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乘法结合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的算法应用了( )。
A.乘法结合律 B.加法交换律
C.乘法分配律 D.加法结合律
2.47×25×4=47×(25×4)这是运用了( )。
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分配律
3.△×○×☆=△×(○×☆)这是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4.a×(b×c)=(a×b)×c运用了乘法( )。
A.交换律 B.结合律 C.分配律
5.3×4×5=3×(4×5)这样子计算( )。
A.正确 B.错误
6.下面的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A.48+62+38=48+(62+38)
B.34×125×8=34×(125×8)
C.37+63×4=(37+63)×4
7.25×16与( )的结果相等。
A.25×10×6 B.25×4×4 C.25×10+6 D.20+5×16
8.算式352×25×4=352×(25×4)运用了( )。
A.乘法结合律 B.加法交换律 C.乘法交换律 D.加法结合律
9.87×4×25=87×(4×25)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结合律
10.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填空题
11.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填一填。
35×2×5=35× (( )× )
(25×60)×4= ×(( )× )
125×4×25×8=(( )× )×(( )× )
(a×b)×c=a×(( )× )
(15×7)×6= ×(( )× )
25×14×8=14×(( )× )
3459×2×5=3459×(( )× )
12.在□内填上合适的数,在○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并在横线上写出运用的运算律。
()运用了 。
()运用了 。
运用了 。
13.,运用的运算律是( )。
14.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这叫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
15.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填一填。
( × )
( × )×
( × )×( × )
16.A×B×C=A×(B×C),运用了( )律。
17.将下面各组中的数填在横线上,使计算简便。
(1)25 39 4 ( × )×
(2)132 68 251 ( + )+
(3)46 85 54 ×( + )
18.47×8×125=47×(8×125)运用了乘法的( )律。
19.在括号里填上“>”“<”或“=”。
720×25( )270×25 150×24( )4×150×6 63×170( )630×17
20.7×125×8=7×(125×8)运用了( )律。
三、判断题
21.(53×12)×67×88=53×(12×67)×88。( )
22.(19×125)×8=19×(125×8)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
23.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
24.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能同时使用。( )
25.18×12×5=18×(12×5),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
四、计算题
26.简算。
125×99×8 32×25×4
3600÷25÷4 5×49×20
27.用合适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56-[6×(35+13)] 64+829+36 25×98×4
五、解答题
28.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经典故事。若有20条船,一共可以借到多少支箭?
每条船上有128个草靶子,每个草靶子上平均插50支箭。
29.星球影剧院设置了29排座位,每排25个座位,放映某场电影,每张票票价是8元。如果满座一共可以收入多少元?
30.冷饮店运来25箱雪糕,每箱有24根,每根雪糕售价4元,这批雪糕全部售完可以收回多少元?
31.这个花圃的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每平方米大约种40棵郁金香,这个花圃大约种了多少棵郁金香?
32.根据下面的信息,求一共有多少本书,需要用到的条件是( ),并列式解答。
①放到25个书架上 ②每层有3个格子 ③每个书架有4层 ④每层有87本
《4.4乘法结合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B A B B A C D
1.A
【分析】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算法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A
2.B
【分析】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观察这道乘法算式:数字的顺序没有改变,只改变的运算顺序再结合运算律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A.这是一道连乘运算,加法运算律不适应,不符合题意;
B.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算式符合这一运算律,符合题意;
C.观察算式,数字顺序没有改变,不是乘法交换律,不符合题意;
D.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B
【分析】题目中的等式△×○×☆=△×(○×☆)是将乘法运算中的三个数重新组合,这正是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即(a×b)×c = a×(b×c)。
【详解】根据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这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B
4.B
【分析】此题考查了乘法运算定律,熟练掌握是乘法运算定律解决本题的关键。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叫做乘法结合律,由此求解。
【详解】由分析可得:
a×(b×c)=(a×b)×c,运用的定律是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B
5.A
【分析】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3×4×5=3×(4×5)这样子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B
【分析】A.三个数相加,62与38的和正好是100,可以采用加法结合律先求62与38的和,再加48;
B.125与8相乘正好是整千数,根据乘法结合律先求125与8的积,再乘34;
C.此式子应按照正常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详解】A.此式子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B.此式子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C.此式子不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加法几个运算律的应用情况。
7.B
【分析】观察这个算式,因为25×4=100,所以把16分成4×4,则25×16=25×(4×4),再用乘法结合律,先算25×4=100,再算100×4=400即可解答。
【详解】25×16
=25×(4×4)
=25×4×4
=100×4
=400
25×16与25×4×4的结果相等。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乘法结合律简算的能力。
8.A
【分析】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B.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C.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D.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算式352×25×4=352×(25×4)计算时,把25×4结合在一起先计算,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详解】352×25×4
=352×(25×4)
=352×100
=35200
算式352×25×4=352×(25×4)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情况,牢记定律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C
【分析】加法交换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乘法交换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依此选择。
【详解】87×4×25=87×(4×25),是把4和25相结合,因此这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C
10.D
【分析】观察数据可知,先交换4和69的位置,然后把4与25先乘,应用了整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4×69×25=69×(4×25)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要熟练掌握,注意运算顺序,注意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11. 2 5 60 25 4 125 8 25 4 b c 7 15 6 25 8 2 5
【分析】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详解】35×2×5=35×(2×5)
(25×60)×4=60×(25×4)
125×4×25×8=(125×8)×(25×4)
(a×b)×c=a×(b×c)
(15×7)×6=7×(15×6)
25×14×8=14×(25×8)
3459×2×5=3459×(2×5)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82;+;18;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8;×;5;乘法结合律;
×;17;乘法交换律
【分析】根据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相加,和不变;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相乘,积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13.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分析】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从中可以看出,先把因数125和9交换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再把125和8相乘,又运用了乘法结合律;据此解答。
【详解】125×9×8
=9×125×8
=9×(125×8)
=9×1000
=9000
所以,运用的运算律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4. 不变 (a×b)×c=a×(b×c)
【分析】乘法结合律: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5. 2 5 25 4 60 125 8 4 25
【分析】对于第一个式子,35乘2乘5等于35乘括号内的数,根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括号内的数应该是2和5。对于第二个式子,25乘60再乘4等于括号内的数乘60,根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括号内的数应该是25和4。对于第三个式子,125乘4乘25乘8等于括号内的数乘括号内的数,根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括号内的数应该是125和8,以及4和25。
【详解】35×2×5=35×(2×5)
(25×60)×4=(25×4)×60
125×4×25×8=(125×8) ×(4×25)
16.乘法结合
【详解】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据此可知,A×B×C=A×(B×C),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17.(1) 25 4 39
(2) 132 68 251
(3) 85 46 54
【分析】25与4相乘为100,利用乘法结合律(a×b)×c=a×(b×c)简算;
132与68相加为200,利用加法结合律(a+b)+c=a+(b+c)简算;
46与54相加为100可以使计算简便。
【详解】(1)(25×4)×39
=100×39
=3900
(2)(132+68)+251
=200+251
=451
(3)85×(46+54)
=85×100
=8500
18.结合
【分析】乘法结合律: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47×8×125=47×(8×125)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9. > = =
【分析】720×25与270×25,其中一个因数都是25,则另一个因数越大,积就越大;
150×24与4×150×6可根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特点进行比较;
63×170与630×17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在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都不为0时,一个因数乘几(不为0),另一个因数除以前面一个因数乘的数,积的大小不变。
【详解】720>270,即720×25>270×25。
4×150×6=150×4×6=150×(4×6)=150×24,即150×24=4×150×6。
63×170=(63×10)×(170÷10)=630×17。
20.乘法结合
【分析】根据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可得7×125×8=7×(125×8)运用了乘法结合律,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7×125×8
=7×(125×8)
=7×1000
=7000
7×125×8=7×(125×8)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21.√
【分析】乘法结合律:(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乘法结合律,(53×12)×67×88=53×(12×67)×88,原等式成立。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运用乘法结合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
【分析】根据乘法结合律特征: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如a×b×c=a×(b×c);据此解答。
【详解】(19×125)×8=19×(125×8)运用了乘法结合律;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对乘法结合律的认识和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3.√
【分析】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从中可以看出,先把因数25和8交换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再把125和8相乘,运用了乘法结合律。据此解答。
【详解】125×25×8
=125×8×25
=1000×25
=25000
所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4.√
【分析】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可以同时使用,可举例说明。
【详解】例如:
8×38×125
=38×(8×125)
=38×1000
=38000
其中第一步就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使用。
所以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能同时使用。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
【分析】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字母表示为:(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为:a×b=b×a。
【详解】18×12×5=18×(12×5),给12×5加上小括号,则先算后两个数的积,所以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是解答的关键。
26.99000;3200
36;4900
【分析】(1)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2)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3)利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4)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详解】125×99×8
=125×8×99
=1000×99
=99000
32×25×4
=32×(25×4)
=32×100
=3200
3600÷25÷4
=3600÷(25×4)
=3600÷100
=36
5×49×20
=5×20×49
=100×49
=4900
27.68;929;9800
【分析】(1)按照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的减法;
(2)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详解】356-[6×(35+13)]
=356-[6×48]
=356-288
=68
64+829+36
=(64+36)+829
=100+829
=929
25×98×4
=25×4×98
=100×98
=9800
28.128000支
【分析】一条船上共有128个草靶子,每个草靶子上插50支箭,因此一条船上可借箭数为128×50=6400支。再乘20即可求出20条船一共可借多少支箭。
【详解】128×50×20
=128×(50×20)
=128×1000
=128000(支)
答:一共可以借到128000支箭。
29.5800元
【分析】用每排的座位数乘排数,求出座位总数,再用座位总数乘每张票的票价,即可求出满座一共可以收入的钱数。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详解】29×25×8
=29×(25×8)
=29×200
=5800(元)
答:如果满座一共可以收入5800元。
30.2400元
【分析】每箱的根数乘运来雪糕的箱数等于这批雪糕的根数,再乘每根的售价即等于全部售完可以收回的钱数,计算时注意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24×25×4
=24×(25×4)
=24×100
=2400(元)
答:这批雪糕全部售完可以收回2400元。
【点睛】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110米;30000棵
【分析】花圃的长与宽已知,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先求出30与25的和,再乘2即为花圃的周长,花圃的周长也是花圃篱笆的长度;要算郁金香的棵数,得先求出花圃的面积,根据面积公式先求出25与30的积,因为每平方米大约种40棵郁金香,再用这个积乘40即可求出种郁金香的棵数。
【详解】(30+25)×2
=55×2
=110(米)
30×25×40
=30×(25×40)
=30×1000
=30000(棵)
答:篱笆长110米,花圃大约能种30000棵郁金香。
32.①③④;8700本
【分析】书架每层放书本数乘每个书架层数,可以算出每个书架能放书多少本。每个书架放书本数乘书架个数,即可算出一共有多少本书。
【详解】求一共有多少本书,需要用到的条件是①③④。
87×4×25
=87×(4×25)
=87×100
=8700(本)
答:一共有8700本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