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28+38-128+38=( )。
A.0 B.76 C.166
2.下面三幅图中,( )不表示加法交换律。
A.
B.
C.
3.三个数相乘,先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相乘,再同第二个数相乘,结果(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4.,运用的运算律是( )。
A.加法结合律 B.加法交换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5.加法交换律会改变( )。
A.计算的结果 B.加数的大小 C.加数的位置
6.下面各选项中,没有运用乘法交换律的是( )。
A. B.数学=学数
C. D.○☆=☆○
二、填空题
7.在括号里填上“>”“<”或“=”。
375×12( )12×375 129×8( )8×129 370+45( )48+370
64+390( )390+164 680×27( )25×680 450+550( )550+450
8.3+5=5+3
28+32=32+28
47+52=52+47
……
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这就是( )律。
9.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
345+768=( )+345 67+( )=89+( )
( )+( )=239+45 a+b=( )+( )
23×678=( )×23 123×( )=58×( )
( )×( )=34×78 a×b=( )×( )
10.乘法交换律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b×a,举例写出两个这样的等式: , 。
11.为了使“8×15×7×25×”这个算式中五个数的积的末尾有5个0,里最小填( )。
12.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25+( )=36+( ) ( )×75=( )×103
13.两个数相乘,交换( )的位置,( )不变。
14.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
45+76=( )+45 45×102=102×( )
28+13=( )+( ) 296×200=( )×( )
( )+( )=( )+( ) ( )×( )=( )×( )
15.两个数相加,交换( )的位置,( )不变。
16.25×78×4=( )×( )×78,这是应用了乘法( )律。
三、判断题
17.6×(243×19)=6×(19×243)。( )
18.交换律只适用于加法和乘法,不适用于减法和除法。( )
19.435+122+88=435+88+122。( )
20.因为23+27=50,所以50-23=27,这是利用了加法交换律。( )
2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
四、计算题
2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交换律进行验算。
478+267 197+352
268×15 219×43
23.计算下列各题,并运用加法交换律或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819+593= 1389+7821=
358+276= 5×107=
35×27= 218×34=
五、解答题
24.某学校组织爱心捐赠活动,四(1)班共捐书375本,四(2)班共捐书348班,四(3)班共捐书325本,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25.平平和安安在折纸鹤,平平每天可以折16只纸鹤,折7天;安安每天可以折7只纸鹤,折16天,请问他们谁折的纸鹤多?
26.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等式为什么成立?
黑金鱼12条,红金鱼8条,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12+8=8+12
27.之昂暑假去外地旅游,第一天行125千米,第二天行78千米,第三天行75千米,这三天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28.希望小学准备买25捆笔记本奖励优秀学生,每捆笔记本有35本,每本零售价4元,准备3600元够吗?
《4.2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A C C C C
1.B
【分析】计算128+38-128+38时,把第一个+38和-128交换位置,再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详解】128+38-128+38
=128-128+38+38
=0+38+38
=76
所以,128+38-128+38=76。
故答案为:B
2.A
【分析】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据此逐项分析即可选择。
【详解】A.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列式为(a+b)×c。没有使用加法交换律;
B.左面加上右面等于右面加上左面。列式为a+b=b+a,使用加法交换律;
C.交换两个图形的位置,左右两边相等,使用加法交换律;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加法交换律的认识及应用。
3.C
【分析】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先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相乘,再同第二个数相乘,结果不变。例如2×13×5=2×5×13。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C
【分析】根据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可知,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根据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可知,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通过观察发现算式,先运用加法交换律把两个加数94、178的位置进行了交换,又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计算了后面两个加数的和,据此解答。
【详解】通过观察发现算式中既有 加数位置的交换,又有两个加数的结合,所以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故答案为:C
5.C
【分析】加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例如:15+20=35,20+15=35,加数的大小没有变化,计算结果也没有改变,只改变了加数的位置,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加法交换律会改变加数的位置,不会改变加数的大小及算式的结果。
故答案为:C
6.C
【分析】乘法交换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依此即可选择。
【详解】A.,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B.数×学=学×数,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C.,没有运用乘法交换律,运用的是加法交换律。
D.○×☆=☆×○,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没有运用乘法交换律的是37+18=18+37。
故答案为:C
7. = = < < > =
【分析】(1)、(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3)、(4)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较大,则和也较大;
(5)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较大,则积也较大;
(6)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详解】375×12=12×375;
129×8=8×129;
370+45<48+370;
64+390<390+164;
680×27>25×680;
450+550=550+450。
【点睛】算式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口算或估算出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比较,或先找规律或性质,然后再根据规律或性质进行比较。
8. a+b=b+a 加法交换
【分析】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详解】3+5=5+3
28+32=32+28
47+52=52+47
……
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b+a,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点睛】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768 89 67 45 239 b a 678 58 123 78 34 b a
【分析】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45+768=768+345 67+89=89+67
45+239=239+45 a+b=b+a
23×678=678×23 123×58=58×123
78×34=34×78 a×b=b×a
【点睛】本题考查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需熟练掌握。
10. 4×5=5×4 12×6=6×12
【分析】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详解】乘法交换律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b×a,举例写出两个这样的等式:4×5=5×4,12×6=6×12。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掌握与运用。
11.100
【分析】利用乘法运算定律先计算前4个因数的积,看末尾有几个0,找到差几个0后,根据乘法口诀试乘因数,通过列举试算找到最小的因数。
【详解】8×15×7×25
=8×25×15×7
=200×15×7
=3000×7
=21000
前4个数的末尾已经有3个0,要使得算式中五个数的积的末尾有5个0,还差2个0,所以里最小填100。
12. 36 25 103 75
【分析】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详解】25+36=36+25 103×75=75×103
【点睛】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因数 积
【详解】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14. 76 45 13 28 200 296 199 31 31 199 153 25 25 153
【分析】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详解】45+76=76+45 45×102=102×45
28+13=13+28 296×200=200×296
199+31=31+199 153×25=25×153
(最后两题答案不唯一)
15. 加数 和
【详解】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16. 25 4 交换
【分析】根据乘法交换律a×b=b×a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25×78×4=25×4×78,这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掌握。
17.√
【分析】乘法交换律:a×b=b×a;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乘法交换律,6×(243×19)=6×(19×243),原等式成立。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8.√
【分析】加法有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乘法有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减法没有交换律,有减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除法也没有交换律,有除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据此判断。
【详解】交换律只适用于加法和乘法,不适用于减法和除法。减法有减法的性质,除法有除法的性质。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19.√
【分析】加法交换律a+b=b+a,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加法交换律可知:435+122+88=435+88+122,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0.×
【分析】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因为23+27=50,所以50-23=27,这是利用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加法各部分间关系的掌握灵活运用。
21.√
【分析】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
【详解】例如:45×102=4590
102×45=4590
即45×102=102×45,
因此,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故原题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745;549;
4020;9417
【分析】计算整数的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验算方法:调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即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验算方法:调换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即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详解】478+267=745 197+352=549
验算: 验算:
268×15=4020 219×43=9417
验算: 验算:
23.1412;9210;
634;535;
945;7412;
【分析】(1)(2)(3)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可得,先将个位上的数对齐,再进行计算。
(4)先用一位数去乘三位数的个位,再乘十位和百位,最后进行计算即可。
(5)(6)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乘得的数相加即可。
【详解】819+593=1412 1389+7821=9210
验算 验算
358+276=634 5×107=535
验算 验算
35×27=945 218×34=7412
验算 验算
24.1048本
【分析】用四(1)班共捐书本数加上四(2)班共捐书本数,再加上四(3)班共捐书本数,求出一共捐书总本数。
【详解】375+348+325
=375+325+348
=700+348
=1048(本)
答:四年级一共捐书1048本。
【点睛】本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后,根据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25.一样多
【分析】用每天折纸鹤数量乘天数,求出折纸鹤总数量。据此求出平平折纸鹤(16×7)只,安安折纸鹤(7×16)只,再根据乘法交换律进行解答。
【详解】16×7=112(只)
7×16=112(只)
112=112
答:他们折的纸鹤一样多。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应用。
26.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分析】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12+8=8+12,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据此解答。
【详解】答: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掌握与运用。
27.278千米
【分析】用第一天行驶路程加上第二天行驶路程,再加上第三天行驶路程,求出行驶总路程。
【详解】125+78+75
=125+75+78
=200+78
=278(千米)
答:这三天一共行驶了278千米。
【点睛】本题先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根据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28.够
【分析】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先用25捆乘每捆35本,求出笔记本总本数;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用总本数乘每本售价4元,求出买笔记本用的总钱数,然后与3600元比较大小即可,如果总钱数小于3600元,则够了,反之则不够。
【详解】25×35×4
=25×4×35
=100×35
=3500(元)
3500<3600
答:准备3600元够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