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单元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音乐单元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8-26 13:3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一、单元教材分析
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万物复苏。本单元通过学习在春天里与户外郊游活动有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能够运用所学音乐知识进行编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出发》《火车咔咔咔》,体验乐曲的欢快情绪,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记忆乐曲的主题旋律。 2.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郊游》《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师应逐步对学生在声音方面提出一定要求,如发声位置、呼吸方法等。 3.通过编创活动《山谷回音》《开火车》,逐步使学生对创作产生兴趣,并能用重复的手法创作4小节旋律或节奏。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三、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要求学生能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点:
1、聆听音乐,体会音乐形象。 2、能够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3、能够与同学进行合作表演。
本单元难点:
1、聆听音乐,把握音乐形象。 2、能表达歌曲的情绪对比,能用富有感情的动作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健康歌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运动、健康为单元主题。 在演唱方面,通过学唱活泼且极具动感的《健康歌》,培养学生用自然、轻巧、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学唱歌曲《小雪橇》,继续巩固已掌握的演唱方法,能用连贯、跳跃的声音及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哦,十分钟》则以集体舞的形式,表现学生丰富多彩的课间生活 本单元音乐欣赏由两首形象鲜明的乐曲《乒乓变奏曲》和《踢毽子》组成。钢琴独奏《乒乓变奏曲》,通过主题变奏塑造音乐形象,情绪欢快、热烈。管弦乐曲《踢毽子》则通过不同的乐器在不同的音区、以不同的音色表现主题,使学生感受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健康歌》的跃动旋律,能够随音乐演唱并编配动作进行表演。 2.逐步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音乐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初步了解变奏的方法,感受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 4.能用集体舞的形式表现学生丰富多彩的课间生活及快乐的心情。
三、核心素养目标 本单元建议五个课时完成。音乐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会演唱歌曲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带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边唱边做运动。允许学生随着音乐在保证安全和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做幅度较大甚至夸张点的动作,从而丰富学生的编创能力和动作表现力。在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同音进行的力度处理,要唱得轻巧俏皮、强弱适度。引导学生熟悉并记忆乐曲主题。能初步听辨乐曲主题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欣赏重点在于通过音乐要素,启发学生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以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集体舞表演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力,动作、队形不要过于复杂,即使学生动作不完美,教师也要多鼓励,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点:
1、能够完整的欣赏歌曲,能够听辨别主题及其变奏旋律。 2、能够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3、能够准确了解音乐形象。
本单元难点:
1、能够随歌曲进行律动表演。 2、在高音演唱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声音的弹性。 3、一字多音,附点节奏,切分音符,要能够准确的演唱。 4、能够听辨出主题及其变奏旋律的出现。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学唱歌曲《螃蟹歌》《老牛和小羊》、欣赏管弦乐曲《口哨与小狗》《杜鹃圆舞曲》以及音乐活动“动物联欢会”。 本单元编选的歌曲各有特色,有的歌曲衬词十分有趣,有的歌曲可以用方言演唱,还有的歌曲加入了合唱,不同特点的歌曲能激发学生演唱的欲望,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两首欣赏乐曲都是管弦乐合奏,音乐形象鲜明,主题旋律朗朗上口。在聆听乐曲、感受音乐形象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提高欣赏能力。 本单元安排了听、唱、演等多种音乐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聆听、感受音乐,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表现不同动物的音乐形象。
单元教学目标 1.表演唱《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学会将换气记号标注在歌曲适当的地方并能按换气记号的要求演唱歌曲。 2.背唱歌曲《螃蟹歌》.能够用方言演唱。 3.能够与他人合作演唱歌曲《老牛和小羊》,力求在聆听其他声部的同时唱准自己的声部。 4.学唱《十二生肖歌》,能够与他人合作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5.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音乐情绪,并能随音乐参与表现并记忆乐曲主题旋律。
三、核心素养目标 本单元建议五个课时完成。歌表演的基础是先把歌曲准确、完整地唱好。首先要认识换气记号,教材中的图片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记忆换气记号的写法,之后再过渡到理性认识。在认识换气记号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换气的方法,要做到正确地换气,必须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也就是有气息支持的呼吸,这是一项长期的训练。在教学中不一定让学生知道这些术语,可以用形象的方法启发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如用“闻花香”练习深呼吸,用“嘶”练习呼气等。完整聆听乐曲,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听完可以请学生说说自己聆听的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已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点:
掌握准确的“换气点”是歌曲学唱的重点,准确地换气对于演唱歌曲非常重要。 本单元难点: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不同的主题旋律、三拍子圆舞曲的风格特点、乐曲的曲式结构。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
一、单元教材分析
“五十六朵花”是一个以介绍中国民族音乐为主的系列单元,这是第二次在教材中出现。 本单元通过彝族民歌《阿西里西》、蒙古族民歌《快乐的牧羊人》、根据中国台湾童谣改编的管弦乐曲《宜兰童谣》、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以及民族打击乐合奏《滚核桃》,继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选择的两首少数民族歌曲都是儿童题材,便于学生接受。彝族民歌《阿西里西》要求学生背唱。学唱经典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学习几个藏族踢踏舞的动作,可以丰富学生对藏族音乐的体验。《宜兰童谣》是根据中国台湾童谣《丢丢铜》改编的管弦乐曲,用管弦乐合奏的形式,丰富了少数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 绛州鼓乐《滚核桃》是一首汉族民间打击乐合奏。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节奏也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同类作品还有《鸭子拌嘴》《老鼠娶亲》《打溜子》等。欣赏《滚核桃》不仅要让学生听辨各种节奏型,想象乐曲表现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模仿编创《小羊过桥》,并用自制打击乐器表现。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并背唱彝族民歌《阿西里西》。 2.能听辨《快乐的牧羊人》中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感受牧羊人的快乐心情。 3.知道《宜兰童谣》是根据中国台湾童谣《丢丢铜》改编的,能哼唱主题,并联想火车鸣笛及行进的形象。 4.认识堂鼓。能听辨《滚核桃》中的常用节奏型,积极参与《小羊过桥》的编创活动和表演。 5.能哼唱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学习几个藏族
三、核心素养目标 本单元建议五个课时完成。完整聆听歌曲《阿西里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聆听歌曲《快乐的牧羊人》,引导学生感受并说出歌曲欢快的情绪。复听歌曲引导学生听辨童声、男声的领唱与合唱等演唱形式(女童领唱2遍、男声1遍、男童1遍、男声1遍、合唱1遍)。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根据中国台湾童谣《丢丢铜》改编而成。乐曲表现了宜兰铁路开通时人们的喜悦心情。教师可先范唱或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指导学生学唱歌曲《丢丢铜》。可通过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参与音乐表现。 教师范唱或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用舞蹈的形式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点:
会唱歌曲《阿西里西》歌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了解有关苗族、彝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本单元难点:
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五单元 调皮的小闹钟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调皮的小闹钟”为主题,选编了与“钟表”“时间”有关的歌曲、乐曲。本单元演唱曲目包括:歌曲《每天》,是动画片《可可可心一家人》的片头曲,采用了学生非常喜欢的“说唱”形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典创作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优秀儿童歌曲;《大钟和小钟》,是一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合唱入门歌曲,采用齐唱、合唱形式,其中合唱只有四小节,降低了合唱学习的难度,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合唱打下良好基础。 本单元欣赏曲目包括:管弦乐曲《调皮的小闹钟》和《在钟表店里》,都是音乐形象鲜明的经典乐曲。同时教材中设计了器乐演奏、声势动作等活动,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参与表现音乐,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本单元还设计了编创内容《大钟小钟一起响》,意在让学生在单元主题情境中,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尝试编创并表现自已编创的音乐。
单元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或教师合作,随伴奏音乐准确演唱歌曲《每天》。 2、聆听乐曲《调皮的小闹钟》和《在钟表店里》,感受乐曲表现的形象,并能用演奏、演唱、声势动作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特点。 3、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4、能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大钟和小钟》,做到两声部声音和谐、统一。 5、积极参与编创活动,并能与同学合作,按要求编创四小节节奏。
三、核心素养目标 本单元建议五课时完成。学唱歌曲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视频。歌曲旋律简洁,可以通过识读乐谱学唱歌曲,即先让学生唱会歌谱,再唱歌词。在学会演唱歌谱后,学生应该能很快学会演唱歌曲。教学的重点可放在指导学生“唱好”歌曲。依据歌曲旋律线的特点,设计歌曲演唱的力度变化,并指导学生较好地表现出力度的变化。在欣赏歌曲时,可以设计声势动作、律动,或随音乐模仿小闹钟走动等形式参与表现感受感受音乐的特点,或教师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特点。在编创节奏之前,可先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拍击出“X -”“x”“X X”三种节奏的不同组合,以进一步熟悉三种节奏。将节奏与表现大钟摆动和小钟走动的象声词联系起来,学生念一念、读一读。最后再分组进行编创并表现。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点:
1、 通过演唱本单元歌曲表达对日常生活中每天美好而繁琐的生活向往与热爱。 2、欣赏本单元乐曲,记忆主题旋律。 3、学会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正确表达出歌曲的情绪。 4、学生能用和谐的声音演唱双声部合唱。 本单元难点:
1、听辨乐曲的段落,通过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手段分析作品。 2、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准确演唱合唱部分。 3、学生能唱好欢快的音乐情绪,并唱好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附点音符。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 童年的游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游戏是儿童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儿童从中可以获得生活体验、锻炼能力。本单元通过学唱、欣赏与游戏有关的歌曲、乐曲,让学生知道音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朴实、纯真的情感体验。通过演唱、表演、欣赏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情感并获得美的享受。
单元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中描绘的不同游戏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本单元通过表演、唱歌、欣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以及引导学生参与有趣的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与表现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唱歌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准确。教师指导学生感受说、唱结合的歌曲,体验游戏歌曲的魅力。学唱歌曲以后,教师可组织学生续编歌词,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聆听与表演,感受歌曲的律动,并能编创恰当的动作随音乐表演。通过编创新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创设情境和参与音乐实践,体验歌曲活泼、欢快的情趣,感受及了解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通过角色表演、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童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快乐。 2、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3、通过聆听歌曲,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情。 4、以“说唱会” 的游戏竞赛的形式,说唱和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和创编童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习惯,通过创编体会成功的喜悦。 本单元难点: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与附点音符的学习。 2、通过唱歌、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 4、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创编童谣,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