耿”明确人物是送悟空。
③根据“三打祝家庄,双用连环计,利用新来投寨入伙的孙立和梁山人马里应外合,攻破祝家庄”明确表现了宋江沉着稳重机智果敢的个性。
故答案为:①《海底两万里》;②孙悟空;③沉着稳重;机智果敢。
12.围绕“文学名著与青少年成长”来答,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流畅,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示例1:文学名著是青少年成长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我们学会了思考、感悟和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多读文学名著。(示例2:文学名著是青少年成长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能拓宽视野,让青少年领略多元世界,还能启迪智慧,让青少年从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因此,我们应该多读文学名著。)
【答案】13.xuàn;xiǔ;碧;肺
14.光的赞歌;拟人;光;赞颂
15.示例:只是因为有了水 我们的生活环境 才显得滋润无比 人间也充满绿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注意掌握名著作者及朝代,作品体裁及类型,文中主要人物的绰号及主要情节、手法等内容,同时掌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名著的主旨中心,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
13.绚丽 xuàn lì 耀眼而华丽。
不朽 bù xiǔ 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金碧辉煌 jīn bì huī huáng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感人肺腑 gǎn rén fèi fǔ 形容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故答案为:xuàn、xiǔ、碧、肺
14.《光的赞歌》通过描绘光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热爱和向往。表现了对光明和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对黑暗的憎恶和对光明的讴歌。
文段写光的积极意义,表达对光的赞美,出自《光的赞歌》。
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拟人,赋予光人的情态。写光是一个慷慨的给予者,照亮了世界,温暖了人心。
故答案为:光的赞歌、拟人、光、赞颂
15.仿写注意参考例句格式,格式是:只是因为有了(名词),我们的(名词),才显得(形容词),人间也(动词)+(名词)。可以是:只是因为有了水,我们的生活环境,才显得滋润无比,人间也充满绿意。只是因为有了水,我们的生存环境,才显得碧波荡漾,人间也充满生机。
故答案为: 只是因为有了水 我们的生活环境 才显得滋润无比 人间也充满绿意
【答案】16.热爱、感谢。
17.寒冷的雪:纯洁无瑕、美丽、纤柔、冰清玉洁;春风中的雪: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
18.“浑然天成”意思是天然形成不可分割。这里指泥泞应着早春的时光而自然到来,燕子、鸡鸭等动物在泥泞中自在地活动,人们在泥泞中如常地生活,由于泥泞生活还多了几分情趣;泥泞与时节、与小山村的生活密不可分,融为一体。
19.议论。论述了泥泞对一个伟大民族的重要意义。
20.因为在泥泞中跋涉才不会忘记过去,才能获得力量、方向和激情。
21.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自然地铺展着。起伏出优美自在的弧线,荡漾到天边。一旦风起,沙漠往往如同无数幽灵组成的远古的骑士团队,遮天蔽日,攻城略地,所过一片狼藉。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概括作者对“雪”的情感的词语。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概括描述寒冷的雪和春风中的雪的词。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含义包括本义和语境义,答题要联系上下文,结合主旨情感,分析归纳含义即可。
(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具体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第八段和第九段大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希望人们“在泥泞中跋涉一回”的原因。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读懂文章及题目要求,分析现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具有两重性的事物,主观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6.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第六段: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即热爱。第九段: 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的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即感谢。
故答案为:热爱、感谢。
17.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第一段: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写寒冷的雪是纯洁无瑕、美丽、纤柔、冰清玉洁的。第二段: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写春风中的雪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
故答案为:寒冷的雪:纯洁无瑕、美丽、纤柔、冰清玉洁;春风中的雪: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
18.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这里是指泥泞是冬雪消融时给这大地自然制造而成的,是随着春风的到来而自然形成的不可分开的,不是外界压力造成的。写泥泞的到来带来了早春的信息。第四段写燕子、鸡、鸭、鹅、狗等动物在泥泞上自由的活动;老人、孩子也在泥泞上正常生活。泥泞给动物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乐趣。第五段写泥泞和早春,和北方的小山村的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自然形成,表达了作者对泥泞的赞美。
故答案为:“浑然天成”意思是天然形成不可分割。这里指泥泞应着早春的时光而自然到来,燕子、鸡鸭等动物在泥泞中自在地活动,人们在泥泞中如常地生活,由于泥泞生活还多了几分情趣;泥泞与时节、与小山村的生活密不可分,融为一体。
19.第七段写泥泞让作者联想到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联想到一些伟人,想到伟大的民族在泥泞的磨练下更优秀,让人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强调泥泞对一个伟大民族的重要意义,是议论的手法。
故答案为:议论。论述了泥泞对一个伟大民族的重要意义。
20.第八段写泥泞让我想到自己过去遭遇过的苦难和屈辱,写我不忘过去,从过去的经历中获得力量。第九段写雪后的泥泞脏乱不堪,但是却能给人警醒,让人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历史,在过去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和经验,获得继续努力的激情和正确的方向。即人们只有在泥泞中跋涉过才不会忘记过去,才能获得力量、方向和激情。
故答案为:因为在泥泞中跋涉才不会忘记过去,才能获得力量、方向和激情。
21.具有两重性的事物,可以是沙漠。沙漠的景观壮丽而独特,绵延起伏的沙丘在阳光的照射下,明暗分明,反差巨大,形成美丽的羽状纹理和优美曲线 ,这是沙漠的美。沙漠地区水资源极其匮乏,气候极端干燥,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且一旦出现风暴,风吼、沙飞,暴风夹带着细细的废砂遮天蔽日,转瞬间把晴朗的天空变成黑夜。沙暴过后,树木被连根拔起,庄稼因脱水而干枯,田园变得一片凄凉,沙暴具有巨大破坏作用,这是沙漠的丑。
故答案为:浩瀚无边的沙漠,自然地铺展着。起伏出优美自在的弧线,荡漾到天边。一旦风起,沙漠往往如同无数幽灵组成的远古的骑士团队,遮天蔽日,攻城略地,所过一片狼藉。
22.【答案】范文: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喜悦的声音鸣叫,
这被春雨滋养的金色的田野,
这洋溢着人民的幸福的江水,
这轻轻吹过的温柔的风,
和那来自天边血染一般的夕阳。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泥土里。
为什么我的眼中充满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解析】材料主要围绕现代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抒情方式展开,中心话题是现代诗歌中直抒胸臆和借助意象抒写情志的抒情方法,体裁为现代诗歌创作指导。
①材料明确指出现代诗歌是用凝练语言表达丰富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且有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借助意象两种,还可两者结合。以《我爱这土地》为例,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强烈的爱,体现了直抒胸臆的力量。在现代诗歌中,意象是承载诗人情感的具体事物,通过对意象的描绘能更生动地传达情感。②写作思路:首先确定 “我爱这土地” 的主题,可以思考自己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源于什么,即 “为什么我爱这土地”。可以从土地的自然之美、承载的历史文化、给予人们的生活支撑等方面去挖掘情感的根源。在创作中,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对土地的爱,如田野里的麦穗、山间的溪流、古老的村庄等。写作时要注意意象的选择与情感表达的契合度,避免意象的堆砌。开头可以用对土地的一个生动描写或一个与土地相关的场景引入主题,如 “在金色的麦浪中,我看到了土地的希望与力量。” 事例素材可以选取自己在土地上的亲身经历或历史上与土地相关的故事。结尾可以再次直抒胸臆,强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如 “我爱这土地,爱它的宽广与厚重,爱它的坚韧与包容,这份爱,永不磨灭。” 写作误区可能是意象选择不恰当,不能很好地传达情感;或者直抒胸臆过于直白,缺乏感染力。③详略安排:对意象的描绘和情感根源的挖掘可以详细阐述,而一些过于宽泛的叙述可以略写。
1.土地之魂 —— 我爱这土地:从土地所蕴含的灵魂和精神角度出发,通过意象展现土地的坚韧、包容等品质,表达对土地的热爱。
2.土地,我的根 —— 我爱这土地:强调土地是人们的根基,从土地给予人们生活保障、承载家族记忆等方面阐述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3.用爱拥抱土地 —— 我爱这土地:讲述自己如何用实际行动去爱护土地,从 “怎么做” 的角度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可结合环保等主题。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