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1.2 第5课时 因式分解法 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1.2 第5课时 因式分解法 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7 17: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5课时 因式分解法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情 境 导 入
第5课时 因式分解法
我们已经学过了几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x2=a (a≥0)
(x+m)2=n (n≥0)
直接开平方法
配方法
公式法
复习回顾
新 课 探 究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作把这个多项式__________.
2.因式分解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7x2-28x (2) 2(a-3)2-a+3 (3) (y+3)2-(3y-3)2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
解:(1)原式=7x(x-4)
(2)原式=2(a-3)2-(a-3)=(a-3)[2(a-3)-1]=(a-3)(2a-7)
(3)原式=[(y+3)+(3y-3)][(y+3)-(3y-3)]
=(y+3+3y-3)(y+3-3y+3)=4y(6-2y)=8y(3-y)
第5课时 因式分解法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m/s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x s后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单位:m)为:10x-4.9x2.
问题:设物体经过x s落回地面,请说说你列出的方程.
10x-4.9x2=0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除配方法或公式法以外,能否找到更简单的方法解方程①?
方程①的右边为0,左边可以因式分解,得
    x(10-4.9x)=0.
怎么解上面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呢?
如果ab=0,那么a=0,或b=0.
x=0,或10-4.9x=0 ②
所以,方程①的两个根是 x1=0,x2=
这两个根中,x2表示物体约在2.04s时落回地面,而x1=0表示物体被上抛离开地面的时刻,即0s时物体被抛出,此刻物体的高度是0m.
思考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这种解法是如何使二次方程降为一次的?
可以发现,上述解法中,由①到②的过程,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作因式分解法.
思考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典例精析
例1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x-2)+x-2=0; (2)5x2-2x- =x2-2x+
解:(1)因式分解,得
于是得
x-2=0,或x+1=0,
x1=2,x2=-1.
(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因式分解,得
(2x+1)(2x-1)=0.
于是得
2x+1=0,或2x-1=0,
(x-2)(x+1)=0.
4x2-1=0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例2 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
(1) 3x(x + 5)= 5(x + 5); (2) (5x + 1)2 = 1;
即 3x - 5 = 0 或 x + 5 = 0.
∴ x 1= 0 , x2=
分析:该式左右两边可以提取公因式,
所以用因式分解法解答较快.
解:化简 (3x -5) (x + 5) = 0.
分析:方程一边以平方形式出现,另一边是常数,可用直接开平方法.
解:开平方,得
5x + 1 = ±1.
典例精析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
配方法要先配方,再降次;通过配方法可以推出求根公式,公式法直接利用求根公式解方程;因式分解法要先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在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时比较简便.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二次方程化为一次方程,即降次.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解: 因式分解,得
(1) x2+x=0
x ( x+1 ) = 0.
于是得 x = 0 或 x + 1 =0,
x1=0 , x2=-1.
解:因式分解,得
(2)x2- 2x=0
x(x-2)=0
于是得 x=0 或 x-2 =0
x1=0,x2=2
1.解下列方程:
练习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解:将方程化为
因式分解,得
x2-2x+1 = 0.
( x-1 )( x-1 ) = 0.
于是得 x - 1 = 0 或 x - 1 = 0,
x1=x2=1.
解:因式分解,得
( 2x + 11 )( 2x-11 ) = 0.
于是得 2x + 11 = 0 或 2x- 11 = 0,
x1=-5.5 , x2=5.5 .
(3)
(4)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解:将方程化为
因式分解,得
6x2 - x -2 = 0.
( 3x - 2 )( 2x + 1 ) = 0.
有 3x - 2 = 0 或 2x + 1 = 0,
解:将方程化为
因式分解,得
( x -4 ) 2 - ( 5 - 2x )2=0.
( x - 4 - 5 + 2x )( x - 4 + 5 -2x ) = 0.
( 3x - 9 )( 1 - x ) = 0.
有 3x - 9 = 0 或 1 - x = 0,
x1 = 3 , x2 = 1.
x1= , x2=-
(5)
(6)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用合适的方法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5x)2-9=16;
(2)x2+4x+5=2;
(3)2x2-3x-2=0;
(4)(x-2)(x-3)=12;
(1)x1=1, x2=-1.
(2)x1=-1,x2=-3.
(3)x1=2, x2=-0.5.
(4)x1=-1,x2=6.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十字相乘法
拓展提升
(x+a)(x+b)=x2+(a+b)x+ab
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的积
一个二次三项式
整式的乘法
反过来,得
x2+(a+b)x+ab=(x+a)(x+b)
一个二次三项式
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的积
因式分解
如果二次三项式x2+px+q中的常数项系数q能分解成两个因数a、b的积,而且一次项系数p又恰好是a+b,那么x2+px+q就可以用如上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步骤:
①竖分二次项与常数项
②交叉相乘,积相加
③检验确定,横写因式
简记口诀:首尾分解,交叉相乘,求和凑中.
解方程:x2+5x-6=0.
解:因式分解得
(x+6)(x-1)=0.
∴x+6=0,或x-1=0.
∴x1=-6,x2=1.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
解法选择基本思路:
1.一般地,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次项系数为0时(ax2+c=0),应选用直接开平方法;
2.若常数项为0( ax2+bx=0),应选用因式分解法;
3.若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都不为0 (ax2+bx+c=0),先化为一般式,看左边的整式是否容易因式分解,若容易,宜选用因式分解法,否则选用公式法;
4.当二次项系数是1,且一次项系数是偶数时,用配方法也比较简单.
课 堂 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2.你学会了哪些解题方法?
3.你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4.你总结了哪些学习经验?
5.还有什么感悟和思考?
第5课时 因式分解法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新课探究
平方差公式
因式分解法
通过因式分解实现降次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
十字相乘法
完全平方公式
1.把下列各式进行因式分解:
(1)x2-2x=   ;
(2)(x-2)2+3(x-2)=   ;
(3)x2-4=   ;
(4)x2-6x+9=   .
 (x-3)2 
 (x+2)(x-2) 
 (x-2)(x+1) 
 x(x-2) 
课后练习
2.填空与选择:
(1)解方程:(x+1)(x-2)=0.
解:(x+1)(x-2)=0,
则有   =0或   =0,
x1=   ,x2=   .
(2)方程x(x-1)=0的解是( )
A.x=1  B.x=0
C.x1=1,x2=0  D.没有实数根
C
 2 
 -1 
 x-2 
 x+1  
3.填空与选择:
(1)(2024柳州一模)解方程:x2-4x=0.
解:因式分解,得   =0,
则有   =0或   =0,
x1=   ,x2=   .
(2)方程x2=-5x的适当解法是( )
A.直接开平方法 B.配方法
C.因式分解法 D.公式法
(3)(2024常州模拟)方程x(x-1)=x的解是   .
 x1=0,x2=2 
C
 4 
 0 
 x-4 
 x 
 x(x-4) 
小结:解没有常数项的一元二次方程,首选因式分解法.
4.【例1】(人教9上P14改编)解方程:5x2-2x=0.
解:x(5x-2)=0,所以x1=0,x2=.
5.【例2】(人教9上P14、北师9上P47改编)解方程:
(1)x(x-2)+x-2=0;
解:(1)(x-2)(x+1)=0,
所以x1=2,x2=-1.
(2)(x+3)2=3(x+3).
解:(2)(x+3)(x+3-3)=0,即x(x+3)=0,
所以x1=0,x2=-3.
小结:公因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注意符号.
6.【例3】解方程:(拓展)
(1)x2+3x-4=0;
解:(1)(x+4)(x-1)=0,
所以x1=-4,x2=1.
(2)(北师9上P48)(x-2)(x-3)=12.
解:(2)x2-5x+6=12,即x2-5x-6=0,
(x-6)(x+1)=0,所以x1=6,x2=-1.
小结:解形如x2+(a+b)x+ab=0的一元二次方程,可将其左边因式分解,化为(x+a)(x+b)=0的形式.
小结:方程的根和三角形边长相结合的时候注意分类讨论,并验证是否符合题意.
7.【例4】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长为方程x2-7x+10=0的一个根,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方程x2-7x+10=0,
可化为(x-2)(x-5)=0,解得x=2或5,
∴第三边长为2或5.
∵边长为2,3,6不能构成三角形,
而3,5,6能构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周长为3+5+6=14.
8.(北师9上P47)解方程:5x2=4x.
x1=0,x2=
9.(人教9上P14改编、北师9上P47改编)解方程:
(1)(2x-3)2-2x+3=0;
(1)x1=2,x2=
(2)4(2x-1)2=8x-4.
(2)x1=1,x2=
10.解方程:(拓展)
(1)(2023广州)x2-6x+5=0;
(1)x1=1,x2=5
(2)(2x-1)2-2(2x-1)-3=0.
(2)x1=0,x2=2
★11. 0.55 方程x2-mx+m+1=0的一个根为x=2.
(1)求m的值及另一根;
(2)若该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解:(1)∵方程x2-mx+m+1=0的一个根为x=2,
∴22-2m+m+1=0,∴m=5,
∴一元二次方程为x2-5x+6=0,
解得x=2或x=3,
∴m=5,方程的另一根为x=3.
(2)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2,3时,周长为7;
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3,3时,周长为8.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