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气温的变化 分层练(含解析)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气温的变化 分层练(含解析)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6 14:3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
1.下图中的装置是为了观测(  )
A.气温 B.降水 C.风向 D.气压
2.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  )
A.2次 B.1次 C.4次 D.3次
读某校地理气象兴趣小组观测一天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状况图,完成3~4题。
3.图中能正确表示14时气温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地当天气温日较差和日平均气温分别为(  )
A.10 ℃、10 ℃ B.12 ℃、12 ℃
C.8 ℃、15 ℃ D.15 ℃、8 ℃
读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5.该日最高气温大致出现在(  )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6.这天气温日较差约为(  )
A.9 ℃ B.8 ℃
C.3 ℃ D.25 ℃
小鹏同学在元旦观测某地的气温日变化,下表是他记录的气温数据。读表,完成7~8题。
时刻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10 -9 K -8
7.小鹏在测量气温时,主要使用的工具是(  )
A.秒表 B.气压计
C.温度计 D.指南针
8.填表记录时,有一个值小鹏记为K,则K值有可能为(  )
A.-5 B.-9 C.-10 D.-8
1.读图,下列关于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最低气温出现在4时左右
B.乙图表示南半球某地气温状况
C.甲图气温日较差为5 ℃
D.乙图反映了热带某地气温变化情况
读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2~4题。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时左右 B.14时左右 C.子夜前后 D.日出前后
3.这一天建湖县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
A.12 ℃ B.26 ℃ C.38 ℃ D.64 ℃
4.下列关于这一天建湖县所处的天气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
A.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 B.学生放暑假
C.农民正在进行春耕生产 D.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百叶箱1个、温度计1个、手电筒1个、数据记录及绘图工具等1套。
材料二:下图为某日4次气温观测记录图。
(1)按照测定气温的要求,应将________(测量气温的仪器)放到百叶箱内(该仪器离地面1.5米);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被称为__________;当天最高气温约为________。
(2)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__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__。
6.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通常用气温曲线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读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图1)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综合思维】
(1)气温的日变化: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约为________,最低气温约为________。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该地图示的气温日较差大约为________(取整数)。
(2)气温的观测:气温观测的仪器要放置在百叶箱中,百叶箱能够让_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自由流通,防止________(选填“太阳”或“月球”)对仪器的辐射,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________。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A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装置是测量气温的百叶箱,该装置内的温度计离地面的高度是1.5米,并且要放在通风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测量气温。故选A。
2.C 解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故选C。
3.B 解析:根据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观察图中温度计可知,②所示的温度最高,所以是14时的气温。故选B。
4.A 解析:该地的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15 ℃-5 ℃=10 ℃;该地当天的日平均气温为(5 ℃+15 ℃+8 ℃+12 ℃)÷4=10 ℃。故选A。
5.C 解析:读图可知,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为33 ℃;最低气温出现在4时左右,为25 ℃。故选C。
6.B 解析:气温日较差就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所以该日的气温日较差=33 ℃-25 ℃=8 ℃。故选B。
7.C 解析: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因此小鹏在测量气温时,主要使用的工具是温度计。故选C。
8.A 解析: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K值是14时出现的温度,因此K值要高于其他时间点的温度。故选A。
课后提升
1.A 解析:读图可知,甲图最低气温出现在4时左右,A正确;乙图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表示北半球某地气温状况,B错误;甲图中最高气温约为31 ℃,最低气温约为24 ℃,气温日较差约为7 ℃,C错误;乙图最低气温在0 ℃以下、-10 ℃以上,最高气温在30 ℃以下、20 ℃以上,为温带某地气温变化情况,D错误。故选A。
2.B 解析:读图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故选B。
3.A 解析:读图可知,这天的最高气温约为38 ℃,最低气温约为26 ℃,气温日较差约为12 ℃。故选A。
4.C 解析:读图可知,建湖县这一天的最低气温约为26 ℃,最高气温约为38 ℃,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学生放暑假、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这些是符合夏季天气状况的,排除A、B、D。故选C。
5.(1)温度计 日平均气温 15 ℃
(2)14时(或午后2时) 日出前后
解析:(1)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应将温度计放到百叶箱内(该仪器离地面1.5米);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被称为日平均气温;读图可知,当天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气温约为15 ℃。(2)读图可知,一天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或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6.(1)6 ℃ -5 ℃ 11 ℃
(2)空气 太阳 准确
解析:(1)观察图1可知,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高气温约为6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低气温约为-5 ℃;该地的气温日较差大约为11 ℃。(2)气温观测仪器一般放在百叶箱中,这样能够让空气自由流通,防止太阳对仪器的辐射,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