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探究与实践《学会正确使用地图》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1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本节课题:学会正确使用地图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地图认识北京市主要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
2.综合思维:根据需求选择合适地图类型并综合运用地图信息
3.地理实践力:掌握地图使用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不同类型地图的选择依据 地图三要素的实际应用 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例尺的实际计算应用 方向的准确判断 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路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1. 复习地图三要素: 方向: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 比例尺:公式和表示形式 图例:符号和颜色表示 2. 讲解地图类型: 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旅游图 电子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3. 示范地图应用: 展示北京地图,示范位置查找方法 演示比例尺计算方法 1. 听讲并记录要点
2. 回答教师提问: 举例说明教室的方位 计算熟悉的校园距离比例尺 3. 观察教师示范 巩固基础知识,为实践活动做准备 通过简单实例降低农村学生学习难度 示范操作规范,减少学生实践错误
分组讨论
(议课) 任务一:选择适用的地图
引导: 提出问题:查找交通线路和景点各用什么地图? 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基础薄弱学生 任务二:查找位置
引导: 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查找景点位置 协助计算北京中轴线长度 纠正方向判断方法 任务三:设计路线
引导: 提示路线设计原则:合理、便捷 介绍电子地图基本功能 归纳总结:点评各组表现,强调地图应用价值 任务一: 分组讨论交通图和旅游图的特点 代表发言说明选择理由 任务二: 合作查找指定景点位置 测量计算中轴线长度 讨论并判断方向关系 任务三: 设计北京大学校园参观路线 说明路线设计理由 展示最佳路线方案 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促进交流互助 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知识拓展 1. 拓展讲解: 北京中轴线的文化意义 电子地图的技术发展 地图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 2. 乡土联系: 建议学生尝试绘制家乡简图 介绍如何利用地图了解家乡 1. 听讲并思考
2. 分享对拓展内容的理解
3. 提出关于家乡地图的问题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增强文化认同感 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小结 总结要点: 地图三要素的应用方法 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激励语:"地图是认识世界的窗口,希望同学们能掌握地图使用方法,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1. 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
2. 分享学习收获
3. 提出仍存在的疑问 强化知识结构 检验学习效果 鼓励持续探索
板书设计 学会正确使用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
方向:一般定向法、指向标、经纬网
比例尺:公式、表示形式
图例:符号和颜色
二、地图类型
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旅游图、电子地图
三、地图应用
选择地图→查找位置→计算距离→设计路线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教学反思 学生基础差异:农村学生比例尺计算能力较弱,需增加具体实例 教学资源:准备更多纸质地图应对电子设备不足 参与度:分组讨论有效调动了基础较差学生积极性 改进方向:下次可增加家乡地图绘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