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教案
A课程目标: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
公元前560年雅典建立僭主政治
僭主政治建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探究梭伦出走后僭主政治建立的原因
研读理解
①
认识一种政治制度的确立具有曲折性和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改革的进程,但进步的最终会取得胜利
②
通过肯定梭伦不计个人得失的品德,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开始确立
梭伦改革是希腊最为重要的改革之一
为什么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问题探究
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
梭伦改革局限性的表现
梭伦改革局限性的原因
从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中探究其改革的出发点
辩证分析
C重点与难点:
重点: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
难点:梭伦改革成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石的原因
D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A
颁布“解负令”;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国家机构的改革(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
D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导入新课】
分析本课引言,提出问题
:
问题一,梭伦进行了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改革,然而正当改革进入关键时刻,他却选择了放弃权力,选择了出走,你分析是因为什么?
问题二,通过前一课对梭伦改革内容的学习并结合引言叙述你对梭伦改革如何评价?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导入本课学习。
【讲述内容】
一、梭伦改革的结果
1、梭伦出走(原因)
(1)随着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梭伦成为矛盾焦点。(根本原因)
①贵族利益受损,不满改革
②下层平民没有重新分配土地和广泛参政,抱怨改革
(2)梭伦不愿建立僭主政治,践踏民主政治,出走漫游。(主观原因)
公元前572年,梭伦年届66岁,他已任执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22年。他退休了。经由雅典官员的宣誓,保证十年内遵守他的法律而不变更,于是他开始出发旅行了,以观察埃及和东方的文明。
大概在此时,他说出了名言“活到老,学到老。”
主政治
僭主政治: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其特征是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经济上鼓励工商业。僭主政治取代的一般是贵族寡头政治,继僭主政治后一般会出现民主政治,所以僭主政治是从贵族寡头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过渡。
2、僭主政治的建立
(1)原因: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①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
②山地派:不满足梭伦的改革措施,要求进一步改革;
③海岸派:拥护梭伦政策,但要求强有力的政府,稳定秩序;
(2)庇西特拉图凭借武力建立僭主政治(BC560),继续改革
措施:打击贵族势力;提高平民经济地位;发展工商业
【合作探究】1:梭伦改革后僭主政治建立的原因是什么?
梭伦出走后雅典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庇西特拉图在山地派支持下凭借武力建立僭主政治。
(3)对僭主政治的评价
庇西特拉图在山地派支持下,以独裁形式进一步推行民主政治进程,保护了改革成果。
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不同于东方的君主制,是平民政治的特殊形式,符合雅典社会的发展方向
贵族寡头政治、僭主政治、民主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贵族寡头政治:公元前7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希腊君主制被贵族集体当政取代,确立起雅典的贵族政治。贵族制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必须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废除了世袭制、终身制。贵族寡头政治取代君主制而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向民主政治转变提供了可能。但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经济上,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
僭主政治: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裁统治。其特征是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经济上鼓励工商业。僭主政治取代的一般是贵族寡头政治,继僭主政治后一般会出现民主政治,所以僭主政治是从贵族寡头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过渡。
民主政治:主要指政权掌握在公民手中,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由贵族政治到僭主政治再到民主政治,着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
3、伟大的立法者梭伦:
梭伦在外游历了10多年后,返回雅典
( http: / / www.21cnjy.com )隐居在家,专治学问。公元前559年梭伦去世并被安葬在他的家乡萨拉米斯岛,人们在其雕像上刻下了的文字充分反映了人们对梭伦历史功绩的肯定。
二、梭伦改革的评价
(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确立了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发展方向。
1、经济作用: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1)梭伦改革在经济上的内容主要有:承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消除所有制上的氏族残余;推行有利于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2)梭伦改革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雅典城邦繁荣的基础,使之成为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
“雅典的市场”、“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陶瓶上的雅典商船”:
“雅典的市场”反映了雅典市场的繁荣;“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反映了雅典港口的繁荣;“陶瓶上的雅典商船”反映了雅典造船和航海的发达。
2、政治作用: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1)解负令:债务奴隶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2)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力
【合作探究】2:阅读“学思之窗”: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话?
以财产资格区分公民对国家具有的权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义务,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动摇了贵族专权的基础,重新分配国家政治权力。随着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凭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等级制度遭到进一步打击,是历史的进步。
(3)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与四百人议会):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力。
3、克里(利)斯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促进民主政治形成
(1)克里斯梯尼联合平民推翻僭主政治,实行改革
(2)改革内容
·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部落;
·建立500人会议,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
·建立十将军委员会;
·实行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
(3)作用:以新的地域组织代替原始血缘组织;使所有公民有机会参加政治事务。进一步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4、伯利克里改革(BC5)——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迸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他们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
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1)影响:
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奴隶制民主共和国)最终确立。
(2)雅典政体的变化(雅典走向民主政治的历程):
君主制——贵族寡头政治——僭主政治——民主政治
(BC9)
(B560)
(BC5)
梭伦前
庇西特拉图
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
(二)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
1、产生局限的原因:中庸的原则导致改革的不彻底。
梭伦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中庸),使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
2、局限的表现
(1)以基于财产的不公平取代基于出身的不公平。
梭伦以财产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富有的第一、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
(2)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氏族制度残余
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贵族比平民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和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下层人民的要求也没有很好地满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3)本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虽然雅典公民形式上享有平等权利,但享有公民权的人在其人口中只占十分之一;雅典民主仅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本课小结】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1.形成条件
(1)雅典民主政治是特定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条件的产物。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把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以在城邦问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2)雅典的民主政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公民集体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和小作坊主,他们同时也是军队的支柱,出身高等级的官吏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
2.主要特征:
(1)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等取代血缘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3)真正享有民主的只是少数人。
3.局限: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据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载,公元前431年,雅典自由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的权利。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及城邦的政治生活。
虽然,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在当时维护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邦统治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该民主政治也不是万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民主政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随之雅典也走向衰落。
E布置作业:《导与练》演练广场
学习延伸:
1、简要分析梭伦改革的特点。
提示: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政治思想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庸之道,对贫者与富者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其基本主张是只有中产阶级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因为小康之家比其他阶级更稳定,安居乐业,不思动乱,所以一个良性的稳定社会是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而不应是金字塔式的社会。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与东方“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梭伦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走的中间路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又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但又不使过分强大。
2、比较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论证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进程。
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公民基础,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确立财产等级制,动摇了贵族政治基础,为民主政治开辟道路;
把雅典分成十个地域部落,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血缘组织,使所有公民有机会参加政治事务;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权力;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常设机构,打破贵族垄断政治局面;
建立五百人会议和使十将军委员会,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促进司法民主化。
实行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东山再起,推动民主政治确立。
结论: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进一步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另一种观点认为: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在雅典确立了民主体制;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