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六年级(下)期中地理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六年级(下)期中地理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7 16:0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六年级(下)期中地理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位置不但影响区域自然特征,也影响着区域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区域位置的价值.据此回答1﹣2题.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主要是由该地的决定的(  )
①海陆位置
②半球位置
③相对位置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东南亚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和河流.
【分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解答】解: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这些都属于相对位置.
故选:A.
 
2.亚洲人类活动各具特色(如图),其主要的原因是(  )
①范围大
②人口总量大
③地形复杂多样
④跨纬度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亚洲的气候;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析】亚洲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解答】解:亚洲人类活动各具特色,其主要的原因是亚洲范围大、跨纬度广,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故选:B.
 
如图亚洲气候分布图.据图回答3﹣6题.
3.下列关于亚洲气候分布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B.区域差异小
C.气候复杂很多样
D.季风气候显著
【考点】亚洲的气候.
【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解答】解: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亚洲的区域差异大,选项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4.关于亚洲气候的影响因素,最正确的是(  )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受地形的影响
D.受上述三者综合影响
【考点】亚洲的气候.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亚洲的气候特点:一、亚洲面积广大,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二、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三、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故选:D.
 
5.不同气候区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景观差异较大,如四幅景观图⑤气候区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考点】亚洲的气候.
【分析】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⑤地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区,该气候的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高大茂密,A、B、C、D四幅图中的A图符合题意.
故选:A.
 
6.气候对服饰的影响也很大,如图中的服饰特点能够反映⑦气候区特征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考点】亚洲的气候.
【分析】读图可得,①是热带季风气候,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⑤是热带雨林气候,⑥是地中海气候,⑦是热带沙漠气候.
【解答】解:⑦位于西亚的阿拉伯半岛上,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其居民多阿拉伯人,图中C所示的是阿拉伯人,身着白色的长跑.
故选:C.
 
东南亚旅游业发达,旅游成为很多国家收入来源之一,据此回答7﹣8题.
7.近年来,许多中国人出境游选择东南亚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丰富
B.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C.华人多,语言便于沟通
D.对中华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考点】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解答】解:近年来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人们选择东南亚游的理由有:距离较近,其北部与中国的广西、云南两省相接,交通便利,路途耗时短;旅游资源丰富,如自然景观的海岛、热带沙滩、原始森林,人文景观如帝王宫殿、宗教寺塔等具有吸引力;华人华侨多,语言沟通障碍小,有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依据题意.
故选:B.
 
8.下面旅游项目与东南亚不相符的是(  )
A.古刹寺庙拜禅境
B.洁白沙滩欲海风
C.别样风俗添情趣
D.草原驱车追野踪
【考点】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该地区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解答】解:东南亚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亚旅游主要丰富,有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也有古建筑,旅游业发达;但这里没有草原,草原驱车追野踪在东南亚是见不到的景观特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如图是日本各地樱花时间分布图.据图回答9﹣11题.
9.影响日本樱花开放时间不同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降水
C.热量
D.树种
【考点】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洋流因素等;日本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但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各地气候差异显著.日本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夏季太平洋沿岸多雨,冬季日本海沿岸多雪.
【解答】解:从资料得知,日本樱花开花的变化规律是从南向北樱花依次开放,其原因是日本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但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各地气候差异显著,获取的热量也大不相同.
故选:C.
 
10.据图推测日本养蜂人为逐花而行走的路线大致是(  )
A.由北向南
B.由东向西
C.由南向北
D.由西向东
【考点】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洋流因素等;日本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但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各地气候差异显著.日本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夏季太平洋沿岸多雨,冬季日本海沿岸多雪.
【解答】解: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往往不同,太阳辐射的强度也随着发生变化.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日本南部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导致日本樱花从南向北推迟开放,养蜂人为逐花而行走的路线大致与樱花开发的时间一致:由南向北.
故选:C.
 
11.造成日本各地樱花花期在春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解: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各地获得热量不同,因而造成地球各地春天开始的时间和春季长短的差异.纬度越低,春天到来越早,纬度越高,春天开始越迟.根据题意.
故选:C.
 
如图是中南半岛部分地区水稻分布图.据图回答12﹣14题.
12.东南亚将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生长
②劳动力多便于水稻生产
③居民饮食喜食水稻
④人多地少需要高产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东南亚是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的重要产区.
【分析】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也是传统的出口产品.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解答】解:东南亚将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生长,居民饮食喜食水稻,该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
故选:A.
 
13.水稻的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环境.图中能够支撑水稻在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信息是(  )
①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②地处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③多大江、大河下游地势平坦
④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中南半岛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也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其中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解答】解:图中所示东南亚地处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且有热带经济作物甘蔗和椰子分布,说明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气候湿热,适宜种植水稻.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中南半岛是东南亚人口密集区,图中能够支撑该区人口较多的信息是(  )
①丰富的物产
②海陆兼备的位置
③众多河流提供的水源
④北高南低的地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中南半岛地处低纬度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中南半岛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这里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城市、农业集中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
【解答】解:图示地区为中南半岛,这里为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有丰富的热带经济作物;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为当地人们提供充足的水源;该地区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5.下列现象符合印度区域特色的是(  )
①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②最大的天然橡胶、蕉麻产地
③水旱灾害频发
④石油出口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印度的农业及分布.
【分析】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印度是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解答】解: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多水旱灾害,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和蕉麻产地,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出口量最多的地区.
故选:A.
 
16.当印度半岛为旱季时,此时最有可能是(  )
①一月
②七月
③盛行东北季风
④盛行西南季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分析】印度半岛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解答】解:印度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分为旱季和雨季.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到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
故选:A.
 
17.如图显示印度国土面积最小,但耕地面积较大的原因是(  )
国家
耕地总面积(千公顷)
国土面积(万平方千米)
美国
197450
963
澳大利亚
51885
761
中国
95467
960
印度
173320
298
①地形条件优越
②劳动力丰富
③降水、热量充足
④开发历史悠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地形分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解答】解:图中显示印度国土面积最小,但耕地面积较大的原因是地形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印度的高原与平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
故选:A.
 
如图是印度降水和农作物分布图,据图回答18﹣21题.
18.印度西部海岸降水多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考点】南亚的半岛、地形区、河流、国家和首都.
【分析】印度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6月﹣9月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雨季;10月﹣次年的5月,受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为旱季.
【解答】解:印度南部地形区是德干高原,其西部有西高止山脉,印度的西海岸降水多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选:B.
 
19.印度降水和农业分布特点是(  )
①差异性明显
②整体性明显
③受地形影响大
④受纬度影响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分析】印度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解答】解:印度为为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距海远近(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特征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北部山体高大,南部向印度洋敞开,有利于西南季风的进入;湿润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喜马拉雅山南坡成为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地区.
故选:A.
 
20.印度农业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适应农民的种植习惯
B.靠近经济作物加工地
C.利于机械化生产
D.适应气温、降水差异
【考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分析】印度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解答】解: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印度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多雨地区.其次为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以恒河下游的高温多雨地区种植面积最为广大,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故选:D.
 
21.影响印度农业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人均耕地少
B.旱涝灾害频发
C.机械化程度低
D.土壤贫瘠
【考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分析】印度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解答】解: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每年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印度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故选:B.
 
如图是世界最大国家俄罗斯位置图,据图回答22﹣24题.
22.俄罗斯国土辽阔是因为(  )
①跨经度广
②跨东西半球
③跨纬度广
④跨欧亚两大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俄罗斯的领土跨越欧亚两洲.
【分析】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地形分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境内交通以铁路为主,有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解答】解:俄罗斯幅员辽阔,领土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根据题意.
故选:D.
 
23.有同学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做如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
B.位于亚欧大陆北部
C.纬度高,大部分在北纬50°以北
D.国土面积第二大
【考点】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和城市.
【分析】俄罗斯领土170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其工业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解答】解:俄罗斯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故A叙述正确;
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故B叙述正确;
俄罗斯的北部被北极圈穿过,纬度高,大部分在50°N以上,故C叙述正确;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24.从该图解读出的该国自然特征不准确的是(  )
A.有极昼极夜现象
B.冬季寒冷漫长
C.南北地形差异大
D.东西气候差异大
【考点】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和城市.
【分析】俄罗斯幅员辽阔,领土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惟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自给程度高.
【解答】解:俄罗斯北部被北极圈穿过,有极昼极夜现象,故A叙述正确;
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故B叙述正确;
俄罗斯东西部地形差异大,东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故C叙述错误;
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东西气候差异大,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3月25日,第二届中俄经贸合作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议探讨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性.据此回答25﹣26.
25.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中,俄罗斯的优势体现在(  )
A.石油、天然气资源
B.农产品
C.日用消费品
D.计算机软件
【考点】俄罗斯的煤、铁、石油、森林资源.
【分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为俄罗斯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俄罗斯工业发达,其工业特点是重工业发达,俄罗斯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该国轻工业薄弱.
【解答】解: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等,俄罗斯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较落后.
故选:A.
 
26.下面是某同学对两国的经济合作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B.合作联系,互利共赢
C.资源共享,消除差异
D.优化配置,共同发展
【考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经济全球化已成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解答】解:两国的经济合作可以资源共享、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优化配置,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消除差异”不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如图是俄罗斯矿产资源、交通分布图.据图回答27﹣30题.
27.关于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和枢纽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欧洲、亚洲分布不平衡
B.欧洲稠密
C.亚洲稀疏
D.亚洲部分呈放射状
【考点】亚洲的河湖.
【分析】俄罗斯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管道运输都很发达.货运交通运输以铁路和管道为主.铁路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欧洲部分较为密集.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贯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解答】解:俄罗斯运输线路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比亚洲部分铁路稠密,横跨俄罗斯东西有“第一亚欧大陆桥”之称的重要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俄罗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选项A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8.与日本工业区沿海分布不同,俄罗斯工业区分布在内陆,其主要原因是(  )
A.内陆铁路交通发达
B.矿产资源分布在内陆
C.海运条件较差
D.内陆气候更温暖
【考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
【解答】解:俄罗斯工业区多靠近矿产资源分布区,因为其矿产资源分布在内陆,所以俄罗斯工业区分布在内陆;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9.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修建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南部地势平坦,修建容易
B.南部资源丰富,运输量大
C.南部工业中心多,运输需求大
D.南部人口稠密,客运需求大
【考点】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和城市.
【分析】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自给程度高.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南部山区修建,原因在于:南部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城市多,纬度低,气温高,适合修建铁路;北部纬度高,有冻土层,不易修建铁路.
【解答】解: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南部山区修建,原因在于: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南部工业中心多,运输需求大,人口、城市多,纬度低,气温高,适合修建铁路;北部纬度高,有冻土层,不易修建铁路,选项BC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
 
30.俄罗斯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
①东欧平原
②中西伯利亚高原
③西西伯利亚平原
④东西伯利亚山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俄罗斯的煤、铁、石油、森林资源.
【分析】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自给程度高.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金、铜、铅、锌、镍、钴、钾盐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重工业发达.
【解答】解:读图可知,俄罗斯的石油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上.俄罗斯最大的油田秋明油田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第二巴库是俄罗斯主要的石油产地,位于东欧平原上.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是亚洲地形分布与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问题.
(1)亚洲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原是 青藏高原 .
(2)亚洲平原的分布规律是 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 .
(3)下列对亚洲地形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 (多项选择).
A.以高原山地为主
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地势起伏大
D.地形复杂多样
(4)图一中表示纵向剖面的是 图一乙 ,(图一甲或图一乙),该剖面图大致沿东经 80° (60°、80°、100°、120°).
(5)阅读剖面图能够很好地观察: AB (双项选择).
A.地表起伏状态
B.每一处的具体高度
C.几种地形类型
D.每一种地形的大小.
【考点】亚洲的地形、地势及其影响;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亚洲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解答】解:(1)亚洲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原是青藏高原,该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2)亚洲平原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
(3)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亚洲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多样;
(4)图一中表示纵向剖面的是图一乙,该剖面图大致沿东经80°;
(5)阅读剖面图能够很好地观察地表起伏状态和每一处的具体高度.
故答案为:(1)青藏高原;(2)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3)ABCD;(4)图﹣乙;80°;(5)AB.
 
32.小明与同学们利用东南亚相关资料探究该地人文现象和环境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一、探究东南亚独特的风俗民情的成因
(1)中南半岛多数国家都有过泼水节的习俗,每年4月13日到15日连续三天是该地居民相互泼水,以表祝福的节目.对照气温降水柱状图说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探究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
(2)据图说出东南亚城市的分布特征.
(3)中南半岛这种城市分布规律的原因和带来的弊端各是什么.
有利条件:① 交通运输方便 ,② 水源充足 ,③ 地形平坦 .
弊端:① 水污染严重 ,② 易发洪涝灾害 ,③过量取水破坏水循环和更新
三、结论
(4)通过探究,小明和同学们得出如下结论.请选出正确的 ABCD (多项选择).
A.气候是影响民俗习惯要素之一
B.水源决定着城市聚落的形成
C.交通条件影响着城市聚落的发展
D.地形决定着城市聚落的形态
四、迁移应用
(5)下列事物在东南亚可以见到的是 ABC (多项选择).
(6)2016年以来和湄公河水位降至90年最低,越南、老挝、泰国等国正遭遇不同程度的缺水危机,3月15日至4月10日中国境内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缺水的原因主要是: 降水少 .
【考点】东南亚主要国家和首都.
【分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年季变化大.
【解答】解:
(1)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月份正值夏季,炎热干燥,泼水可以降温增凉;
(2)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之一,东南亚众多河流的下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是农业、人口、城市比较集中的地区.
(3)东南亚城市沿河分布:
有利条件:
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河流是水运通道,为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提供方便;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城市工业、生活取水方便;河流沿岸风景优美等.
弊端:
如果城市生活、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最终会导致生态环境失衡;河流汛期会引发城市水灾等.
(4)通过上述分析可已看出,气候是影响民俗习惯要素之一,水源决定着城市聚落的形成,交通条件影响着城市聚落的发展,地形决定着城市聚落的形态;这四点都影响着城市和人口的分布;
(5)读图可知,水上市场位于泰国曼谷;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在气候炎热多雨的东南亚地区,当地民居为适应气候特点,建造了通风防潮的高脚屋;世界主要滑雪场分布于北美洲和欧洲,两洲隔大西洋.世界滑雪场的分布受气候、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故选项ABC符合题意;
(6)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年季变化大,易形干旱洪涝灾害.3月15日至4月10日正值炎热干燥季节;故缺水.
故答案为:
(1)此时炎热干燥,泼水可以降温增凉;
(2)沿河分布;
(3)交通运输方便;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水污染严重;易发洪涝灾害;
(4)ABCD;
(5)ABC;
(6)降水少.
 
3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地图
材料二:4月16日,日本九州岛发生里氏7.5级地震,以后多次发生余震.
材料三:日本粮食的自给率约为40%,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材料四: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日本每年对华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20%,两国经贸合作联系较为密切.
(1)据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
(3)有同学对日本每年需大量进口粮食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 .
A.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少
B.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产量不稳定
C.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D.气候寒冷,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4)日本工业沿海分布的原因是 原料靠进口,产品靠出口 .
(5)日本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基础是利用各自的优势,试分析各自发展经济的优势中国优势: 市场、劳动力、资源 ,日本优势: 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信息 .
(6)近年来,日本加速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对其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减少本国污染
B.节约运输费用
C.克服过度依赖进口的缺陷
D.帮助他国发展经济.
【考点】日本的主要岛屿、地震带、火山和城市;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从图中看出,日本大部分位于东经130°﹣145°,北纬30°﹣45°;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是个岛国.
(2)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于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不稳定,所以多火山、地震.
(3)日本每年需大量进口粮食,原因在于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少.
(4)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运输便利,便于进口原料,输出产品.
(5)日本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基础是利用各自的优势,中国的优势表现在市场、劳动力、资源等方面;日本的优势表现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
(6)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速海外投资,可以减少本国污染,节约运输费用,克服过度依赖进口的缺陷,占有海外庞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低价优质的海外原材料和矿产等资源.
故答案为:(1)日本大部分位于东经130°﹣145°,北纬30°﹣45°;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是个岛国;(2)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3)A;(4)原料靠进口,产品靠出口;(5)市场、劳动力、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信息;(6)D.
 
第15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