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古典诗文的情怀哲思 基础巩固A卷(含答案+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古典诗文的情怀哲思 基础巩固A卷(含答案+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6 18:08: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古典诗文的情怀哲思 基础巩固A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4题;共8分)
【情境化试题】阅读,回答下面小题。
古人徒步泛舟,登临揽胜,面对湖光山色,或游目骋怀,思接千载,忆往追昔,感慨系之;或 ▲ 事感怀,借景抒情,吐露心声,表达(bào)____负,壮怀激烈。留下的诸多诗文凝成了历史文化的底(yùn)____。
李商隐的《无题》中的名句“⑴____,⑵____”,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六一居士携众出游滁州,吟咏出了意在彼不在此的名句——“⑶____,⑷____”(《醉翁亭记》);东坡居士于丙辰中秋创作的《水调歌头》中,“⑸____,⑹____”,道尽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青莲居士虽被赐金放还,饯别酒宴上却高歌“⑺____,⑻____”(《行路难》),其乐观自信令人钦佩;稼轩笔下的名句——“⑼____,⑽___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生动表现了遍尝心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含蓄而苍凉。
1.(2分)根据第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①加点字“骋”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pīng
B.pìng
C.chěng
D.chèng
②加点字“载”的读音与下列选项中“载”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承载
B.三年五载
C.载歌载舞
D.怨声载道
③填入文中▲处最恰当的字是(  )
A.既
B.即
④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表达(bào) ▲ 负 底(yùn) ▲ 。
2.(2分)对语段中的人物称谓,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六一居士——欧阳修 B.东坡居士——苏轼
C.青莲居士——李清照 D.稼轩——辛弃疾
3.(2分)请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4.(2分)古代科举取士,其考查形式主要以诗文质量见高下。假设时空置换,杜甫、范仲淹、张岱三人同年参加科考,你认为谁更有可能夺魁?为什么?(可从立意、内容、语言等角度分析)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语言表达(共1题;共10分)
5.(10分)古人说“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用典主要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尽量用最少的字表达更多的思想内容。请从下面诗歌中选择一首,写出一句用典的诗句并指出其表达的思想内容。
《行路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题》
三、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11分)
“风雅”一词,带着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馨香,横渡了漫漫岁月长河。而其中,宋朝是一个聚集天下文人墨客,集诗词、书法、绘画于大成的王朝。因此,你所在的九年级(3)班准备在10月16日开展“风雅·宋”主题活动。
6.(4分)你们班打算为这次主题活动择一个代言人,以下二位名人,你会推荐谁?说说理由。
李白  苏轼  欧阳修
7.(4分)请你代表班级拟写一封邀请函,邀请学校的同学们于16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参加活动。
8.(3分)同学们通过选择最喜爱的书法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以下四幅书法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1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结构均衡。
B.图2字体属于行书,一笔一画,工工整整。
C.图3字体属于隶书,形态宽扁,古朴有力。
D.图4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恣意豪放。
四、综合题(共1题;共12分)
9.(12分)自强不息,青春当有担当。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3分)任务一:近日,国家航天局聘请乘神舟十三号胜利归来的航天英雄王亚平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如果请你给她颁发证书,作为颁奖嘉宾,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2)(3分)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可用来赞美航天英雄王亚平的对联。
天宫传奇 嫦娥奔月 续写 神舟问天 揭开 中华故事
(3)(3分)任务三:请围绕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联读,结合阅读积累谈谈你的发现。
小南:《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很有担当。他为朋友两肋插刀,在野猪林救下林冲,疾恶如仇、侠肝义胆,令人敬佩。
老师:非常好,其他名著中也不乏敢于担当的人物形象。谁能从《西游记》这部作品中找出一位这样的人物,并结合具体故事情节简要谈谈呢
我:我觉得   
老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和思考,感谢同学们的分享。
(4)(3分)任务四:朗诵品味,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

太阳
从远处的高层建筑
——那些水门汀与钢铁所砌成的山
和那成百的烟囱
成千的电线杆子
成万的屋顶
所构成的
迷丛的森林里
出来了……
(节选自艾青《向太阳》)

太阳从远处的高层建筑——那些水门汀与钢铁所砌成的山和那成百的烟囱成千的电线杆子成万的屋顶所构成的迷丛的森林里出来了……
(节选自艾青《向太阳》)
【甲】【乙】两段文字,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表现形式) 请说说你的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9分)
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各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3分)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B.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C.泉香而酒洌 洌:凉 D.颓然乎其间 颓:倒下
11.(3分)联系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3分)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段层层推近,先写西南峰壑之美,后写琅琊山草木之秀,再写泉水潺潺,最后推出主景——醉翁亭。
B.第2段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对偶句写景,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第3段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末句简笔勾勒出醉翁之态,可谓醉在其中,乐在其中。
D.作者纵情山水,如隐逸之士般超然物外,跟百姓一同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
六、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13.(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跬步千里,滴水汪洋;向上一尺,根深一丈。
那种才长半尺就要结穗的谷子,不管穗形多么好看,谷穗肯定不饱满,甚至是瘪的。
根须扎得越深越久,春日才能猛蹿猛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B;B;抱、蕴
2.C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示例1:A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渴望有广厦千万,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诗歌文字朴素,情真意切,表达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文章格调高远,当夺魁。
示例2:B,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只描绘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之景,并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语言上多对仗,音韵和谐,立意高远,当夺魁。选C不得分。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文学文化常识一般考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教材上的知识点注意掌握。
(2)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文学文化常识一般考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教材上的知识点注意掌握。
(3)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4)本题考查古诗文内容理解。注意理解古代科举夺魁的必要条件。通读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大意。从立意、内容、语言等角度分析作者主旨情感和文章的语言特色。按要求分析出可能夺魁的一篇即可。
1.①游目骋怀 yóu mù chěng huái 指纵眼四望,心胸开阔。对应C
②思接千载 sī jiē qiān zǎi 形容作者思路非常灵动,非常活跃。是对作者很大的赞誉。
A chéng zài
B sān nián wǔ zǎi
C zài gē zài wǔ
D yuàn shēng zài dào
③ 即事感怀 ,指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对应B
④抱负 bào fù 远大的志向。
底蕴 dǐ yùn 功底;(文化、知识、经验等的)积累沉淀。
故答案为: C;B;B;抱、蕴
2.C:错误。青莲居士——李白。李清照——易安居士
故答案为:C
3.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翻译为: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诗人用两个比喻表现了眷恋的缠绵和痛苦的煎熬,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后世常用此句形容一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首诗本义讲的爱情,现在常被当做歌颂教师的诗句使用。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翻译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饮酒取乐,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此句描写了诗人纵情山水、恣意欢乐的游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醉翁”的心态,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清通旷达的胸怀和不以得失为意的心境。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为: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但愿人们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翻译为: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此句表现出诗人宽大的胸怀与动人的气魄,让人豪情顿生,常用来激励人们即使处于困境也要有乐观积极的精神。
⑤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翻译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 一句“天凉好个秋”蕴含着词人无限难言的愁绪,词人将个人之愁与古今之愁相接,开拓出高远寥落的意境。
故答案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从立意、内容、语言等角度分析即可。
注意科举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八股文的写作,要求考生在文章中体现儒家思想,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的境界要高远,要有忧国忧民的思想。
A.能夺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突出诗人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境界高远。所以能夺魁。
B. 能夺魁。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词简约,音节和谐。所以能夺魁。
C.不能夺魁。
《湖心亭看雪》描绘自然景色,文章的文学风格和主题和八股文不一致。《湖心亭看雪》更多地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虽然语言优美,但是缺乏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没有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不能夺魁。
故答案为:示例1:A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渴望有广厦千万,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诗歌文字朴素,情真意切,表达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文章格调高远,当夺魁。示例2:B,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只描绘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之景,并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语言上多对仗,音韵和谐,立意高远,当夺魁。选C不得分。
5.【答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借历史人物受到重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期望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愿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运用神话故事的典故,表达了惆怅而又伤感的思念之情。
【解析】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翻译为:像姜太公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暗用典故,姜太公姜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翻译为: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引用宗悫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宽大的胸怀与动人的气魄,让人豪情顿生,常用来激励人们即使处于困境也要有乐观积极的精神。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翻译为: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借用典故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④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翻译为:蓬莱山距离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此句意致婉曲,诗人在刻骨的思念与忧伤中故作宽解,谓离居不远,尚能藉青鸟传书致意,更见内心的悲痛和情之不能自已。
故答案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借历史人物受到重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期望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运用神话故事的典故,表达了惆怅而又伤感的思念之情。
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理解古诗典故,结合诗句中的情感词和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答案】6.示例一:我推荐苏轼。苏东坡一生虽屡遭贬谪,却不改其豪放洒脱和高雅志趣。书法、绘画、诗词、美食皆成尤斐然,是名副其实的文人雅士,作为这次活动的代言人再合适不过。
示例二:我推荐欧阳修。六一居士家中藏书过万卷,金湖世遗文干卷,自号醉翁,虽然被贬仍不改其志趣,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实乃一代雅士,作为代言人很合适。
7.邀请函
亲爱的同学们:
为弘扬传统文化,探寻宋朝风雅,我班拟在本月16日下午两点在九年级(3)班教室开展“风雅·宋”主题活动,诚邀你们参与!
九年级(3)班
2024年10月12日
8.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为活动选择代言人,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展开,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
(2)本题考查邀请函。①标题,写在第一行中间,字体较正文稍大。②称谓,顶格写清被邀请对象,其后加冒号。③正文,另起行,前空两格,写明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及其他应知事项。④敬语,一般以“敬请(恭请)光临”“此致敬礼”等作结。 “此致”另起行,前空两格,再另起行,写“敬礼”等词,需顶格。⑤落款和日期,写明邀请单位或个人姓名。下边写日期。这两部分内容居右。
(3)本题考查书法。要求掌握常见书法字体及特点。小篆字体特点: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平衡对称;上紧下松。隶书:蚕头燕尾,左右分展。楷书:字体方正,清寒硬瘦,神气充足。行书:笔断意连,潇洒自如。草书:笔意奔放,体势连绵。篆书:比较圆滑,简洁明了。
6.结合人物经历分析,言之合理即可。如苏轼,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但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是文人风雅的代表,可以作为此次活动的代言人。如欧阳修,欧阳修是风雅、有情趣的另类文人,喜欢写唱词、艳曲,喜欢喝酒,不羁,容易随遇而安,虽被贬滁州,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自号“醉翁”,与民同乐,可以作为此次活动的代言人。
故答案为: 示例一:我推荐苏轼。苏东坡一生虽屡遭贬谪,却不改其豪放洒脱和高雅志趣。书法、绘画、诗词、美食皆成尤斐然,是名副其实的文人雅士,作为这次活动的代言人再合适不过。示例二:我推荐欧阳修。六一居士家中藏书过万卷,金湖世遗文干卷,自号醉翁,虽然被贬仍不改其志趣,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实乃一代雅士,作为代言人很合适。
7.邀请函注意格式。①标题,“邀请函”写在第一行中间,字体较正文稍大。②称谓,顶格写清被邀请对象,其后加冒号。这里是同学,可以称呼为亲爱的同学们。③正文,另起行,前空两格,写明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及其他应知事项。这里是同学们于16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参加“风雅·宋”主题活动。④敬语,可不写。⑤落款和日期,写明邀请单位或个人姓名。下边写日期。这两部分内容居右。这里是九年级(3)班,10月16日。
故答案为:
邀请函
亲爱的同学们:
为弘扬传统文化,探寻宋朝风雅,我班拟在本月16日下午两点在九年级(3)班教室开展“风雅·宋”主题活动,诚邀你们参与!
九年级(3)班
2024年10月12日
8.B:错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是楷书的特点,不是行书特点。图2字体笔断意连,潇洒自如,是行书。
故答案为:B
9.【答案】(1)示例:王亚平阿姨,您好!您是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凯旋的航天英雄,今天国家航天局聘请您担任“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真的是实至名归,还请您收下这份聘书。感谢您对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牺牲与贡献!
(2)上联:神舟问天续写中华故事 下联:嫦娥奔月揭开天宫传奇
(3)示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很有担当。他一路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斩妖除魔,在大战黄风怪时,悟空即使被黄风怪的三昧神风吹伤双眼,也想方设法营救师父,承担保护师父的职责。
(4)【示例1】我认为【甲】文好,分行写,具有形式美,有节奏感,有诗的韵律美。让意象逐个进入眼帘,延长感受时间,让太阳升起来的情景更富有画面感。
【示例2】我认为【乙】文好,运用长句,将一连串的意象一股脑儿呈现于读者眼前,增强语言的气势和张力,让太阳升起来的情景更有感染力,便于抒发情感。
【解析】(1)对王亚平说些话,语言简洁明了,符合人物身份,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如王阿姨,您好!您是乘神舟十三号胜利归来的航天英雄,是“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聘书请您收下。感谢您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贡献!
(2)对联注意格式要求,神舟问天,主谓短语。嫦娥奔月,主谓短语。“神舟问天”对应“嫦娥奔月”。续写,动词。揭开,动词。“续写”对应“揭开”。中华故事,偏正短语。天宫传奇,偏正短语。“中华故事” 对应“天宫传奇”。
(3)结合名著人物分析即可。如孙悟空。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因火眼金睛怕烟受伤,还请来菩萨降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
(4)【甲】是短句,分行写诗,体现诗歌的形式美。远处的高层建筑、砌成的山、成百的烟囱、成千的电线杆子、成万的屋顶。意象一个接一个展现,延长感受时间,富有画面感,让人感受到太阳慢慢升起的动态场景。让人感受到作者强烈的内心感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乙】是长句,所有的意向一股脑的涌现在眼前,增强气势,让人感受到太阳慢慢升起的场景,更能抒发作者情感,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故答案为:(1)王亚平阿姨,您好!您是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凯旋的航天英雄,今天国家航天局聘请您担任“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真的是实至名归,还请您收下这份聘书。感谢您对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牺牲与贡献!(2) 上联:神舟问天续写中华故事 下联:嫦娥奔月揭开天宫传奇。(3)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很有担当。他一路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斩妖除魔,在大战黄风怪时,悟空即使被黄风怪的三昧神风吹伤双眼,也想方设法营救师父,承担保护师父的职责。(4) 【示例1】我认为【甲】文好,分行写,具有形式美,有节奏感,有诗的韵律美。让意象逐个进入眼帘,延长感受时间,让太阳升起来的情景更富有画面感。
【示例2】我认为【乙】文好,运用长句,将一连串的意象一股脑儿呈现于读者眼前,增强语言的气势和张力,让太阳升起来的情景更有感染力,便于抒发情感。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对王亚平说些话,语言简洁明了,符合人物身份,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语言表达题要注意说话分寸,语言得体,避免因语言不当产生冲突。
(2)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通常是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是一声或二声。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理解。读懂名著内容,理解名著大意。掌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具体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4)本题考查现代诗歌内容理解。读懂现代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在诗歌中找到对应句,分析意象的特征,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分析作者情感等,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答案】10.C
11.D
12.D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 “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造酒,泉水香甜,酒水清冽,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10.ABD.正确。
C.有误,洌:清。
故答案为:C
11.选项ABC均表达判断语气,D表达陈述语气。
故答案为:D
12.ABC.正确。
D.有误,作者纵情山水,是为了与民同乐。
故答案为:D
13.【答案】【参考例文】
积蓄力量,绽放光彩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平均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3米。科学研究表明,在前面的四年中,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很远。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些人根基不深,就匆忙盛开,可生命在短暂绽放后很快便黯然失色;有些人厚积薄发,他们在积蓄了足够的元气后才灿然怒放,开出持久的花朵。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具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我们的人生,亦需要经过无数积淀、磨炼,才能绽放光彩。
汉高祖刘邦,草莽出身,却成为一朝天子,为什么?不仅仅因为他慧眼识才,从善如流,最重要的是,他不急于求成,而是积蓄力量。倘若当初刘邦耽于关中的富饶美丽,称王关中,定会招致项羽的霸王一怒。可刘邦审时度势,毅然舍弃了眼前的既得利益,迎项羽于灞上,积蓄力量。垓下之战,汉军借着积淀的实力,成为最大的赢家。
刘邦的舍弃,让他错过了一次称王的机会。但等到真正的较量时,他积蓄的力量喷薄而出,成就了其帝王伟业。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江淹,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出口成章,很有文采,写出的文章不同凡响,人们交口称赞。而成年做官后却文采平平,再也写不出像从前那样好的文章。人们纷纷感叹“江郎才尽”。江淹在他的第一次花期中满足于现状,没有为他下一个花期的来临积蓄足够的力量,才导致了文思枯竭,使文学之花日渐枯萎。
江郎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让他在年少辉煌过后,便湮灭在人群之中。
古人如此,今人亦是如此。如果海尔集团当初安于现状,没有当场砸碎那些不合格冰箱的举动,哪会有今天的誉满全球?同样的道理,如果今天我们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忘记保护生态环境,又怎能创造社会繁荣发展的盛世!
一盆花,如果耗尽了所有养料去绽放所有的花朵,那么它将命不久矣。只有剪去那些漂亮的花朵,集中精力去养根,虽然暂时错过一个花期,但等到下一个花期,开出的花朵则会芳香一季。
我们只有积蓄足够的力量,在合适的时机,才能绽放出生命最美的光彩。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材料有三段:第一段:化用荀子《劝学》中的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表述为:跬步千里,滴水汪洋;向上一尺,根深一丈,——这是在说积累的重要;第二段:简述谷子成长特点,长半尺就结穗,显然是基础没打好,积累不够,多以谷穗不饱满——这是不积累的后果;第三段:根须扎得深、久,就是说基础打得牢,日后成长才会好——这是在说要学会等待。所以三段话都是在说基础和积累的重要。由此可以立意:成功来自于日常的积累;打牢基础,才可成就梦想;投机取巧虽然获得一时的成功,却最终会品尝失败的苦涩;成功没有捷径;学会等待……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一点来写即可。
选材构思:
可以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写记叙文,可以确定主题为“成功来自于日常的积累”,可以记叙自己坚持每天练习书法,最终写出一手好字。可以写自己坚持每天长跑,拥有了强健的体魄等。写议论文,注意确定好中心论点,比如确定中心论点为“打牢基础,才可成就梦想”,首段可列举一个名人轶事引出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然后依次论述基础对于成功的重要,怎样才能打牢基础,既要打牢基础还是锐意进取等内容,末段总结升华,得出结论,与首段的论点相呼应。
比如:题目:学溜冰
第一段:“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是的,那天,我在经过多次的“失败”和“磨练”以后,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第二段:那天,我让妈妈带我去学溜冰。来到溜冰场,只见冰场人们像一只只小鸟在欢快地飞翔,我真是羡慕极了。
第三段:我进入溜冰场,穿好鞋刚一站起来,就“咚”的一下,摔倒在了地上,我连忙用手撑着爬起来,可脚刚一着地,就滑了出去,就又一次摔了下去。又爬,脚又滑了出去……
第四段:妈妈见状,赶紧上前把我抱着扶起来,让我坐在场外边的凳子上, 我摸着摔痛的手臂,小心地不敢再随便站起来……
第五段:妈妈见我那样,问我还学不学,我看看妈妈,再看看场上人们自由自在的身影,一种不服油然而生,我就不信我学不会。于是,我摔开妈妈的手,倔强地再次走进场地,紧紧地抓住场边的扶栏,小心地控制着自己的脚,努力不让它滑出去……
第六段:就这样,慢慢地,我终于找到一点感觉,渐渐地学会了站立,虽然还不稳, 但也总算可以站住了。接下来开始学滑行,虽然摔了下去,但我不放弃,爬起来再学……就这样,边学边摔,屡败屡战,别人的笑声、摔跟头的痛楚,都没有阻挡我学习溜冰的决心……经过 不断地练习,我终于可以一个人慢慢地向前滑动了……
第七段:议论:历经风雨,终能见太阳! 从学溜冰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挑战自我、顽强拼搏,成功就一定会和你握手!
【范文示例】
积蓄力量,绽放光彩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平均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3米。科学研究表明,在前面的四年中,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很远。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些人根基不深,就匆忙盛开,可生命在短暂绽放后很快便黯然失色;有些人厚积薄发,他们在积蓄了足够的元气后才灿然怒放,开出持久的花朵。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具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我们的人生,亦需要经过无数积淀、磨炼,才能绽放光彩。
汉高祖刘邦,草莽出身,却成为一朝天子,为什么?不仅仅因为他慧眼识才,从善如流,最重要的是,他不急于求成,而是积蓄力量。倘若当初刘邦耽于关中的富饶美丽,称王关中,定会招致项羽的霸王一怒。可刘邦审时度势,毅然舍弃了眼前的既得利益,迎项羽于灞上,积蓄力量。垓下之战,汉军借着积淀的实力,成为最大的赢家。
刘邦的舍弃,让他错过了一次称王的机会。但等到真正的较量时,他积蓄的力量喷薄而出,成就了其帝王伟业。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江淹,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出口成章,很有文采,写出的文章不同凡响,人们交口称赞。而成年做官后却文采平平,再也写不出像从前那样好的文章。人们纷纷感叹“江郎才尽”。江淹在他的第一次花期中满足于现状,没有为他下一个花期的来临积蓄足够的力量,才导致了文思枯竭,使文学之花日渐枯萎。
江郎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让他在年少辉煌过后,便湮灭在人群之中。
古人如此,今人亦是如此。如果海尔集团当初安于现状,没有当场砸碎那些不合格冰箱的举动,哪会有今天的誉满全球?同样的道理,如果今天我们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忘记保护生态环境,又怎能创造社会繁荣发展的盛世!
一盆花,如果耗尽了所有养料去绽放所有的花朵,那么它将命不久矣。只有剪去那些漂亮的花朵,集中精力去养根,虽然暂时错过一个花期,但等到下一个花期,开出的花朵则会芳香一季。
我们只有积蓄足够的力量,在合适的时机,才能绽放出生命最美的光彩。
本文开头用竹子厚积薄发引入,再用泰戈尔话,引出中心论点:我们的人生,亦需要经过无数积淀、磨炼,才能绽放光彩,中间部分用事例进行论证,用刘邦的例子正面论述,江淹例反面论证,再用花比喻论证,最后强调:只有积蓄足够的力量,在合适的时机,才能绽放出生命最美的光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古典诗文的情怀哲思 基础巩固A卷 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2. [A][B][C][D] 8. [A][B][C][D]10. [A][B][C][D]11. [A][B][C][D]12. [A][B][C][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答:
3.答:
4.答:
5.答:
6.答:
7.答:
9.1.答:
9.2.答:
9.3.答:
9.4.答:
13.答: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