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变化
1.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降雨
B.降水是指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
C.有云必定有雨,有雨必定有云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读北半球四个城市的降水柱状图,完成2~3题。
2.四个城市降水共同点是( )
A.集中在冬季 B.集中在夏季
C.全年多雨 D.全年少雨
3.年降水量最多的城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五次降水过程,并记录了降水量。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1 100毫米。据此完成4~5题。
本月降水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降水日期 5日 7—8日 11日 15—27日 29日
降水量/毫米 15 21 25 153 41
4.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
A.1 100毫米 B.255毫米 C.41毫米 D.51毫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B.该地当月处于旱季
C.该地当月中下旬持续降水时间长
D.该地当月第2次降水的强度大
降水的分布
6.下列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都比较丰富
B.南、北回归线大陆东西两岸地区降水都比较少
C.中纬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比较少
D.两极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仍有大片的冰川、冰山分布
读亚欧大陆轮廓图,完成7~8题。
7.上图所示的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①③两地降水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地球的形状 D.人类活动
1.下列地区降水较少的是(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大陆西岸
C.中纬度沿海 D.回归线大陆东岸
学完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之后,四位同学结合亚欧大陆的纬度和海陆分布情况,绘制了甲、乙、丙、丁四幅亚欧大陆降水地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能够正确表示亚欧大陆降水地区分布情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中没有反映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
A.世界年降水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B.中纬度地带,大陆内部降水少
C.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图1)和甲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地年降水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②地。结合图中赤道附近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可知,在③地可能见到的自然景观是( )
A B C D
(2)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其对应图1中的____(填序号)地。
(3)图1中,④⑤⑥三地相比,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人类活动
5.阅读太原、罗马、新加坡三地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和伦敦某年的各月降水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太原 罗马
新加坡 伦敦
伦敦某年各月降水量表
月份 1 2 3 4 5 6
降水量/毫米 60.0 43.3 40.1 40.6 51.8 60.1
月份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67.8 68.9 58.7 67.8 69.9 58.1
【综合思维】
(1)根据伦敦某年各月降水量表,在上图中把伦敦的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整。
(2)太原年降水量季节变化____,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季,____月和____月降水最多。
(3)罗马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降水____,夏季降水____。
(4)新加坡月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有____个月,年降水量在______毫米以上,说明该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伦敦各月降水量分布比较________,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D 解析: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A、B两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降水形成的条件推断,有雨必定有云,但有云未必有雨,C项错误。故选D。
2.B 解析:北半球的6、7、8月是夏季,12、1、2月是冬季。读图可知,甲城市和乙城市降水最多的是7、8月,丙城市降水集中在4—8月,丁城市降水集中4—9月。所以,四个城市降水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故选B。
3.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雨季最长、年降水量最多的城市是丁;年降水量最少、雨季最短的城市是甲。故选D。
4.B 解析:每个月的降水量是这个月每一次降水量的总和,通过计算可得,该地当月降水量为255毫米。故选B。
5.C 解析: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雨量器和量筒,A项错误;该地当月降水量为255毫米,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说明降水丰富,应该是雨季,B项错误;题干中15—27日持续降水,说明中下旬持续降水时间长,C项正确;降水强度是单位时间或某一时段的降水量,该地当月第5次降水的强度最大,一天内降水量达到41毫米,D项错误。故选C。
6.B 解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中纬度大陆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根据题意,故选B。
7.C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四个地点中,③地深居内陆,与其他三地相比,距离海洋较远,年降水量最少。故选C。
8.A 解析:读图可知,①地位于沿海地区,③地深居内陆,影响①地降水多于③地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故选A。
课后提升
1.B 解析:赤道附近降水较多,A项错误。回归线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B项正确,D项错误。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C项错误。故选B。
2.B 解析: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可知,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排除A、C两项;亚欧大陆处于中纬度,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B项正确,排除D项。故选B。
3.D 解析: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可知,赤道附近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成为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两极地区寒冷,空气下沉,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图中没有反映出来“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根据题意,故选D。
4.(1)小于 C (2)⑤
(3)逐渐降低 B
解析:(1)读图可知,①地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②地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即①地年降水量小于②地。③地位于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这里森林茂密,植被常绿。故选C。(2)图2中甲地降水较少,季节变化明显,年降水量在450毫米左右,故对应图1中的⑤地。(3)图1中④⑤⑥三地的年降水量逐渐降低,主要是由于距海洋越来越远,故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
5.(1)绘图略。
(2)大 夏 7 8
(3)多 少
(4)12 2 000 气候湿润(降水多)
(5)均匀
解析:(1)此题考查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判读。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在伦敦空白图中对齐左侧数字,依次画出12个月的降水量柱状图即可。(2)太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夏季的7月、8月降水集中,其他月份降水较少。(3)罗马冬季降水量较多,夏季降水量较少。(4)新加坡各月降水量都在100毫米以上,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气候湿润。(5)伦敦各月降水量分布较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