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运算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计算403×125×8=403×(125×8)时,运用了乘法( )。
A.交换律 B.结合律 C.分配律
2.在计算23×25×4时,先算( )比较简便。
A.23×25 B.25×4 C.23×4
3.是运用了( )。
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
4.下面的算法应用了( )。
A.乘法结合律 B.加法交换律
C.乘法分配律 D.加法结合律
5.在计算15×12时,光光使用的方法是15×4×3,下面的点子图中,( )能表示这种方法。
A. B. C.
6.与87×101的计算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87×100+1 B.87×100-100 C.87×100+87
7.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52)=42×70 B.a×b×c=a×c×b C.134×99+134=134×(99+1)
8.下列选项中,( )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A.(a+b)+c=a+(b+c) B.(4×3)×3=4×(3×3) C.a×b=b×a
9.加法交换律会改变( )。
A.计算的结果 B.加数的大小 C.加数的位置
10.△×○×☆=△×(○×☆)这是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二、填空题
11.根据运算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3+17=124+( + ) 156+(44+b)=(156+ )+
(72+ )+61=72+(39+ ) 578- -75= -(125+ )
12.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填一填。
+(( )+ )
(( )+ )+(( )+ )
1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填空。
26×5×2=26×( × ) 78×125× = ×( ×8)
(29×25)×4=29×( × ) 400× ×8=400×(75×8)
16×125=2×( ×125) 25×24=( × )×6
25×125×4×80=( × )×( × )
14.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春风小学倡导学生投身环保,从小事做起。四年级有324人,五年级有376人,如果每人收集2节废旧电池,四、五年级一共可以收集( )节废旧电池。
15.25×78×4=( )×( )×78,这是应用了乘法( )律。
16.看图填空。
7×8=7×( )+7×( )
17.乐乐在计算一道乘法算式时,使用下面的方法:他计算的乘法算式是( )×( ),他运用了乘法( )律。
128×20=2560
128×4=512
2560+512=3072
18.学校新购进35套课桌椅,每张桌子148元,每把椅子52元。下面的算式分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35×148
(2)35×148+35×52
(3)148+52
(4)35×(148+52)
19.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25+( )=36+( ) ( )×75=( )×103
20.用简便方法计算44×25,可以将44写成(40+4),再运用乘法( )律简算;也可以将44写成(11×4),再运用乘法( )律简算。
三、判断题
21.18×12×5=18×(12×5),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
22.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
23.81+67+19=67+(81+19)只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
24.计算68×99可以写成68×100-1。( )
25.6×(243×19)=6×(19×243)。( )
四、计算题
26.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87+59+413 123×[(38+122)÷5]
828+376-228 80×19×125
27.想一想,算一算:99×99+199=?
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再写出你推算的过程。
9×9+19 99×99+199
=9×9+9+10 =
=9×(9+1)+10
=9×10+10
=(9+1)×10
=10×10
五、解答题
28.在“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的号召下,红旗小学的同学们积极参加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对话,求出四、五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节废旧电池?
29.小希在计算120×42+12×580时,运用了右边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120×42+12×580 =12×10×42+12×580 =12×(10×42)+12×580 =12×420+12×580 =12×(420+580) =12×1000 =12000
(1)小希在简便运算过程中运用的运算律是:
( )律和( )律。
(2)请你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666×8+111×52
30.淘气在计算乘除混合运算“14×35÷7”时,发现了如下规律。
规律一:14×35÷7=14×(35÷7)=14×5=70
规律二:14×35÷7=14÷7×35=2×35=70
(1)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规律计算。
56×16÷8
(2)用字母表示规律。
规律一:a×b÷c=
规律二:a×b÷c=
31.结合图与同伴说说等式为什么成立。
32.小马虎由于粗心大意,把40×(+4)错算成40×+4,请你帮忙算一算,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第四单元运算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C C C B C B
1.B
【分析】乘法交换律:是一种计算定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详解】403×125×8=403×(125×8)运用了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检验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B
【分析】根据乘法结合律,先计算25×4,得到100,再乘23,据此进行简算。
【详解】23×25×4
=23×(25×4)
=23×100
=2300
则先算25×4比较简便。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结合律的掌握和应用,乘法结合律不改变因数的位置,改变运算顺序。
3.C
【分析】观察算式可知:计算时,把88分成80和8,用80和8分别去乘125,再把它们的积相加。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25×88
=125×(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因此,这个式子的变换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C
4.A
【分析】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算法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A
5.C
【分析】根据题意,点子图的长乘宽表示表示式子的因子,根据点子图划分,依次写出每个等式,再判断。
【详解】A.图中表示的是(10+5)×12,与题意不符;
B.图中表示的是(10+2)×15,与题意不符;
C.图中表示的是(4+4+4)×15=4×3×15,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C
【分析】乘法分配律:a×(b+c)=a×b+a×c,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87×101即可解答。
【详解】87×101
=87×(100+1)
=87×100+87×1
=87×100+87
与87×101的计算结果相等的式子是87×100+87。
故答案为:C
7.C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由此解答。
【详解】A.42×(18+52)=42×70,没有运用乘法分配律;
B.a×b×c=a×c×b,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C.134×99+134=134×(99+1),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C
8.B
【点睛】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可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三个数:(a×b)×c=a×(b×c);根据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乘法交换律就是把两个数交换位置,据此判断。
【详解】A.运用了加法结合律,不符合题意;
B.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符合题意;
C.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C
【分析】加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例如:15+20=35,20+15=35,加数的大小没有变化,计算结果也没有改变,只改变了加数的位置,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加法交换律会改变加数的位置,不会改变加数的大小及算式的结果。
故答案为:C
10.B
【分析】题目中的等式△×○×☆=△×(○×☆)是将乘法运算中的三个数重新组合,这正是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即(a×b)×c = a×(b×c)。
【详解】根据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这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B
11. 83 17 44 b 39 61 125 578 75
【分析】根据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详解】根据加法结合律:124+83+17=124+(83+17)
156+(44+b)=(156+44)+b
(72+39)+61=72+(39+61)
578-125-75=578-(125+75)
12. 13 51 29 71 15 85 34 66
【分析】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详解】25+13+87=25+(13+87)
(51+29) +71=51+(29+71)
15+34+85+66=(15+85)+(34+66)
13. 5 2 8 78 125 25 4 75 8 25 4 25 4 125 80
【分析】乘法交换律是指交换乘法中因数的位置,而不改变积的大小;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据此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得:
26×5×2=26×(5×2),利用了乘法结合律;
78×125×8=78×(125×8),利用了乘法结合律;
(29×25)×4=29×(25×4),利用了乘法结合律;
400×75×8=400×(75×8),利用了乘法结合律;
16×125=2×(8×125),将16拆分为2×8,利用了乘法结合律;
25×24=(25×4)×6,将24拆分为4×6,利用了乘法结合律;
25×125×4×80=(25×4)×(125×80),利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4.1400
【分析】用四年的人数乘每人收集的废旧电池节数,再加上五年的人数乘每人收集的废旧电池节数,即可求出四、五年级一共可以收集多少节废旧电池,即324×2+376×2,根据乘法分配律,将算式转换成(324+376)×2,先计算括号里的加法,再计算括号外的乘法即可。
【详解】324×2+376×2
=(324+376)×2
=700×2
=1400(节)
所以四、五年级一共可以收集1400节废旧电池。
15. 25 4 交换
【分析】根据乘法交换律a×b=b×a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25×78×4=25×4×78,这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掌握。
16. 6 2
【分析】将8分解为6与2的和,先计算出7与6的积,再计算出7与2的积,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详解】7×8
=7×(6+2)
=7×6+7×2
=42+14
=56
7×8=7×6+7×2
【点睛】此题的计算应用了乘法分配律,本题的关键是将8进行合理的拆分。
17. 128 24 分配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据此解答。
【详解】128×20+128×4=128×(20+4),所以他计算的乘法算式是128×24,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18.(1)35张桌子一共多少钱?
(2)35套课桌椅一共多少钱?
(3)1套课桌椅一共多少钱?
(4)35套课桌椅一共多少钱?
【分析】(1)35×148表示35个148是多少,而35是课桌椅的数量,148是一张桌子的价钱,即解答的是35张桌子的价钱。
(2)35×52表示的是35把椅子的价钱,35把椅子的价钱与35张桌子的价钱之和即为35套桌椅的价钱。
(3)每张桌子148元,每把椅子52元,148与52的和即为一套桌椅的总价。
(4)由(3)知148与52的和表示一套桌椅的总价,再乘35即为35套桌椅的总价。
【详解】(1)35×148,解决的是35张桌子一共多少钱?
(2)35×148+35×52,表示35套课桌椅一共多少钱?
(3)148+52,表示1套课桌椅一共多少钱?
(4)35×(148+52),表示35套课桌椅一共多少钱?
【点睛】总价=数量×单价,解答此题注意每个数字的意义。
19. 36 25 103 75
【分析】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详解】25+36=36+25 103×75=75×103
【点睛】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 分配 结合
【分析】乘法分配律:a×(b+c)=a×b+a×c,乘法结合律: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4×25
=(40+4)×25
=40×25+4×25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000+100
=1100
44×25
=(11×4)×25
=11×(4×25) (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11×100
=1100
用简便方法计算44×25,可以将44写成(40+4),再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也可以将44写成(11×4),再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
21.×
【分析】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字母表示为:(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为:a×b=b×a。
【详解】18×12×5=18×(12×5),给12×5加上小括号,则先算后两个数的积,所以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是解答的关键。
22.√
【分析】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
【详解】例如:45×102=4590
102×45=4590
即45×102=102×45,
因此,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故原题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3.×
【分析】本题先改变了加数“67”和“81”的位置,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然后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81+67+19=67+(81+19)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
【点睛】解决此类题时不仅要看到添加小括号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还要注意加数位置的改变。
24.×
【分析】计算68×99时,可以把99看成100-1,然后再按照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详解】68×99
=68×(100-1)
=68×100-68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5.√
【分析】乘法交换律:a×b=b×a;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乘法交换律,6×(243×19)=6×(19×243),原等式成立。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6.1059;3936
976;190000
【分析】(1)根据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乘法;
(3)交换376与228(带符号),然后再简便运算;
(4)根据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详解】587+59+413
=587+413+59
=1000+59
=1059
123×[(38+122)÷5]
=123×[160÷5]
=123×32
=3936
828+376-228
=828-228+376
=600+376
=976
80×19×125
=80×125×19
=10000×19
=190000
27.10000
【分析】根据例题可知,把199分成99加100,然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99×99+199
=99×99+99+100
=99×(99+1)+100
=99×100+100
=(99+1)×100
=100×100
=10000
28.6400节
【分析】四年级与五年级人数已知,把186与214相加,求出两个年级的总人数,因为每人收集16节废旧电池,再用这个和乘16即可解答此题。
【详解】(214+186)×16
=400×16
=6400(节)
答:四、五年级一共收集了6400节废旧电池。
29.(1)乘法结合;乘法分配
(2)见详解
【分析】(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积相加。 小希在简便运算过程中先把120分解成12×10,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10×42),列式为12×(10×42),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进行简算,算式变为12×420+12×580,据此解答即可;
(2)利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把666分解成111×6,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6×8),列式为111×(6×8),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进行简算,算式变为111×48+111×52,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小希在简便运算过程中运用的运算律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666×8+111×52
=111×(6×8)+111×52
=111×48+111×52
=111×(48+52)
=111×100
=11100
30.(1)112
(2)a×(b÷c);a÷c×b
【分析】规律一是两个数相乘再除以一个数,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除以这个数,再用第一个因数乘商,得数不变。规律二是两个数相乘再除以一个数,可以先用第一个因数除以这个数,再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得数不变。
【详解】(1)56×16÷8
=56×(16÷8)
=56×2
=112
或:
56×16÷8
=56÷8×16
=7×16
=112
(2)用字母表示规律。
规律一:a×b÷c=a×(b÷c)
规律二:a×b÷c=a÷c×b
【点睛】解决本题先根据给出算式,找出规律,再根据规律求解。
31.见详解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一种简算定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有涉及,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数不变,这叫乘法做分配律。根据乘法分配律,将3提出来,然后括号里面是6和4的和。在此图中,第一个图形旋转后,与第二个图合成一个大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解,也正好印证了乘法分配律。
【详解】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知,第一个图形的面积等于3×6+4×3
旋转后,最后一个图形的面积等于(6+4)×3
面积不变,所以3×6+4×3=(6+4)×3成立。
也可根据乘法分配律,3×6+4×3=(6+4)×3, 所以,3×6+4×3=(6+4)×3成立。
32.156
【分析】
本题考查整数的混合运算,掌握乘法分配律是解题关键;观察算式,可知结果变小,要求相差的结果,用原来的算式减去现在的算式即可;40×(+4)=40×+40×4,与40×+4相差40×4-4。
【详解】
40×(+4)-(40×+4)
=40×+40×4-40×-4=40×4-4
=160-4
=156
答: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15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