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2、《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2、古诗三首 单元 四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教材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学习 目标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2.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难点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林升的《题临安邸》,体会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今天让我们学习《古诗三首》的第3首诗,继续体会诗人的爱国热情。 板书: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及背景 生平介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他的诗文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主要作品:《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设计意图:设计“题解”这一环节,让学生们了解背景,能提高他们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 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能力,这也是对自主学习的培养。】
四、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师: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示课件) ⑴师:“不拘一格”什么意思 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 生: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了解写作方法,有助于指导他们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课后查找与三首古诗相关的历史资料。 【设计意图:设计拓展延伸这个环节,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积累。】
【板书设计】 万马齐喑 己亥杂诗 不拘一格降人 九州生气
教学反思
1.这首诗是爱国诗,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2、《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Jì zǔ yān xūn hánɡ zhōu
( ) ( ) ( )
Jū shù nǎi shì
( ) ( )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
2.家祭无忘告乃翁。( )
3.西湖歌舞几时休。( )
4.九州风气恃风雷。( )
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内容填空。
1.《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通过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
五、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王师”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你知道的一首有关爱国的诗分享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祭祖 烟熏 杭州 拘束 乃是
二、1.本来。 2.你的。 3.停止。 4.依靠。
三、1.人死了本来什么都不知道了,但可悲的是看不见国家统一。
2.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四、宋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林升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清 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1.国家的军队 2.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爱国,希望国家统一。
六、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12.古 诗 三 首
第三课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
上
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林升的《题临安邸》,体会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今天让我们学习《古诗三首》的第3首诗,继续体会诗人的爱国热情。
助学资料
生平介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他的诗文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1792—1841)
主要作品:《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题材极为广泛。本课学习的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家人,在往返途中将所见、所闻、所感融于笔尖写成这组诗。
《己亥杂诗》不止一首
字词乐园
己亥 抖擞 有恃无恐
己亥 抖擞 有恃无恐
sǒu
hài
shì
我会读
亥
我会写
(辛亥)
恃
(恃才)
哀
(哀伤)
拘
(拘留)
结构:独体结构
组词:亥时 乙亥
造句: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农历辛亥年。
hài
部首:
亠
书写指导:整体要舒展,两撇方向差不多,第一撇比第二撇长。
点击播放
重点字讲解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自恃 凭恃
造句:他自恃聪明,不好好学习,结果考得很不理想。
shì
部首:
忄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忄”的两点左低右高。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中下结构
组词:哀思 哀鸣
造句:面对不幸,我们不能过分哀伤,而应该坚强乐观。
āi
部首:
亠
书写指导:一点一横下面是“口”,要写得稍扁。捺要舒展。
点击播放
亥
哀
注意红色部分,不要写错哦
这里是长点
笔画不要写到“口”里面
1.九州:中国。
2.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3.恃:依靠。
4.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
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5.究:终究,毕竟。
6.抖擞:振作精神。
7.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拘,拘泥。
格,格局。
解词义
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读出节奏。
初读感知
/
/
/
/
/
/
/
/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想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
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吗?
究: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哀:
终究。
悲哀。
品读鉴赏
风雷:
狂风和霹雳。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暗喻
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
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万马齐喑”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作者为什么说它“可哀”?
作者描写“风雷”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作者借“风雷”尖锐猛烈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想要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表明诗人期盼一场疾风惊雷,打破在清朝统治下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那么多的马聚在一起,没有一个发出声音,就像令人压抑的社会,在作者看来,社会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因此作者说这种局面“可哀”。
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天公:
老天爷。
重:
重新。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你对这两句诗有什么体会?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期望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爱国情怀。
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局限于一定的规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暗指当时的统治者。
表明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旧制度,用多种方式选拔优秀人才,以改变沉闷腐朽的社会局面。
如何读出这首诗的感情?
读本诗时,要以“劝”的语气,读出语重心长之感。读第一句时,气势要足;第二句要读出凄凉之感;读第三句和第四句时,要读出恳切的语气。
《己亥杂诗》通过描写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等恢宏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主旨提炼
《己亥杂诗》中的“己亥”表示年份,说明这首诗是诗人在己亥年所作。这一年诗人已48岁,因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辞官离京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此诗约是诗人在南北往返途中所作。
课后作业
课后查找与三首古诗相关的历史资料。学习任务单
12《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2《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有感情朗读、背诵《己亥杂诗》。 2.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语文园地”,了解古诗硬笔书写的两种行款,并能正确书写。
课前学习任务
自主预习《己亥杂诗》,并查找相关资料。
课上学习任务
结合资料,读懂《己亥杂诗》这首诗的题目。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再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三、按照“书写提示”要求自主书写古诗。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己亥杂诗》。
推荐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