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分布
1.下列关于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升高
B.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C.赤道气温高,两极气温低
D.夏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2.下列关于等温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等温线闭合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B.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C.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
D.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大
3.下列符合北半球夏季等温线分布的是( )
A B
C D
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
B.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6~7题。
6.据图可知,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 )
A.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B.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C.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渐降低
D.从山顶向山麓地带逐渐降低
7.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围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8.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等温线平直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半球地势较低
B.南半球海洋面积广
C.北半球地势较高
D.北半球全是陆地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
B.从内陆地区向沿海递减
C.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
D.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递减
2.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势高低
C.地形类型 D.植被状况
下图是衡阳市某学校学习小组所做“影响气候的因素”分组及其数据记录。读图,完成3~4题。
3.此实验验证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运动
C.海陆的分布 D.地表的起伏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B.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C.白天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D.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读某地等温线图,完成5~6题。
5.图中的低温中心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下列关于图中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4 ℃
B.③地气温大于-2 ℃
C.①②③④四地中,气温差异最小的地方是④地
D.①②③④四地中,气温差异最大的地方是②地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内容: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
探究资料: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综合思维】
(1)观察从低纬度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气温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区域认知】
(2)观察北半球20 ℃等温线,该等温线在太平洋与北美洲交界处有明显弯曲,说明同纬度的____________气温不相同,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综合思维】
(3)等温线闭合为高温中心或低温中心。判断图中甲处为__________中心,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C 解析: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排除A项;纬度越高,获得的太阳热量越少,气温越低,排除B项;气温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气温高,两极气温低,C项正确;同纬度的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排除D项。故选C。
2.D 解析:等温线闭合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A项正确;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受纬度影响大,B项正确;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C项正确;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D项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
3.C 解析: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由此可知,B图、C图位于北半球,排除A、D两项;同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由此可知,B图表示的是冬季,C图表示的是夏季,排除B项,C项正确。故选C。
4.C 解析: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可读出,①地气温为10~15 ℃,②地气温为5~10 ℃,③地气温为15~20 ℃,④地气温为20~25 ℃,所以①>②、②<③、③<④、①<④。故选C。
5.A 解析:该图的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说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①和②大致在同一纬度,①的气温高于②,说明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可判断出此时为夏季。故选A。
6.B 解析:由图可知,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说明北半球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故选B。
7.B 解析:由图可知,甲区域为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该区域由于海拔高,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所以影响甲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因素主要是地形。故选B。
8.B 解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一纬度上,陆地和海洋的温度是不同的,受此影响,北半球地势高低悬殊,海陆交错分布,使得北半球等温线曲折;南半球地形比较单一,以海洋为主,所以,南半球的等温线要比北半球等温线平直。故选B。
课后提升
1.D 解析: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阳辐射逐渐减弱,获得的热量逐渐减少,气温逐渐降低。读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故选D。
2.A 解析:由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纬度高的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相反,纬度低的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A项正确;地势高低、地形类型、植被状况都不是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排除B、C、D三项。故选A。
3.C 解析:由图可知,白天干沙土气温高于清水,夜晚干沙土气温低于清水,此实验验证影响气候的因素是海陆的分布,C项正确;此实验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表的起伏无关,A、B、D三项错误。故选C。
4.D 解析:由图可知,干沙土气温日较差为19 ℃,清水气温日较差为10 ℃,表明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D项正确;图中实验不能反映海拔和纬度对气温的影响,A、B两项错误;图中白天干沙土气温高于清水,表明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C项错误。故选D。
5.A 解析:由图可知,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度差为2 ℃,图中①地等温线闭合,且气温数值为图中最低,为低温中心,A项正确;图中②地气温为-8~ -6 ℃,等温线密集,不是闭合等温线,不是低温中心,B项错误;③地气温为-4~-2 ℃,不是闭合等温线,不是低温中心,C项错误;④地气温为-4 ℃,不是低温中心,D项错误。故选A。
6.D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2 ℃,A项错误;③地气温为-4~-2 ℃,B项错误;③地等温线最稀疏,气温差异最小,C项错误;②地等温线最密集,气温差异最大,D项正确。故选D。
7.(1)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纬度位置
(2)海洋与陆地 海陆分布(海陆位置)
(3)低温 甲处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解析:(1)由图可知,从低纬度到两极地区,气温变化的规律是逐渐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2)由图可知,北半球20 ℃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交界处有明显的弯曲,这说明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相同(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3)由图可知,图中甲处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形成低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