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世界的聚落》六字教学法教案(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世界的聚落》六字教学法教案(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6 07:2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1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 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聚落景观图片,能够区分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并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聚落形态的差异。
2.综合思维: 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对聚落的综合影响。
3.地理实践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4.人地协调观: 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 聚落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聚落的景观特征及其差异 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聚落形态的差异及其原因 分析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分析当地聚落特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展示当地乡村和附近城市的对比图片 提问引导:"这两组图片有什么不同?你们更喜欢住在哪里?为什么?" 引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地方房子密集高大,有的地方房子分散低矮?" 观察图片,描述看到的差异 分享自己的居住体验和偏好 初步思考聚落差异的原因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激发学习兴趣 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引发思考,为新课做铺垫
预习检测
(5分钟) 提问检测: "什么是聚落?" "聚落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我们学校所在的属于哪种聚落?" 对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 回忆预习内容回答问题 倾听教师补充讲解 检查预习效果 巩固基础知识 了解学生起点
讲授新课
(20分钟) 一、聚落的景观特征 聚落的概念: 定义: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形成原因: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聚居 基本功能:居住、生产、生活、社交 聚落的类型: 城市聚落: 特点:人口密集、建筑高大密集、道路纵横 功能:工业、商业、服务业为主 乡村聚落: 特点:人口分散、建筑低矮分散、农田环绕 功能:农业为主(种植、林业、牧业、渔业) 城市与乡村景观差异对比: 人口密度、建筑特点、道路系统、生产活动、公共设施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地形:平原-团块状;山区-条带状 气候:屋顶坡度、墙体厚度 水源:沿河湖分布 自然资源:矿产、森林资源影响 人文因素对聚落的影响: 交通、政治、宗教、科技等因素 聚落与环境关系变化: 传统聚落:适应环境 现代聚落:科技减弱限制 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 听讲并记录重点内容 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和图表 回答教师提问: "城市和乡村的房屋有什么不同?" "我们村的房子屋顶形状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我们村附近有河流吗?房屋分布与河流有什么关系?" 系统传授聚落基础知识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联系实际生活,促进理解 培养人地协调观念
分组讨论
(议课,8分钟) 组织4-6人一组,共5组 布置讨论问题: 我们村属于哪种聚落类型?有什么特点? 我们村的房屋建筑有什么特点?与当地环境有什么关系? 近年来我们村的聚落有什么变化? 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基础薄弱小组 小组内积极讨论,记录要点 结合生活经验分析问题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分析 锻炼地理实践力
知识拓展
(5分钟) 世界特色聚落展示: 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中国福建土楼——防御性民居 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 聚落保护: 传统聚落的文化价值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当地传统建筑保护现状 观看图片和视频资料 思考聚落多样性与环境关系 讨论当地传统建筑保护 开阔视野,认识世界聚落多样性 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深化人地协调观念
课堂练习
(7分钟) 基础题: 填空题:聚落类型、乡村生产活动等 选择题:城市特点、屋顶设计等 提高题: 简答题:当地聚落特点分析 情景题:多地震地区建设新村考虑因素 实践题: 绘制本村聚落分布示意图 独立完成基础题 小组合作讨论提高题 课后完成实践题 巩固基础知识 培养应用能力 联系实际生活
课堂小结
(3分钟) 回顾主要内容: 聚落概念和类型 城市与乡村景观差异 聚落与环境关系 强调重点: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受环境影响 联系实际:关注和保护特色聚落景观 跟随教师回顾知识点 补充笔记 思考人地关系 梳理知识脉络 强化重点内容 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景观特征 1. 概念:人类聚居生活的场所 2. 类型: 城市聚落:密集、高大、非农为主 乡村聚落:分散、低矮、农业为主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 1. 自然环境影响: 地形:平原-团块;山区-带状 气候:屋顶坡度、墙体厚度 水源:沿河湖分布 2. 人文因素影响:交通、政治、宗教等 三、人地关系:适应→改造→和谐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预期: 学生能够区分城市和乡村聚落 能够分析当地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基础较差学生掌握聚落基本概念 改进方向: 收集更多当地聚落案例 设计分层任务 尝试组织实地考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