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思想风采与议论文写作 基础巩固A卷(含答案+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思想风采与议论文写作 基础巩固A卷(含答案+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6 08:18: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思想风采与议论文写作 基础巩固A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题;共10分)
【情境化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piāo①____(A.飘 B.漂)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甲】____(A.铮铮作响 B.窸窣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②____(A.yì B.gē),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乙】____(A.踌躇满志 B.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选项)
①   (A.飘 B.漂)
②   (A.yì B.gē)
2.(4分)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选项)。
【甲】   (A铮铮作响 B.窸窣作响)
【乙】   (A踌躇满志 B.形销骨立)
3.(2分)下列句子填入文段横线处,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让一束圣洁的阳光
②销毁你的精神垃圾
③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
④从天窗洒入
⑤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A.⑤③①④② B.②⑤③①④ C.②①④⑤③ D.⑤②③①④
二、【任务驱动型试题】(共1题;共3分)
4.(3分)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请你拟出下联。
三、语段阅读(共1题;共4分)
5.(4分)【情境化试题】与课文相似的“书简”作者写了三十多篇。下列语段均选自这些“书简”,请先细细品读,领会作者诚恳而睿智的建议,然后选择其中一则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认识。
[材料一]
出自善良愿望的远大志向从小事开始——愿自己的亲人幸福,这一愿望逐步扩大,就包括了范围更加广阔的内容。这有点像水面上的涟漪。水面的圆形波纹一圈一圈向外荡漾,波及越远渐趋微弱。而爱与友情逐渐增长,扩展到许多方面,却能不断获得新的力量,变得更加崇高,而站在爱与友情中心的人一则变得更加明智。
——《择善而从最重要》
[材料二]
与冰场相比,生活中出现偏差或失误的时候自然更多。重要的是怎么样迅速地走出失误的困境:纠正错误要毫不拖延迟疑,而且应当……干脆漂亮。是的,需要的恰恰是干脆漂亮,就像冰上舞蹈演员做的那样。
——《跃出误区的艺术》
[材料三]
所谓经典作品——那是经过了时代考验的著作。读经典著作你不会白白耗费时间。不过,经典作品并不能解答所有现实存在的问题。因此,也要读当代的文学作品。只是没有必要匆匆忙忙阅读每一本畅销书。不要过于浮躁。浮躁会让人盲目地耗费他所拥有的、最为珍贵的资本一自自己的时间。
——《挚爱阅读吧》
四、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14分)
【任务驱动型试题】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6.(6分)【观点论述】老师给出了下面两句家规,同学们有的说A好,有的说B好,你会选择哪一句作为你家的家规?请说明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
A巧伪不如拙诚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4分)【图片链接】从下图你看出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8.(4分)【补写对联】我国有很多家训是以对联的形式展现的。下面是大余湾村余氏家族的家训上联,请你尝试对出下联。
上联:勤俭能创千秋业
下联:   。
五、现代文阅读(共4题;共19分)
议论性散文阅读
诗中有画不是图
①我们常用“诗中有画”来形容那些形象生动的诗句。于是,有人喜欢辅以图片来帮助理解诗歌。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庐山瀑布的图片,把凝练的诗句具体化,把文字的表述形象化。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可能滞于肤浅,不能切实有效地理解诗作。这里,我们或许错误地理解了“诗中有画”的本意。因为,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②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诗中有画”一语的出处来看,苏轼在评价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字面义来看,苏轼的确是形容王维的诗绘声绘色,吟罢让人置身画中。但实际上,苏轼眼中的画不是西方绘画,更不是我们日常拍摄的照片,而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画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注重的是精神、内蕴、风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无论是诗中还是画中,景物早已不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理趣和气韵的。可见,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
③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前面谈的是古典诗,再来看现代诗中的“画”: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们会用“绘画美”来形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本身没有问题。但诗中所写的“云彩”“波光”“金柳”“青荇”包含着诗人特别的情感,这是多么真实、精美的图片都无法取代的。因为诗中之景不是一般的景,而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心与物的融合与统一。这些意象的交织,共同构成了康河河畔静谧秀美的风光,同时蕴含着诗人对景物的陶醉、对人生理想的逐梦和对离别时分的留恋。即便是单一的意象,也远远超越图片的信息量。在这首诗中,由多个意象共同构成的动人意境,其表达效果,图片就更难以企及了。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会写出“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到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被唤醒。
⑤综上所述,当我们说“诗中有画”,是说这首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说,我们看到诗就看到了真实的景物。
9.(6分)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4分)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从“诗中有画”的出处,分析出苏轼所说的画应指传统的中国画。
B
得出结论 C
11.(6分)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3分)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
B.“云彩”“波光”“金柳”“青荇”是蕴含诗人特别情感的形象。
C.《再别康桥》是一首具有“绘画美”艺术特色的现代诗歌。
D.面对着庐山瀑布,李白和张继有着完全相同的体验和感受。
六、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13.(50分)按照要求, 完成作文。
材料一: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菲·贝利
材料二:漫画《一条不甘于平凡的热带鱼》
上面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还可以……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A
2.A;B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3)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1.飘逝 piāo shì 飘动流散。消逝。对应A
游弋 yóu yì 泛指在水中游动。对应A
故答案为:A、A
2.铮铮作响,撞击金属所发出的声音很响亮。比喻刚正;坚贞。第一空注意前面写金戈铁马之夜,自然有兵器打斗声音,用“铮铮作响”。
窸窣作响,指发出零碎细小的声音。
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或十分得意的样子。
形销骨立,人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子。形容身体极为消瘦。第二空注意前面写你精神悲戚压抑,自然身体就瘦弱了,用“形销骨立”。
故答案为:A、B
3.注意横线处前面写“如果”,横线处要有关联词“就”才能使前后内容统一,⑤是起始句放前面,排除BC。按照逻辑顺序,打扫庭院后销毁垃圾,再重塑精神天花板,⑤②③排列。之后让阳光洒进来,①④排列,排除A。故答案为:D
4.【答案】(示例)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解析】解答此题要了解对对联的基础要求:相同位置词性要相同、句式要相同、内容要相关、字数要相等。注意“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中“奉献爱心”和“育桃李”为两个动宾结构。本题在内容上要求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据此可拟写出下联。
故答案为:(示例)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本道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①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②对联的词性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③上下联的声调要讲究平仄。
5.【答案】略
【答案】6.示例一:A句虽质朴但含真义,告诉我们巧妙伪装远不如憨厚真诚好,教育我们做一个诚信真实的人,适合作为家规。示例二:B句是传承千年的名言,对仗工整,易于传诵,更重要的是饱含深远的真理,既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原则,也可成为家族兴旺的妙言。
7.示例:漫画中的小孩儿不知道什么是家风,更不用说有家风家训了。家风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是潜力无穷的。我们不能让家风家训越来越缺失。
8.示例:懒惰可毁百年家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表明自己观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结合语句,摆明观点,运用论据,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论据要充分,语言要简洁,符合字数限制。
(2)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3)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要求,结合上联的结构,以及主题进行拟写。
6.此题考查学生围绕观点阐述理由的能力。学生可以选择题中任一句话作为家规, 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只要理由充分,能支撑观点即可。作答时可从句子的深刻含意和语言特色的角度进行分析。A句强调诚信;;B句强调忧患意识。80个字的上限也是一个硬性规定,注意这个具体要求。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A句虽质朴但含真义,告诉我们巧妙伪装远不如憨厚真诚好,教育我们做一个诚信真实的人,适合作为家规。
示例二:B句是传承千年的名言,对仗工整,易于传诵,更重要的是饱含深远的真理,既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原则,也可成为家族兴旺的妙言。
7.本题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漫画内容,漫画中所配的文字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领会漫画的寓意有很大的帮助。看漫画的夸张之处,这往往是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抓住图片中的人物神情和语言,联系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畅谈自己的感受。漫画中画的是采访一个小孩,采访的问题是“你家家风是什么 "孩子的回答是“我家风很大”。从中可以看出小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家风"。借此来折射现实生活中“家风家训缺失"的现象。据此理解。
示例:漫画中的小孩儿不知道什么是家风,更不用说有家风家训了。家风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是潜力无穷的。我们不能让家风家训越来越缺失。
8.本题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 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本题拟写对联要注意运用对偶的写法,围绕着“家风家训"这一主题来拟写。示例:懒惰可毁百年家
【答案】9.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10.A: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B: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共性
C: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
11.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的观点, 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2.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为常考题型,考生要掌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出现,结合文本的内容,准确把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论证思路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理解文段的内容,理清文段的层次,结合提示进行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为常考题型,考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结合语句就能正确进行判断,阐述作用时要结合文段进行分析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原文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9.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归纳。从文章第①段“因为,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和第⑤段“综上所述,当我们说‘诗中有画’,是说这首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说,我们看到诗就看到了真实的景物”,可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10.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第②段开头提出观点: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诗中有画’一语的出处来看....…”分析得出“苏轼眼中的画不是西方绘画,更不是我们日常拍摄的照片,而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然后用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画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共性;最后,得出结论:可见,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
11.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前面谈的是古典诗,再来看现代诗中的‘画’,然后用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的感受与理解分析,是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本段开头提出的分论点“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面对着庐山瀑布,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更表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张继看到了,会写成“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表现了诗人的小清新,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他们的思想感情并不完全一致。故答案为D。
13.【答案】破局人生:不甘平凡,亦赏平凡 菲贝利说“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漫画里的热带鱼却不甘于5美元的平凡鱼缸,奋力跳跃进20美元的新境。这让我思考:人生该如何在“不甘平凡”与“接纳平凡”间寻得平衡?
在老街的旧书店,我遇见过这样的人。店主老陈守着不足十平米的空间,满墙旧书积着灰,却藏着他的“不甘”。他曾是印刷厂工人,却痴迷古籍修复,放弃安稳,用微薄积蓄盘下书店。无数日夜,他对着虫蛀的书页,以牙刷轻刷霉斑,用浆糊粘合破损,让《永乐大典》残页重焕生机。他说:“这些旧书像被遗忘的丘陵,可它们载着时光,我要让它们‘不朽’。”老陈的“不甘”,是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在平凡角落挖掘光芒,恰似热带鱼向往新鱼缸,却又把平凡的坚守,过成了“高耸”的意义。
而我的朋友阿林,曾是“热带鱼”式的追梦者。他辞去国企工作,奔赴大城市创业,渴望在金融浪潮里翻涌成“20美元”的精彩。可现实是连续亏损,团队解散,他在出租屋啃馒头时,接到母亲电话:“家里的橘子熟了,回来尝尝?”归乡路上,他看见老家丘陵连绵,乡亲们在橘园里笑闹,把平凡日子过出甜香。那一刻,他明白“高耸”的成功不是唯一,像菲贝利说的,平原丘陵的“不朽”,是脚踏实地的生活。如今阿林返乡,用电商卖橘子,帮乡亲拓销路,把“不甘平凡”的闯劲,融入“接纳平凡”的烟火,让家乡的“平凡”,在时代里闪闪发亮。
人生本就复杂,不该非此即彼。热带鱼的跳跃,是突破边界的勇气;菲贝利的哲思,是看见平凡价值的智慧。我们可以如老陈,在平凡岗位深耕热爱,让“丘陵”也成风景;也可像阿林,历经“高耸”向往后,回归平凡烟火,却带着更豁达的力量。
毕竟,真正的人生破局,是既有“不甘平凡”的热忱,去奔赴山海,也有“欣赏平凡”的眼睛,懂得每一寸土地、每一种生活,都有属于自己的不朽。当我们学会在两者间游走,便握住了生活的完整,让“高耸”与“丘陵”,共同铺就人生的辽阔。
【解析】材料一借菲贝利的话,强调平凡事物(平原、丘陵 )与“高耸之物” 同样具有价值,引导关注平凡的意义。材料二漫画呈现热带鱼不甘于5美元的平凡鱼缸,奋力跳进20美元的新环境,突出“不甘平凡” 的追求。二者共同指向“平凡与不平凡” 的辩证思考 。需围绕“平凡与不平凡” 展开联想与思考,可叙事(如平凡人不甘平庸、创造不凡的故事,或对平凡生活价值的感悟)、可议论(探讨平凡与不凡的关系、如何对待平凡与不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紧扣两则材料的关联立意 。需体现对“平凡” 与“不甘平凡” 的深度理解,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要挖掘二者的内在联系,如平凡中孕育不凡、不甘平凡是突破平凡的动力,同时平凡本身也有价值等,让文章有思辨性。
本文立意深刻:紧扣“平凡与不平凡”,巧妙融合两则材料,提出“既有不甘平凡的热忱,又有欣赏平凡的智慧”,辩证且新颖,展现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素材鲜活:老陈修复古籍、阿林返乡卖橘,两个故事真实细腻,用具体事例支撑观点,让“平凡与不凡” 落地,增强感染力 。语言灵动:比喻贴切(“丘陵” 喻平凡坚守),引用自然(菲贝利语句融入论述),叙述与议论交织,文字富有温度与张力 。思辨与故事结合更紧密,立意再深一层 。整体是一篇佳作,以细腻叙事与深刻思辨,诠释平凡与不凡的人生破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与议论文写作 基础巩固A卷 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3. [A][B][C][D]12. [A][B][C][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答:
2.答:
4.答:
5.答:
6.答:
7.答:
8.答:
9.答:
10.答:
11.答:
13.答: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