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课件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课件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3 21: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课程标准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内容解读
1.僭主政治建立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
3.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
?
(1)原因:①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的根本矛盾。
②反对在雅典建立僭主政治。
(2)结果:梭伦不得不放弃权力,离开雅典,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漫游。
公元前____年,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
一、梭伦改革的结局1.梭伦出走2.建立僭主政治560名师点拨:庇西特拉图在实行僭主政治期间,并没有废除梭伦的改革措施,而是进一步将改革推向深入,这充分说明梭伦改革符合当时雅典社会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1)经济发展:大大促进了_____和_______的发展,使雅典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___________。
(2)民主奠基
①“解负令”使广大平民成为______________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②以财产的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
③恢复公民大会权力、设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二、梭伦改革的影响1.积极意义农业工商业工商业城邦享有自由权利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
(1)原因:改革的目的是_________,稳定_________,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_____”色彩。
(2)表现
①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_________的权利。
②_____________和_____势力仍然存在。
③_____和_____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历史局限消除矛盾社会秩序折中参政议政氏族制度残余贵族贵族平民
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1.发展2.确立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名师点拨:
阅读下列材料:
梭伦完成改革之后,毅然辞官远游,坚决拒绝当僭主(个人独裁者),并赋诗道:
如果我保全我的故国,
不在僭主政治和无情的暴力中插手,
玷辱我的佳名,
我就是无愧的,
我这样做,只会使我的声名,
凌驾一切其他的人们。
(1)梭伦辞官远游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1(2)梭伦身上具有哪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品德?
(3)梭伦出走后,雅典确立了僭主政治,你如何评价这一政治现象?
答案 (1)梭伦改革并未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其本人成为矛盾的焦点。
(2)不迷恋个人权位,廉洁自律等。
(3)僭主政治是在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消除纷争的背景下建立的。虽然建立了个人独裁,与民主政治背道而驰,但是当政者并未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而是采取了进一步打击贵族势力、提高平民经济地位的措施,从而为雅典进一步走向民主政治创造了条件。
读图
陶片
从上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答案 上面的史料反映了古代希腊克利斯提尼时代的陶片放逐法,这种办法的目的是防止僭主政治东山再起,但该办法在手段和程序上有漏洞,存在弊端。拓展2 梭伦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雅典的社会矛盾。这是为什么?
提示 梭伦在改革中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其改革没有满足下层平民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广泛参政议政的愿望,因此遭到了下层平民的抱怨。
梭伦改革的意义【角度1】? 梭伦改革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提示 (1)为雅典城邦振兴开辟了道路。
(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3)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4)促进了雅典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角度2】?梭伦在改革中既不完全迁就贵族也不代表平民对贵族进行革命,导致梭伦不可避免的结怨于两边——贵族的恼怒和平民的不满足。尽管如此,梭伦改革仍然取得了重大成就。梭伦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改革前,贵族政治面临危机,平民希望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贵族也希望暂时稳住局势。梭伦受命在改革中使“法律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去适应法律”。
(2)采用了可以行得通的办法,即寻求有限度的平衡。一方面主张维护私有制度,另一方面力求不使极富和极贫对立,从而保持城邦稳定。
(3)梭伦的个人因素,具有严格遵循法治的精神,树立了守法的典范。1. 僭主政治的建立是否意味着贵族寡头政治的复辟?是否意味着梭伦改革的失败?为什么?
提示 (1)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并不意味着旧秩序的复辟,也不意味着梭伦改革的失败。
(2)因为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后继续改革,主要表现为:打击贵族势力;提高平民经济地位;发展工商业等等。他以独裁形式进一步推行民主政治进程,保护了改革成果。
【角度1】? 正确认识梭伦改革的特点 梭伦经济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政治措施使下层平民得以参与国家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结合梭伦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及影响等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特点。【角度2】?提示 (1)从改革的背景和目的看,改革旨在调整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根本目的是维护雅典城邦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奴隶制经济。
(2)从指导思想看,改革遵循着一条中庸路线,因而很多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
(3)从具体措施看,改革触及了当时的土地占有关系,并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改造,因此改革既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又是对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
(4)从矛盾调整的角度看,改革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最终并未根本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5)从作用和影响看,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奴隶主民主政治和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道路,但改革并不彻底。
我拿着一只大盾
保护两方
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我制定法律
无贵无贱
一视同仁
——梭伦2.阅读下面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大盾”指的是什么?“保护两方”主要指哪两方?
(2)“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反映了梭伦改革具有怎样的特点?
(3)梭伦改革的最终结果和其改革目的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案 (1)城邦政权。贵族和平民。
(2)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
(3)不完全一致。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两方都不满意,扮演“调停者”角色带有“折中”色彩的改革特点决定了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
特别提醒
梭伦的变革措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富者有势、贫者无权的状态依然存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想想看,怎样理解恩格斯的话?
答案提示 梭伦以财产资格来区分公民对国家所具有的责任和能力,意味着虽身为贵族如果财产少也就不能享有过去那么多的政治权利了,这就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动摇了贵族专权的社会基础,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力;此后随着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势必会遭到进一步的打击,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所以,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学思之窗
为什么说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答案提示 梭伦改革中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这就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恢复公民大会设立四百人会议与设立公民陪审法庭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措施打破了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克利斯提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正是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才使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简要分析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答案提示 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因此在改革中他主要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所以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折中的色彩,这使得他的改革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梭伦以财产确立公民的等级身份,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第二富有等级才享有高级官吏的被选举资格,这就使
2.得第一第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另外,梭伦改革并不彻底,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贵族势力虽有所削弱但贵族凭血缘门等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梭伦的变革措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富者有势、贫者无权的状态依然存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略
二、学习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