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探究与实践《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1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本节课题: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案例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培养分析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保护意义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与特点 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的矛盾与协调 针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采取差异化保护措施 激发农村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与参与意识
六字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讲授
(10分钟) 复习第四章《世界的居民与文化》重要知识点: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三大宗教分布 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 引入新课: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图片,提出问题"这些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 讲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跟随教师回顾知识点,回答提问 观察图片,思考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记录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 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激发学习兴趣 奠定知识基础
分组讨论
(议课)
(25分钟) 任务名称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任务一:
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将全班分为6组,每组4-5人 提供资料卡片和模板 指导学生撰写文化遗产介绍词 组织小组展示每组选择2处我国世界文化遗产 模仿示例撰写介绍词 小组代表分享成果培养资料收集能力 了解我国文化遗产 锻炼表达能力任务二: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分配文化遗产保护案例 提供讨论问题框架 解释专业术语 组织辩论"保护优先还是开发优先"分析案例中的保护问题 讨论现有保护措施效果 提出改进建议 参与小型辩论培养问题分析能力 理解保护措施多样性 训练辩证思维任务三:
探讨保护意义将6组合并为3大组 提供演讲角度建议 给予语言表达指导 组织演讲比赛围绕主题准备演讲 结合案例说明观点 代表小组进行演讲 参与投票评选深化保护意识 锻炼综合表达能力 培养责任感
知识拓展
(5分钟) 介绍本省或附近的世界文化遗产 展示青少年参与保护的案例 讲解现代科技在保护中的应用 提问"我们能为保护做什么?" 了解身边的遗产 思考青少年参与方式 认识科技保护手段 分享个人行动想法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激发参与意识 拓宽知识视野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思维导图总结本课要点 播放文化遗产宣传片片段 号召学生成为小小保护者 跟随回顾知识要点 观看宣传片 思考个人行动承诺 强化知识结构 情感升华 引导实践
板书设计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一、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
· 中国57项(截至2023)
· 示例:故宫、长城、莫高窟二、保护措施· 技术保护(修复、数字化)
· 管理保护(限流、分区)
· 法律保护(立法、规划)三、保护意义· 历史传承
· 文化认同
· 经济发展
· 人类未来四、我们怎么做· 了解学习
· 文明参观
· 宣传倡导
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度:观察农村学生在讨论和演讲中的表现,是否因基础差异导致参与不均衡 内容适配性:案例和语言是否适合农村学生认知水平,是否需要更多本土化案例 时间分配:三个任务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活动顺序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反馈和作业,评估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程度 改进方向:考虑增加实地考察环节或邀请文化保护工作者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