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7 14: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青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年9月8日上午9时零7分,第19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杭州西湖景区正式开始,上午10时50分许,首日传递收火仪式在“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举行,历时约1小时43分,全程5.2公里。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小时43分是时刻
B.5.2公里是火炬传递的位移
C.在研究火炬传递的轨迹时不可以把火炬看作质点
D.火炬沿水平直线匀速前进时,运动员对火炬的静摩擦力竖直向上
2.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可能先减小后反向增大
C.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其加速度一定改变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为负,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能为正
3.一个羽毛球以大小为8m/s的速度水平向左撞击球拍,与球拍作用0.01s后,以大小为9m/s的速度水平向右飞出,羽毛球在与球拍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水平向左 D.,水平向右
4.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刹车过程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B.汽车在0-6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48m
C.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10m/s D.汽车在第4s内和第5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5.在机器人大赛的会场上,一个机器人沿水平直轨道运动,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其中t0时刻机器人开始运动,DE是一段倾斜的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在t2时刻的加速度最大
B.机器人在t2时刻向相反方向运动
C.t1~t2时间内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于
D.t3~t4时间内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
6.下列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C.绳子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7.木块A、B分别重60N和8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0,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3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F=4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板B上,如图所示,则F作用后木板A、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
A.18N,16N B.12N,16N
C.18N,24N D.12N,24N
8.“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停车让行。已知汽车以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汽车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9.“笔搁”又称“笔架”,即架笔之物,是中国传统文房常用器具之一。如图所示,毛笔的一端A架在笔搁上,另一端B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笔B端对桌面的压力沿竖直向下的方向
B.毛笔B端对桌面的压力沿垂直于毛笔笔杆斜向下的方向
C.毛笔受到笔搁的支持力沿垂直于毛笔笔杆斜向下的方向
D.毛笔受到笔搁的支持力是由于笔搁发生形变引起的
10.如图所示,在小车的运动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为了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在小车上安装了一个宽度为的遮光条,现让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0.020s、0.010s,小车从光电门到的时间为0.20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经过的速度为0.5m/s B.小车经过B的速度为1.5m/s
C.小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D.光电门A、B间距离为
11.甲、乙两小车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往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知(  )
A.甲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6 s末乙追上了甲
C.在乙追上甲之前,甲、乙两车的最远距离为10 m
D.第8 s末甲、乙两车相遇,且离出发点的距离为32 m
12.甲、乙两辆汽车在公路上一前一后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行驶速度都为,为了安全,他们行驶至某路口时都恰好减速至,然后都以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已知两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都为,在甲车到达路口时乙车恰好开始减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减速过程的时间间隔都为
B.两车在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都为
C.两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的车距为
D.乙车到达路口时,甲车离路口的距离为
三、实验题
13.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 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2)若认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打计数点C、E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C = m/s,vE = m/s,据此可以求出小车从打计数点C到打计数点E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a = m/s2。(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14.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和弹簧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2)为了用弹簧测定两木块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
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你认为方案 填“甲”或“乙”更合理。
甲方案中,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和。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的示数为,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四、解答题
15.如图所示,一质量的斜面置于水平地面上,斜面对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斜面.
(1)求拉力F=8N时,斜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求拉力F=15N时,斜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当斜面的速度大小达到v=10m/s时撤去拉力,此后斜面以大小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求撤去力F后,斜面运动的最大距离.
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第内的位移比第内的位移多,求:
(1)物体在内的位移;
(2)第7秒内的平均速度。
17.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A在后,B在前。当它们相距x0=12m时,A正以vA=16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vB=20m/s向右,它以做匀减速运动,求:
(1)A未追上B之前,两车的最远距离为多少?
(2)若vA=10m/s,其他条件不变,求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
18.气球下面用细线吊着一个小球,从地面由静止释放后一起加速上升,速度达到时,吊着小球的细线恰好断开,断开瞬间小球速度不变,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求:
(1)前内小球的加速度;
(2)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3)从细线断开到落地过程小球的平均速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D C C B A AD AD
题号 11 12
答案 CD ABC
13.(1)C
(2) 0.479 0.640 0.805
【详解】(1)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 V以下的交流电源。故A错误;
B.实验过程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否则在纸带上留下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处理和减小误差。故B错误;
C.打点的时间间隔取决于交流电压的频率,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故C正确;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越小,即物体运动的越慢。故D错误。
故选C。
(2)[1][2]打计数点C、E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分别为

[3]据此可以求出小车从打计数点C到打计数点E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14. 甲
【详解】(1)[1]弹簧劲度系数由图像的斜率可得
(2)①[2]由图示实验可知,甲方案中拉动物体A,不需要控制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弹簧测力计静止,便于弹簧测力计读数;乙方案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A,需要控制A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难于控制A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方面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难于准确读数,因此甲方案更易于操作。
②[3]由题意可知,在甲方案中,两物体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即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两物体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即
由公式
得,动摩擦因数
15.(1)8N;(2)10N;(3)20m.
【详解】(1)若斜面已经滑动,则斜面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μmg
解得:f=10N
故当力F=8N时,因F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可知斜面受到静摩擦力,其大小为8N,
(2)当力F=15N时,因F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可知斜面受到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10N.
(3)由运动学公式有2ax=v2,解得此后斜面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20m;
16.(1)
(2)
【详解】(1)根据题意,由逐差法可得
其中

解得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题意,由运动学公式可得,物体在5s内的位移为
(2)物体在的速度为
物体在的速度为
则第7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17.(1)
(2)
【详解】(1)设经过时间两车速度相同,此时相距最远,则有
解得
此过程A的位移为
B的位移为
则A未追上B之前,两车的最远距离为
(2)若,B匀减速到停止的时间为
在10s内B运动的位移为
在10s内A运动的位移为
因为
即B停止时A还没有追上B,则A追上B的时间为
18.(1)6m/s;方向竖直向上
(2)120m
(3);方向竖直向下
【详解】(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有
方向竖直向上;
(2)根据位移的计算公式有
竖直上抛的高度为
小球落地前的整个过程,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3)减速上升的时间为
自由落体时间为
解得
小球从细线断开到落地过程时间为
从细线断开到落地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平均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