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课时 六字教学法教案(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课时 六字教学法教案(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6 07: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2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本节课题: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 能够在地图上识别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理解气候类型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2.综合思维: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理解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地理实践力: 通过观察当地气候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候类型的方法。
4.人地协调观: 认识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典型地区 气候类型与自然景观、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类型判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 相似气候类型的区分(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课时: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展示热带雨林、沙漠、地中海沿岸等景观图片 2. 提问:"为什么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差异这么大?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3. 引出课题:"今天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 观察图片,感受不同景观 2.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3. 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影响 明确学习任务
预习检测 1. 提问检测: 什么是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你知道哪些气候类型? 2. 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补充和纠正 1. 回忆并回答问题 2. 倾听教师讲解,修正认知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巩固基础知识,为新课铺垫
讲授新课 一、热带气候类型 1. 讲解热带气候总体特征:赤道附近,全年高温 2. 详细讲解四种热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旱雨季分明 热带草原气候:雨林两侧,干湿季交替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附近,终年干燥 3. 提问: 为什么热带地区全年高温?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特点有何不同? 二、亚热带气候类型 1. 讲解亚热带气候总体特征:热带和温带之间,冬季温和 2. 详细讲解两种亚热带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雨热同期 地中海气候:大陆西岸,夏干冬雨 3. 提问: 亚热带季风与热带季风气候区别? 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 1. 听讲并记录重点 2. 观察教师展示的气候分布图 3.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4. 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系统掌握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知识 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通过提问促进深度思考 训练比较分析能力
分组讨论(议课) 1. 布置讨论主题: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分组任务: 第一组:热带雨林气候区 第二组:热带沙漠气候区 第三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第四组:地中海气候区 3. 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1. 分组讨论指定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从农业生产、居住方式等方面分析 3.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 训练表达能力
知识拓展 1. 拓展内容:气候变暖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影响 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的影响 沙漠扩张问题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2.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重要性 1. 倾听拓展知识 2. 思考气候变化的影响 3. 分享自己的看法 拓展视野,联系现实 培养环保意识 树立人地协调观
课堂练习 1. 布置练习: 连线题:气候类型与特征 选择题:根据描述判断气候类型 简答题:比较热带季风与热带草原气候 应用题:地中海旅游准备 2. 讲评练习,纠正错误 1. 独立完成练习 2. 参与答案讨论 3. 订正错误 巩固所学知识 检测学习效果 训练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 1. 总结要点: 热带四种气候类型 亚热带两种气候类型 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 2. 强调核心特征 1. 跟随教师回顾重点 2. 补充笔记 梳理知识结构 强化记忆重点
板书设计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 一、热带气候类型 1.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2.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旱雨季分明 3. 热带草原气候:雨林两侧,干湿季交替 4.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附近,终年干燥 二、亚热带气候类型 1. 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雨热同期 2. 地中海气候:大陆西岸,夏干冬雨
教学反思 1. 学生对热带气候类型的掌握情况?哪些容易混淆? 2. 亚热带气候类型讲解是否清楚?能否区分? 3. 分组讨论效果如何?参与度? 4. 针对农村学生基础,节奏和难度是否适当?
第二课时:温带气候类型;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播放温带森林、北极冰原、青藏高原视频 2. 提问:"这些地方与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什么不同?" 3. 引出课题:"今天学习温带、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 1. 观看视频,感受不同景观 2.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3. 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视频直观感受气候差异 联系上节课内容,建立知识联系
预习检测 1. 提问检测: 热带气候有哪些类型?特点? 亚热带季风与地中海气候区别? 你知道哪些温带气候类型?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1. 回忆并回答问题 2. 补充笔记 巩固已学知识 了解对新课的预习情况
讲授新课 一、温带气候类型 1. 讲解温带气候总体特征:四季分明,最冷月均温<0℃ 2. 详细讲解三种温带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冬冷夏热,雨热同期 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内部,年温差大,降水少 3. 提问: 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别? 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 二、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 1. 讲解寒带气候总体特征:极圈附近,终年寒冷 2. 详细讲解两种寒带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极圈附近,夏季短暂 寒带冰原气候:极地内陆,终年严寒 3. 讲解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山地和高原 垂直变化明显,"一山有四季" 4. 提问: 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区别? 高原山地气候对人类活动的限制? 1. 听讲并记录重点 2. 观察气候分布图 3.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4. 理解垂直气候带概念 系统掌握温带、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 培养空间分布认知能力 理解气候垂直变化规律
分组讨论(议课) 1. 布置讨论主题:气候类型判读方法 2. 分组任务: 第一组:根据气温曲线判断气候带 第二组:根据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第三组:区分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四组:区分苔原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3. 总结判读步骤:先看气温定带,再看降水定型 1. 分组讨论气候判读方法 2. 分析关键特征 3. 小组代表分享方法 培养气候资料分析能力 掌握科学判读方法 训练归纳总结能力
知识拓展 1. 拓展内容: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影响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季风气候对中国农业影响 高原山地气候对青藏地区影响 全球变暖对不同气候区影响差异 2. 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 1. 倾听拓展知识 2. 观察中国气候图 3. 思考气候与家乡发展的关系 联系中国实际,增强应用意识 培养家国情怀 理解气候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堂练习 1. 布置练习: 判断题:温带和寒带气候说法正误 选择题:根据气候资料判断类型 简答题:比较温带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 应用题:青藏高原旅行气候考虑因素 2. 重点讲解判读方法和易混淆类型 1. 独立完成练习 2. 参与答案讨论 3. 订正错误 巩固所学知识 检测学习效果 训练实际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 1. 总结要点: 温带三种气候类型 寒带两种气候类型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 气候判读基本方法 2. 强调气候判读步骤 1. 跟随教师回顾重点 2. 补充笔记 梳理知识体系 强化核心技能
板书设计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二) 三、温带气候类型 1.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四季分明 2. 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温和湿润 3. 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内部,温差大 四、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 1. 寒带苔原气候:极圈附近,夏季短暂 2. 寒带冰原气候:极地内陆,终年严寒 3. 高原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教学反思 1. 学生对温带气候类型的掌握情况?能否区分三种? 2. 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概念是否清楚?理解垂直变化? 3. 气候判读方法讲解是否有效?能否应用? 4. 针对农村学生基础,是否需要增加实例和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