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6 12: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我国2015年工业用水统计图,哪个月的用水量最大?( )
A.一月 B.二月 C.三月 D.四月
2.学校田径队平均每人的体重是45千克,小明是田径队成员,他的体重( )。
A.不可能比45千克少 B.可能比45千克多 C.一定是45千克
3.小丽参加唱歌比赛,评委评分分别是90分、82分、93分、93分、97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丽最后平均得分是( )分。
A.91 B.92 C.97 D.93
4.四(1)班的林琳想要了解师院附小四年级同学延时服务后回家阅读情况,她怎样搜集数据比较合适呢?( )
A.设计调查表,在全班调查 B.到每个同学家去调查
C.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估计 D.设计调查表,在全年级调查
5.下面的物体中,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相同图形的是( )。
A. B. C. D.
6.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这辆货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A.40 B.48 C.50 D.60
7.下图显示的是三位同学的身高,图中没有标出名字,小刚最高,小明比小刚矮、比小红高,小红身高是( )厘米。
A.150 B.125 C.100
8.张老师要为学校图书馆购置一批课外书,他需要先调查( )。
A.同学们每天阅读多长时间 B.同学们的阅读速度
C.同学们喜欢哪几类课外书 D.同学们本学期已经读了几本课外书
9.8个人进行仰卧起坐比赛,静静做了56个,明明做了42个,庆庆做了10个,另外5个人做的个数比明明少,比庆庆多,这8个人做仰卧起坐的平均数是( )。
A.大于10小于42 B.42 C.大于42小于56
二、填空题
10.条形统计图根据形式的不同分为( )式和( )式.
11.小林折了一架纸飞机,试飞了4次,每次飞行的情况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6米 14米 21米 17米
(1)这架纸飞机平均每次能飞( )米。
(2)后来又试了2次,每次都不少于20米,估计一下,这6次试飞平均每次至少能飞( )米。
12.统计表用( )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 )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 )。
13.在一幅表示某学校学生人数的条形统计图中,纵轴“4格”表示有120人。五年级有360人,在这幅统计图的纵轴上应该用( )格表示。
14.徐老师统计了学校现有的部分种类的体育器材,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
这几种体育器材中,现有数量最多的是( ),有( )件;第二多的是( ),有( )件;球类器材一共有( )件。
15.2018~2021年某博物馆参观人次情况统计图。
2022年4月
(1)根据统计图,完成下表。
年 月
年份 合计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人次/万人次
(2)2021年参观人次是2019年的( )倍。
16.下图是四年级(5)班学生身高情况统计图。
(1)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小明的身高在班上排第10名,他的身高在( )厘米~( )厘米之间。
(2)四年级(5)班有( )人。学校选拔篮球队队员,要求身高在145厘米以上,这个班有( )人可以报名。
17.小宇调查学校图书馆第三周借阅图书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中每格的长度表示( )本。第三周借阅图书( )本。
(2)( )类借阅的本数最多,( )类借阅的本数最少。
(3)你还能想到什么:( )。
18.5个数的平均值为60,从小到大取3个数,平均值44,从大到小取3个数,平均值72,中间数是( )。
三、判断题
19.统计表。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判断对错。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
20.收集、整理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分段整理数据时,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
21.从右面看这两个物体和,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
22.游泳池的平均水深为120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30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到游泳池里玩水一定没有危险。( )
四、计算题
23.求出下面几个数的平均数。
120 42 50 32 80 90
五、解答题
24.小军是个小书迷,他今年上半年阅读情况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数量/本 6 9 4 8 2 7
(1)完成统计图。
(2)小刚上半年平均每个月看( )本书?
25.下面是实验小学四年级参加兴趣班人数的统计表。
班名 书法班 舞蹈班 篮球班 合唱班
人数/人 30 35 25 40
(1)把统计表的结果在下面的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2)参加( )兴趣班的人数最多,( )兴趣班的人数最少。
(3)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6.射击队进行打靶练习,每人打10发子弹,每发子弹最好的成绩是10环,成绩如下(单位:环)。
75 82 79 91 83 87 89
95 87 76 92 70 88 86
80 71 64 92 86 94 69
77 83 88 66 71 82 78
(1)将上面的数据整理后填入下表。
射击队打靶成绩统计表
年 月
成绩√环 合计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人数
(2)根据统计表补充完成统计图。
(3)从上表可以看出( )成绩段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小明的成绩排在第六名,他的成绩是( )环。
27.下面是四年级二班同学一次数学检测的成绩。
四年级二班同学数学检测成绩(分) 72 89 85 97 100 91 80 73 90 84 66 75 86 80 57 93 72 68 91 93 85 79 82 93 79 81 74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四年级二班同学数学检测成绩统计表
分数(分)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人数 ( ) ( ) ( ) ( ) ( ) ( )
(2)四年级二班参加这次检测的人数是多少?
(3)成绩在( )范围的人数最多?
(4)80分及以上的有( )人;70分以下的(不含70分)的有( )人。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B B D A B C C A
1.D
【分析】条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组数据的大小关系,柱状图的最高的柱对应的月份即为用水量最大的月份,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从我国2015年工业用水统计图可以看出一月的工业用水量达40,二月是60,三月20,四月是80,那么四月用水量最大。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而得出答案。
2.B
【分析】学校田径队平均每人的体重是45千克,那么小明体重可能高于45千克,也可能低于45千克,也可能等于45 千克,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得,小明体重可能高于45千克,也可能低于45千克,也可能等于45 千克;
故答案为:B
【点睛】理解“平均体重”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B
【分析】首先把评委的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把剩余的分数加起来除以数量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97分、93分、93分、90分、82分
去掉97分和82分;
(93+93+90)÷3
=276÷3
=92(分)
所以小丽最后平均得分是92分。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求法,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去需要去掉的分数。
4.D
【分析】逐项分析搜集数据的方法,再根据调查内容进行选择。
【详解】A.调查的是四(1)班同学延时服务后回家阅读情况。
B.到每个同学家去调查不够方便。
C.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估计,数据不准确。
D.设计调查表,在全年级调查,搜集数据快速准确。
设计调查表,在全年级调查,这样搜集数据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D
【点睛】注意要调查的对象是四年级全年级。
5.A
【分析】观察可知,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从上面看是;
观察可知,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从上面看是;
观察可知,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从上面看是;
观察可知,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从上面看是;
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相同图形的是。
故答案为:A
6.B
【详解】假设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求出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再求出返回的时间,用两倍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平均速度。
120÷40=3(时)
120÷60=2(时)
120×2÷(3+2)
=120×2÷5
=240÷5
=48(千米每小时)
故答案为:B。
7.C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出小刚最高,小明次之,小红最矮,然后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小红最矮,根据图中的显示,最矮的是100cm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仔细分析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8.C
【分析】根据题意,张老师要为学校图书馆购置一批课外书,图书馆是同学们用来阅读课外书的地方,据此分析每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即可。
【详解】A.同学们每天阅读的时间,和购置课外书没有太大的关系,不需要先调查;
B.同学们的阅读速度,和购置课外书没有太大的关系,不需要先调查;
C.同学们喜欢哪几类课外书,可以多购买同学较喜欢的类型,需要先调查;
D.同学们本学期已经读了几本课外书,和购置课外书没有太大的关系,不需要先调查。
他需要先调查同学们喜欢哪几类课外书。
故答案为:C
9.A
【分析】已知有8个人进行仰卧起坐比赛,静静做了56个,明明做了42个,庆庆做了10个,另外5个人做的个数比明明少,比庆庆多,可以这样想:另外的5人做的个数的平均数一定在10~42之间,而静静、明明、庆庆三个人做的个数的平均数是(56+42+10)÷3,即36,36在10~42之间,所以8个人做的个数的平均数一定在10~42之间。
【详解】(56+42+10)÷3
=108÷3
=36(个)
即静静、明明、庆庆三个人做的个数的平均数是36,36大于10,小于42;
另外5个人做的个数都大于10个,小于42个,即他们5个人做的个数的平均数大于10,小于42,;
所以这个8个人做仰卧起坐的个数的平均数一定大于10,小于42。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
10. 横 纵
【详解】解:条形统计图从形式上分为纵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式条形统计图,据此解答.
11.(1)17
(2)18
【分析】(1)将纸飞机四次飞行的距离相加再除以4,即为平均每次能飞的距离。
(2)将前四次的飞行的距离加上试飞两次的最少距离,再除以6即可。
【详解】(1)(16+14+21+17)÷4
=(30+21+17)÷4
=(51+17)÷4
=68÷4
=17(米)
这架纸飞机平均每次能飞17米。
(2)(68+20+20)÷6
=(88+20)÷6
=108÷6
=18(米)
这6次试飞平均每次至少能飞18米。
12. 表格 直条 数量的多少
【详解】四(1)班同学4个体育项目的成绩达标人数统计表。
跳远 50m跑 1分钟跳绳 投实心球
男生 30 28 20 17
女生 18 15 25 12

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13.12
【分析】先算出纵轴1格表示多少人,用120除以4是30,再看360里面有几个30就应该用几格表示。
【详解】120÷4=30(人)
360÷30=12(格)
故在这幅统计图的纵轴上应该用12格表示。
14. 短绳 20 毽子 15 13
【分析】根据纵轴人数0、2、4、6等,可知每格代表2件,所以篮球有5件,足球有8件,短绳有20件,沙包有14件,毽子有15件;比较五种体育器材的件数,数值最大的就是最多的,数值第二大的就是第二多的;把足球和篮球的件数相加,即可求出球类器材一共有多少件。
【详解】
所以这几种体育器材中,现有数量最多的是短绳,有20件;第二多的是毽子,有15件;
(件)
所以球类器材一共有13件。
15.(1)见详解;(2)2
【分析】(1)观察统计图可知,2018年是2万人次,2019年是5万人次,2020年是8万人次,2021年是10万次,各个年份的参观人次相加即等于合计有多少人次,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完善统计表。
(2)2021年参观人次除以2019年参观人次即可解答。
【详解】(1)根据统计图,完成下表。
2022年4月
年份 合计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人次/万人次 25 2 5 8 10
(2)10÷5=2
2021年参观人次是2019年的2倍。
16.(1) 141 145
(2) 40 6
【分析】(1)150厘米以上的有2人,146厘米~150厘米的有4人,141厘米~145厘米的有12人,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第7~18名的身高都在141厘米~145厘米之间,所以小明的身高在班上排第10名,他的身高在141厘米~145厘米之间。
(2)把各个身高段的人数相加即等于四年级(5)班的人数;150厘米以上的人数加146厘米~150厘米的人数,即等于这个班可以报名选拔篮球队队员的人数。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小明的身高在班上排第10名,他的身高在141厘米~145厘米之间。
(2)6+16+12+4+2=40(人)
4+2=6(人)
四年级(5)班有40人。学校选拔篮球队队员,要求身高在145厘米以上,这个班有6人可以报名。
17.(1) 50 915
(2) 科普 文学
(3)学校图书馆再购买图书时,可以考虑多购买科普类书籍。
【分析】(1)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书的本数,可以看出一个单位长度表示50本。将第三周借阅的各类图书本数相加,即可算出第三周借阅图书本数。
(2)最高的直条对应的类别图书借阅最多,最矮的直条对应的类别图书借阅最少。
(3)合理即可。
【详解】(1)330+200+275+110
=530+275+110
=805+110
=915(本)
条形统计图中每格的长度表示(50)本。第三周借阅图书(915)本
(2)(科普)类借阅的本数最多,(文学)类借阅的本数最少。
(3)学校图书馆再购买图书时,可以考虑多购买科普类书籍。
18.48
【分析】先根据“平均数×个数=总数”分别求出前三个数的总数、后三个数的总数和五个数的总数,进而根据“前三个数的总数+后三个数的总数-五个数的总数=中间的数”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44×3+72×3)-60×5
=(132+216)-300
=348-300
=48
中间数是48。
【点睛】解答此题应明确:前三个数的总数+后三个数的总数-五个数的总数=中间的数。
19. √ √ ×
【分析】(1)数在增大,说明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数在减小,说明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51最大,说明第29届中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详解】(1)28<32<51,原题说法正确;
(2)32>27>23,原题说法正确;
(3)51最大,36不是最大,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2)√;(3)×。
【点睛】这道题的关键是看懂统计表,表格中每列的三个数表示这个国家三届奥运会所得的金牌数,每行的三个数表示这届奥运会三个国家所得的金牌数。
20.√
【详解】

收集、整理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分段整理数据时,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通常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整理。整理之后要将各段的数字相加,看是否与总数相等,以验证分段统计结果是否正确。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从右面看,有2层,上面一层有1个正方形,下面一层 2个正方形,右齐;从右面看,有2层,上面一层有1个正方形,下面一层 2个正方形,右齐。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从右面看这两个物体和,看到的形状都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想象力。
22.×
【分析】平均水深120厘米不是处处都深120厘米,有的地方水深要大于120厘米,甚至大于130厘米,所以小军身高130厘米,玩水会有危险。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小军到游泳池里玩水可能有危险。
故答案为:×
23.69
【分析】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题文中的这组数据共有6个数,先用加法求出它们的总和,再除以个数即可求出它们的平均数。
【详解】(120+42+50+32+80+90)÷6
=(162+82+170)÷6
=(244+170)÷6
=414÷6
=69
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是69。
24.(1)见详解
(2)6
【分析】(1)根据统计表将统计图中对应的位置涂黑即可。
(2)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即总本数÷月数=平均数。
【详解】
(1)
(2)(6+9+4+8+2+7)÷6
=(15+4+8+2+7)÷6
=(19+8+2+7)÷6
=(27+2+7)÷6
=(29+7)÷6
=36÷6
=6(个)
答:小刚上半年平均每个月看6本书。
25.(1)见详解
(2)合唱;篮球
(3)130人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即可;
(2)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即可确定参加哪个兴趣班人数最多,哪个兴趣班人数最少;
(3)将所有兴趣班的人数相加即是四年级共有的人数。
【详解】
(1)如图:
(2)参加合唱团兴趣班的人数最多,篮球班的人数最少。
(3)30+35+25+40
=65+25+40
=90+40
=130(人)
答:四年级一共有130人。
26.见详解
【分析】(1)分别数出各分数段的人数并相加即可;
(2)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人数即可;
(3)根据统计图可知,最高的直条代表人数最多,可知90以上共五人,小明排在第六名,则他的成绩应为89环。
【详解】(1)
成绩√环 合计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人数 28 5 12 8 3
(2)
(3)从上表可以看出80~89成绩段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小明的成绩排在第六名,他的成绩是89环。
27.(1)1;7;9;7;2;1;
(2)27人;
(3)80分-89分
(4)17;3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100分的有1人,90-99分的有7人,80-89分的有:9人,70-79分的有7人,60-69分的有2人,60分以下的有1人,依此填空。
(2)直接将每个分数范围的人数加起来即可。
(3)直接将每个分数范围的人数进行大小排序即可。
(4)80分到89分的人数+90分到99分的人数+100分的人数=80分及以上的人数;
60分到69分的人数+60分以下的人数=70分以下的(不含70分)的人数,依此计算。
【详解】(1)根据分析,填表如下:
四年级二班同学数学检测成绩统计表
分数(分)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人数 1 7 9 7 2 1
(2)1+7+9+7+2+1=27(人)
答:四年级二班参加这次检测的人数是27人。
(3)9>7>2>1,即成绩在80分-89分范围的人数最多。
(4)9+7+1=17(人)
2+1=3(人)
80分及以上的有17人;70分以下的(不含70分)的有3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应做到每个数据都应整理到,不能遗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