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不同的人种
世界人口的分布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1~3题。
1.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低纬度地区 B.中高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沿海地区 B.内陆地区
C.山区 D.高原地区
3.从地形条件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高原 B.丘陵
C.平原 D.山区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据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北京、莫斯科人口密度都大于100人/平方千米
B.亚欧大陆东侧人口较为稠密
C.非洲人口密度内陆地区大于沿海地区
D.回归线附近人口密度大陆西岸大于东岸
5.甲、乙两地( )
A.甲地人口稀疏,呈带状分布
B.乙地人口稠密,分布均匀
C.影响甲、乙两地人口疏密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D.影响甲、乙两地人口疏密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世界不同的人种
6.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 )
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
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
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
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
“微笑是最美的语言”,下图是在“笑脸”征集活动中一张照片。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的小朋友属于( )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8.下列不属于图中小朋友体质特征的是( )
A.肤色黝黑 B.鼻梁细高
C.体毛较少 D.头发卷曲
9.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茫茫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分隔。结合所学知识,撒哈拉沙漠南北两侧的人种分别为( )
A.黑种人 白种人 B.黄种人 黑种人
C.白种人 黑种人 D.黄种人 白种人
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读世界人类大陆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世界人口的分布( )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大洋洲比亚洲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北半球比南半球多
2.图中区域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但又有一定的规律。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①地人口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
A.纬度高,冬季气温过于严寒
B.位于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地区
C.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
D.位于低纬度的热带沙漠地区,气候炎热
4.从全球看,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
A.欧洲 B.大洋洲 C.亚洲 D.北美洲
5.亚洲西部主要分布的人种是( )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人口分布深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读某大洲人口分布图,完成6~7题。
6.该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部沿海地区 B.西部平原地区
C.中部高山高原地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7.该大洲北部人口稀少,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地形以盆地为主
C.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气候干燥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8~9题。
8.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9.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缺乏 B.地震灾害频繁
C.地势崎岖不平 D.气候酷寒干燥
2024年3月中国陆续派出某研究领域的专家组飞往欧洲多国进行学习和交流。据此完成10~11题。
10.我国该领域专家在与意大利居民的交流中发现,当地的人种主要是( )
A.黑种人 B.白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种人
11.下列有关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白种人多形成在较为寒冷的地区
B.黑种人多形成在热带赤道地区
C.黄种人多形成在寒带地区
D.环境对人种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 041万人,2022年成为我国61年来首个人口自然负增长年。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
(1)由图中信息可以推测,人口数量最少的大洲是________(除南极洲外)。
(2)人口稠密区在分布上有许多共同点,从纬度位置看都处在__________,从海陆位置看都位于________地区,从地形看均位于________地区。由此可以判断人口的分布受________(选填“自然”或“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大。
(3)A、B、C三地均为人口稀疏区,三地中由于气候极端干旱导致人口稀少的是________(填字母)地,由于气候严寒导致人口稀少的是________(填字母)地。
1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认知】
(1)图2所示的人种主要集中分布在图1中A、B、C、D四地中的________地,他们是________种人。
【综合思维】
(2)图1所示B地是世界四大稀疏区之一,影响其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
【综合思维】
(3)图3所示的房屋房顶尖(利于排雪),墙体厚(利于保暖),建筑材料多为木质(便于就地取材),它应该是图1中A、B、C、D四地中________地的房屋,判断理由是什么?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C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及北美东部地区,以中低纬度为主,A、B两项错误,C项正确;高纬度地区,以寒带气候为主,人口稀疏,D项错误。故选C。
2.A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近海的平原地区为主;内陆地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山区交通不便,人口稀少;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降水稀少,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稀疏。故选A。
3.C 解析:读图可知,从地形条件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人口稀疏;丘陵地区海拔500米以下,但是地表有起伏,一般不适合发展耕作业,人口较稀疏;山区交通不便,人口稀疏。故选C。
4.B 解析:读图可知,莫斯科的人口密度在10~100人/平方千米,北京的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亚欧大陆东侧人口较为稠密;非洲人口密度是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回归线附近人口密度大陆东岸大于西岸。故选B。
5.D 解析:甲地位于恒河两岸,是恒河平原,人口稠密,呈带状分布;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人口稀疏,分布很不均匀。影响甲、乙两地人口疏密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D。
6.D 解析:世界上的居民根据人的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可划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故选D。
7.C 解析:世界上的居民根据人的体质特征可划分为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三个主要人种,图中所示的小朋友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属于黑种人。故选C。
8.B 解析:由上题可知,图中小朋友属于黑种人,其特征是肤色黝黑、体毛较少、头发卷曲;鼻梁细高是白种人的特征。故选B。
9.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撒哈拉沙漠南北两侧的人种分别是黑种人、白种人。故选A。
课后提升
1.D 解析:由图可知,世界上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低纬度比高纬度多,亚洲比大洋洲多,东半球比西半球多,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故选D。
2.A 解析:由图可知,①亚洲东部以黄种人为主,②印度、③欧洲、④北美洲东部都以白种人为主。故选A。
3.D 解析:读图可知,①地位于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因此其为低纬度的热带沙漠地区,气候炎热。故选D。
4.C 解析:读图可知,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的,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分布面积较广。因此从全球看,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故选C。
5.B 解析: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的北部,A项错误;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和北美洲,B项正确;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西北部,C项错误;混血种人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D项错误。故选B。
6.A 解析:读图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北美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A项正确;北美洲西部为高山高原,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人口分布较少,B、C两项错误;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面积小,且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稀疏,D项错误。故选A。
7.C 解析:读图可知,北美洲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C项正确,D项错误。北美洲北部人口稀少,与地形关系不大,A、B两项错误。故选C。
8.B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北美洲的西部以高山为主,人口稀少,北美洲北部有北极圈穿过,纬度高,气候寒冷,故人口稀疏,A项不符合题意;欧洲是人口密集地区,B项符合题意;大洋洲地广人稀,C项不符合题意;非洲北部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南部大多数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地广人稀,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D 解析:南极洲是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故无人定居,D项正确;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地表淡水资源是巨大的淡水水库,A项错误;南极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B项错误;南极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2 000米以上,地表冰雪覆盖,C项错误。故选D。
10.B 解析: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当地居民属于白种人。故选B。
11.C 解析: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白种人多形成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黑种人多形成在热带赤道地区;黄种人多形成在温带地区。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C。
12.(1)大洋洲 (2)中低纬度 沿海 平原 自然 (3)C A
解析:(1)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除南极洲外,人口数量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稠密区在分布上有许多共同点,从纬度位置看都处在中低纬度,该区域气候较为适宜;从海陆位置看都位于沿海地区,土壤较为肥沃,水源充足;从地形看均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由此可以判断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3)读图可知,A地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气候严寒,环境恶劣;B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自然环境较为恶劣;C地位于撒哈拉沙漠,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不适宜人类居住。三地中由于气候极端干旱导致人口稀少的是C地,由于气候严寒导致人口稀少的是A地。
13.(1)C 白 (2)地形
(3)A A地气候寒冷,降雪量大,森林资源丰富。
解析:(1)读图2可知,图示以骆驼为交通工具,穿白色长袍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非和西亚,故在图1中的C地,他们是白种人。(2)B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这里地势高峻,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高寒缺氧且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稀疏,所以影响B地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3)该民居“房顶尖(利于排雪),墙体厚(利于保暖),建筑材料多为木质(便于就地取材)”说明该地区降雪量大,雪期长,气候寒冷,森林资源丰富。A地位于俄罗斯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降雪量大,且森林资源丰富,为利于排雪和保暖,传统民居多就地取材,采用木质材料,具有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