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分层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分层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6 14:1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A.时间差异 B.昼夜交替 C.形成四季 D.昼夜现象
2.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3天后,梦天实验舱顺利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天宫”梦想,从神话一步步变成现实。读地球公转示意图,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 B.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此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 D.此时地球公转至b、c之间
6月初,我们收获了沉甸甸的麦穗。下图是某同学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作的小麦生长阶段与相应位置的标注。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标注位置明显有误,需要修改的是(  )
A. 小麦返青 B. 小麦抽穗
C. 小麦收获 D. 小麦播种
5.小麦播种、返青、抽穗、收获具有季节性特点。季节的变化反映了(  )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地球的大小 D. 地球的形状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办。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该运动会举办期间,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上的(  )
A. 甲段 B. 乙段
C. 丙段 D. 丁段
7.该运动会举办期间,成都(  )
A. 正值秋季
B. 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C. 昼长夜短
D. 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
8.下图为太阳光照和地球上的温度带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地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的现象
B.②④两地季节相反
C.③地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D.④⑤两地以南极圈为界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图1和图2,完成9~10题。
 
9.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描述错误的是(  )
A.丁地的经纬度位置是(20°S,160°E)
B.甲地在丁地的东南方
C.若图1中虚线为晨昏线,当虚线处迎来日出时,图中四地处于夜晚的只有乙地
D.甲地位于中纬度、西半球、南温带
10.结合图1、图2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①段位置时,此时甲地昼短夜长
B.石家庄的同学参加中考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夏至附近
C.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③段位置时,澳大利亚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D.当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④段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正朝北移动
1.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月有阴晴圆缺
B.早、中、晚看见操场上旗杆的影长不一样
C.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
D.贵港市中考期间昼长于夜
下图为某节气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此时,太阳直射在(  )
A.南回归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3.该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北京时间2023年2月10日00时16分,我国神舟十五号(由酒泉基地发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全部完成出舱任务。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据此完成4~6题。
4.地球公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南向北
5.宇航员出舱活动期间,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甲到乙之间 B.乙到丙之间
C.丙到丁之间 D.丁到甲之间
6.此日,常州昼夜情况是(  )
A.昼短夜长,昼将越来越长 B.昼短夜长,昼将越来越短
C.昼长夜短,昼将越来越长 D.昼长夜短,昼将越来越短
7.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上午10时15分在北京(40°N)天安门广场举行,这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京属于五带中的(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地处于________(选填“低”“中”或“高”)纬度。
(2)地球公转至乙位置时,节气是________,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3)2022年10月16日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此时地球公转至图2中(  )
A.甲和乙之间 B.乙和丙之间
C.丙和丁之间 D.丁和甲之间
(4)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海南省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
B.天安门广场一年之内每日升旗时间不同
C.学校教学楼的正午影子夏季比冬季长
D.太阳每日东升西落
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认知】
(1)图1中B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区域认知】
(2)图1中B点在D点的________方向。
【区域认知】
(3)下列关于图1中D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低纬度 B.比C点先看到日出
C.四季变化分明 D.有阳光直射现象
【综合思维】
(4)读图2,说出1月13日地球运行到图中的____和____之间,河南省漯河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C 解析:随着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的差异,A、B两项错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C项正确;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导致的,D项错误。故选C。
2.C 解析:读图可知,①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1日前后)之间,②位于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③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④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和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据材料可知,10月26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③。故选C。
3.A 解析:2022年10月3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继续向南移动;此时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地球位于图中c所示的秋分日与d所示的冬至日之间。故选A。
4. C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冬小麦在秋分之后播种,春分之前小麦返青,五一前后小麦开始抽穗,6月初收获。读图可知,图中的小麦收获已经接近秋分,不是6月初了,明显有误,需要修改。故选C。
5. B 解析: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产生四季的变化,B项正确。季节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无直接关系,A、C、D三项错误。故选B。
6. B 解析:该运动会举办时间为7月28日至8月8日。由图可知,乙段日期在6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该运动会举办时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故选B。
7. C 解析:6—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该运动会举办期间成都正值夏季,A错误;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影子最长,该运动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距离太阳直射点近,影子短,B错误;从3月21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日前后至次年的3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C正确;成都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6月21日前后),D错误。故选C。
8.C 解析:①地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①地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的现象,A项正确;②地位于北半球,④地位于南半球,两地季节相反,B项正确;③地位于赤道,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C项错误;④地是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⑤地是南寒带,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④⑤两地以南极圈为界,D项正确。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C。
9.C 解析:图1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中相邻两条纬线相差10°,丁地的纬度为20°S;此图为南半球的局部经纬网图,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逐渐增大的为东经,则丁地的经度为160°E。A项正确。在经纬网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甲地在丁地的东南方,B项正确。若图中虚线为晨昏线,当虚线处迎来日出时,乙地位于晨昏线东方,为白昼;四地中处于夜晚的是甲、丙、丁三地,C项错误。甲地的经纬度位置是(50°S,170°E),位于中纬度、西半球、南温带,D项正确。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C。
10.B 解析: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①段位置时,即从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位于南半球的甲地昼长夜短,A项错误。石家庄的同学参加中考的时间为6月21—23日,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夏至附近,B项正确。当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③段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国家,该国家的昼夜情况为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C项错误。当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④段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正朝南移动,D项错误。故选B。
课后提升
1.D 解析:月有阴晴圆缺,主要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转产生的,与地球公转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导致的,一天当中,太阳的高度不同,旗杆的影长会发生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C项不符合题意;贵港市中考期间昼长于夜,这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的变化,D项符合题意。故选D。
2.C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C项正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A项错误;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D项错误。故选C。
3.B 解析: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节气为夏至(6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故选B。
4.A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选A。
5.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出舱时间为2月10日,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和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即图中的丁到甲之间。故选D。
6.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北半球移动,故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故选A。
7.C 解析:北京位于40°N,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故选C。
8.(1)低 (2)夏至 昼长夜短 (3)C (4)B
9.(1)(60°N,30°E) (2)西北
(3)C (4)d a 昼短夜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