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三章探究与实践《板块运动与地震》六字教学法教案(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4第三章探究与实践《板块运动与地震》六字教学法教案(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6 07:1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探究与实践《板块运动与地震》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1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本节课题 第三章探究与实践《板块运动与地震》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地图标注,认识印度尼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地震的分布特点。
2.综合思维:理解板块运动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
3.地理实践力:通过情景剧创作,掌握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逃生方法。
教学重点 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环太平洋地震带的特点 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教学难点 板块边界类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印度尼西亚地区地震多发的地理原因分析 不同情境下地震逃生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复习第三章基础知识: 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板块运动) 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基本概念(震源、震级、烈度) 教学提示:语言简洁,多用生活化比喻(如拼图比喻板块运动) 听讲并做简要笔记 回答教师提问(如"地球最外层叫什么?") 观察教师展示的板块分布示意图 激活已有知识,为新内容铺垫 建立板块运动与地震的认知关联 为后续讨论提供理论基础
分组讨论
(议课) 任务一:标注地震发生地的位置 分发空白地图和地震数据表 示范经纬度定位方法 巡回指导,帮助基础薄弱学生 每组分配3-4个地震事件 根据经纬度在地图上标注位置 用不同颜色标注不同震级 培养地图使用和空间定位能力 直观感受地震空间分布规律 为分析地震原因奠定基础
任务二:分析地震多发的原因 提供简化版板块分布图 提出引导性问题: 地震分布与板块边界的关系? 印度尼西亚位于哪些板块交界? 用"挤气球"比喻板块挤压 对比地震分布图与板块分布图 讨论板块运动如何导致地震 总结印度尼西亚多震原因 培养地理因果关系分析能力 理解"板块交界→地震多发"的科学原理 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任务三:讨论地震应急措施 展示教材图3-43(应急措施图) 提出讨论问题: 图中哪些措施正确? 补充其他有效应急措施 强调农村自建房抗震要点 分析教材图片中的行为正误 结合生活经验补充应急措施 分组总结3条最重要措施 培养防灾减灾实践能力 掌握科学自救互救方法 增强生命安全保护意识
任务四:创作地震逃生情景剧 提供情景剧框架: 第一幕:在教室 第二幕:在操场 第三幕:在家中 强调安全第一,避免危险动作 鼓励用方言表演增加亲切感 分组选择场景并设计剧情 分配角色并简单排练 展示2-3分钟的情景剧 通过角色扮演深化知识记忆 培养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知识拓展 中国地震分布:展示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介绍汶川地震案例 农村防震:自建房抗震知识、简易预警方法 预警技术:手机地震预警功能开启方法 观察中国地震带分布特点 讨论本地可能的防震措施 现场操作手机设置预警功能 拓展国家尺度的地震认知 结合农村实际增强实用性 了解现代防灾技术应用
课堂小结 总结知识要点(地震分布、成因、应对) 强调"防优于救"的安全理念 朗诵防震口诀: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先躲后撤离,生命最重要" 复述本节课核心知识点 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 齐读防震口诀 系统梳理知识体系 强化关键信息记忆 培养防灾减灾意识
板书设计 第三章 板块运动与地震 一、地震分布 1. 环太平洋地震带 2. 印度尼西亚→三大板块交界 二、地震原因 板块挤压→能量积累→突然释放 三、应急措施 室内:躲、护、稳 室外:开、远、蹲 汽车:停、留、警 废墟:静、敲、等
教学反思 预期效果: 90%学生能正确标注地震位置 80%学生能解释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掌握至少3种地震逃生方法 改进措施: 为薄弱学生提供更多经纬度练习 用橡皮泥制作板块模型辅助教学 细化情景剧评价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