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下语文第六单元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科学探索的艰辛与复杂【A】伟大与崇高:《太空一日》真实【B】了我国航天员首飞太空的经历,展现了航天员认真yán jǐn、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蛟龙”探海》真实记录了我国载人深海潜水器“蛟龙号”成功实施深潜7000米,讴歌了华夏儿女建设海洋的时代精神;《带上她的眼睛》以bō lán起伏的情节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地航探险故事,彰显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伟大精神;《活板》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介绍了活字印刷术,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A】【B】两处分别填入的标点和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A】, 【B】再现 B.【A】,【B】表现
C.【A】、 【B】再现 D.【A】、【B】表现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点词语“科学探索”“工作作风”“探险故事”短语类型相同。
B.文段中画线句没有语病。
C.“经历”“实施”“一个”,在文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数量词。
D.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
二、名句名篇默写
4.根据提示填空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古诗文中的物往往浸透作者的情感:陈子昂登幽州台,书写了“念天地之悠悠,① ”的壮志难酬;杜甫登泰山,书写了“② ,③ ”的远大志向;王安石登飞来峰,书写了“④ ,⑤ ”的政治追求;陆游游山西村,书写了“山重水复疑无路,⑥ ”的豁达心境;龚自珍弃官归隐,借花书写了“⑦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情怀;周敦颐独爱莲花,借花书写了“出淤泥而不染,⑧ ”的高洁追求……让我们在诗歌的花草溪泉中听历史的回声,在文学的山川林莽间悟信仰的力量。
三、选择题
5.下面是第一小组整理收集的名言,其中不属于古人对“孝”的论述的是( )
A.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B.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C.临患不忘国,忠也。 D.人之孝行,根于诚笃。
四、语言表达
6.活动前,班级对全体同学孝心践行现状开展了调查,请根据表格中数据说说你的发现和建议。
七年级(8)班孝心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 知道尊重、体谅父母 帮助父母做家务 节日送给上祝福
所占比例 78% 32% 25%
我的发现:
我的建议:
7.班级以“孝亲敬老·传承美德”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仿照活动一,请你再设计两项活动。
活动一:出一期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黑板报
活动二:
活动三:
五、文言文阅读
语文老师打算在班级开展刘禹锡“豪放一生”专题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
【甲】
玄都观桃花①(刘禹锡)
紫陌②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③后栽。
【乙】
陋室铭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
再游玄都观⑤(刘禹锡)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释】①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贬离长安作连州刺史。到了元和十年(815年),他从朗州被召回京。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同年又贬往连州。②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③刘郎:作者自指。④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的母亲去世了,回家丁忧。三年后,刘禹锡被任为夔州刺史,又过了三年,调任和州刺史,《陋室铭》就写于此时。⑤《再游玄都观》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此诗可以算是《玄都观桃花》的续篇。
8.用楷体工整抄写【甲】文。
9.(1)解释【乙】【丙】两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惟吾德馨( ) ②无丝竹之乱耳( )
③召至京师( ) ④复为主客郎中( )
(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助词,不译) B.于今十有四年(在)
C.以俟后游(来) D.因再题二十八字(于是)
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于是才有前首诗以记一时之事。
12.刘禹锡有关“玄都观”两首诗都用比喻来讽刺当时的人和事。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赏析。
13.刘禹锡被后世称为“诗豪”。请你根据三篇诗文和下面诗句,探究其“诗豪”的精神内涵。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你的探究:
六、名著阅读
班级开展“心灵的回响——书信、日记、内心独白的叙事力量”名著联读活动,请你参与。
【信笺寄情】
阿尔青:
……
我再也不能走出屋子了,我只能从窗户看到海的一角。
如果在那艰苦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生活面前屈膝下跪,承认失败的话,那我们工人的意志到哪里去了呢?
……
你的保尔
(第二部第八章,有删减)
14.(1)为什么说“我再也不能走出屋子了”?
(2)阿尔青与保尔是什么关系?请举一例,简述他对保尔成长产生的影响。
【日记实录】
8月27日
今天医护人员会同检查了柯察金的伤势。伤口很深,颅骨击穿,造成头部右侧麻痹;右眼出血,眼球肿胀。
9月17日
柯察金额上的伤口看样子好多了。换药的时候,他那惊人的忍耐力使我们这些医生都感到吃惊。
在类似的情况下,一般人常常不断地呻吟或任性骂人,他却一声不吭。每次给他洞穿的伤口涂碘酒的时候,他都把身体挺得像绷紧的弦。他时常痛得晕过去,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从不哼一声。
(第一部第九章“尼娜医生日记”,有删减)
15.保尔在哪场战斗中负此重伤?以尼娜医生日记的形式叙述患者情况有哪些好处?
【时空独白】
16.假如千里之外,堕落的祥子听到下面这段保尔的内心独白,他会产生怎样的感想?请你为祥子也写一段内心独白(运用第一人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第二部第三章,有删减)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余同友的《烟火气里有花香》,完成下面小题。
①夜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读到他写的一段画马铃薯花的文章,忍俊不禁。汪老当年在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时,所里曾给他一个任务,去一个下属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他二话没说,买了点纸笔颜料就去了。“这里集中了全国的马铃薯品种,分畦种植。正是开花的季节,真是洋洋大观。”汪老每天一早起来,就到马铃薯地里掐一把花、几枝叶子,回到屋里,插在玻璃杯里,对着它画。平常的马铃薯花,可能还从来没有哪一位画家专门画过,可在汪老眼里,它们色彩丰富,不同种类的花与叶都有细微差别,他画得非常用心,也很享受作画时的状态。为此,他曾写过一首长诗,记述彼时的生活,寄给一个老同学,其中有两句:“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那份投入和痴迷,那份淡定和从容,真是可爱得很!
②人们爱花,一般视赏花为雅事,但汪老的这马铃薯花,却因马铃薯的蔬菜身份,多了一种烟火气里的可爱。由此及彼,放下马铃薯花,脑海里突然盛开了许许多多关于花的见闻、轶事。猛地发现,国人是太爱花了,而且这份爱已深深融入了柴米油盐的生活百味。
③我早年住在一幢破旧的筒子楼里,简陋的楼道却让邻居章姐硬是养出一道赏心悦目的花的长廊。她每天用沤过的淘米水浇花,有细碎的太阳花、泼辣的月季花、喷香的栀子花。更让人叫绝的,是冬天里,她竟然养了几棵“仿水仙”——将大白萝卜上方挖个孔,把发芽的大蒜塞进孔里,水分充足的萝卜为大蒜提供养分,那大蒜抽条长叶,宛如水仙亭亭玉立,美极了。我想起《浮生六记》里的芸娘用小纱囊装茶,放入初开的荷花花心熏制,这和章姐萝卜里种“仿水仙”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来人们与花草在市井生活中的相处之道,早就在岁月里酿成了诗。
④在我们的心目中,花不必求贵,不必求珍稀,它们是我们的亲密邻居。诗人陶渊明曾在长江边的小县彭泽任县令,附近有一个东流镇,那里的地形气候宜于野生黄白菊花的生长。每逢金秋时节,黄白菊应时开放,空气中也氤氲着浓郁的菊香。陶渊明一到东流,见了这野景野花,喜不自胜,在城南选了一处赏菊之地,时常前来把酒赋诗,借菊咏怀。因了陶公,东流小镇被称为“菊乡”。其实,他所爱之菊,也并非什么珍贵稀有的品种,只是农家篱畔最常见的黄白野菊。如今的菊乡人依然爱着那朴素的菊花,现在镇上的人几乎家家种菊,房前屋后墙头檐下全是菊花。居民们还在每年的重阳节自发地举办菊花文化节,搬出自家的菊花到广场上相互秀一秀,比一比。我家小区附近,有一位老人骑着三轮车收购废品。他的三轮车车沿上,也摆放着一盆菊花。他告诉我说,这是他从垃圾站捡回来的,养得可好呢。他说这话时,完全没有半点嫌弃这花“出身”的意思,反而满面自豪,我猜他是自豪于自己能从垃圾堆里寻得这“蒙尘明珠”的美。老人应该不会写诗,但他看待这盆菊花的态度里,有着质朴的诗意。滋养性灵的从来不是名花异草,而是那份永存于心的温柔心意。
⑤“人是解语花,花是解语人”。花开花落,总是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刮风下雨,午夜梦回,“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们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着花。而我们欣赏花,很多时候是欣赏一种精神。“高名压尽离骚卷,不入离骚更自高。”不用说,这是欣赏像幽谷中的兰花一样高洁的品性;窗台上普通的仙人掌,被赋予了“荒漠风刀刺丛立,孤标犹抱翠绡傲”的坚韧与孤高;即便是小小的苔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多么顽强、执着、自信的一种精神气度啊。国人举凡家中养花者,无论学识高低,都能多多少少讲出这些花各自的文化掌故。花还是那株花,但有了精神和情感的投射,月已非月,花亦非花,这应该是属于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吧。
⑥那飘荡在烟火气里的花香,连着墨香,连着文脉,连接着日常与诗意。夜渐深,穿行在这些书本上与记忆里的花丛中,心里突然有了冲动,便在微信群里招呼一声:“听说徽州卖花渔村的梅花开得正盛,周末相约去踏春寻梅可好?”不到一分钟,平素较为冷清的群里,竟然霎时热闹起来,一个个竖起大拇指积极响应,有几位还纷纷给我献花,多得我一时都“抱”不过来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03月15日,有删改)
17.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思维导图。
① ② ③ ④
18.请为下面两个句子做赏析型批注。
(1)他说这话时,完全没有半点嫌弃这花“出身”的意思,反而满面自豪,我猜他是自豪于自己能从垃圾堆里寻得这“蒙尘明珠”的美。(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她每天用沤过的淘米水浇花,有细碎的太阳花、泼辣的月季花、喷香的栀子花。(从句式角度赏析)
19.结合所学,任选《爱莲说》《紫藤萝瀑布》《驿路梨花》中的一种花,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花还是那株花,但有了精神和情感的投射,月已非月,花亦非花,这应该是属于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吧。
20.文章标题《烟火气里有花香》颇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八、作文
21.科技,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重塑我们的生活:清晨,智能闹钟温柔唤醒,开启活力一天;出门,手机智能导航,畅通便捷;到家,扫地机器人自动清扫,让家务不再繁琐;在线学习,打破知识壁垒;远程医疗,让看病不再奔波……科技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日常,点亮生活,让一切皆有可能。
请以《科技点亮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参考答案
1.严谨 波澜 2.C 3.B
4. 独怆然而涕下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 濯清涟而不妖
5.C
6. 我的发现:孝道认知和行为脱节或大部分学生情感上知道孝敬父母,但是落实到行动上的同学很少。 我的建议:尊重体谅父母;帮助父母做家务;节日和生日献上祝福;听从父母的教导和建议。
7. 办一次以“传承美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办一次以“我家的孝心故事”为题的故事大赛。
8.玄都观桃花(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9.(1)①只 ②扰乱 ③到 ④担任
(2)B 10.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11.(1)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2)于是这才有了前一首诗来记载当时的事情。 12.【甲】诗用“桃千树”比喻新的权贵集团,用“看花人”比喻攀附附权贵的人,含蓄地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丙】文“桃花净尽菜花开”一句用植物的更替,喻指曾经的权贵集团已经被新的权势取代;“种桃道士归何处”喻指曾经打击贬斥作者的权贵们已经不知去向,整首诗借物喻人,对曾经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派和新贵进行了嘲讽和鞭挞。 13.“豪”在自信乐观,“豪”在斗志昂扬,“豪”在不畏权贵,“豪”在安贫乐道,“豪”在坚韧不拔,“豪”在老当益壮。
14.(1)双腿瘫痪、双目失明。
(2)阿尔青是保尔的哥哥(或兄弟关系)。
示例一:面对凶恶的德国兵,阿尔青没有丝毫的害怕和退缩,巧妙地与他们周旋。他的这种勇敢行为让保尔深受触动,让保尔明白在面对恶势力时不能屈服,要有勇气去抗争。
示例二:当看到工厂老板剥削工人时,阿尔青会组织工友们进行罢工,争取合理的权益。这种为正义而斗争的行为让保尔深受鼓舞,为他后来投身革命事业埋下了种子。 15.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受伤;以日记叙述,使故事真实可信;从侧面展现了保尔坚强的意志;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6.示例:保尔把命都拼上了,就为了什么人类解放……呵,我祥子当年不也豁出命去拉车?就图有辆自己的车,安安稳稳过日子。可这世道偏不让人活!腰累弯了,车叫大兵抢了,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光了,虎妞难产死了,连小福子也……唉,我连自己的命都挣不回来,他倒有闲心管天下人?解放?爱谁谁吧!
17. 陶渊明爱菊、赏菊、咏菊 市井(百姓、生活等)智慧(情趣、温柔) 邻居(章姐)用淘米水浇花、创造“仿水仙”/芸娘用荷花花心熏制装茶的小纱囊/菊乡人爱菊、种菊、办菊花文化节 仙人掌——坚韧与孤高/苔花——顽强、执着、自信 18.(1)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收废品老人能从垃圾堆里寻得“蒙尘明珠”时的满足、喜悦和骄傲,生动地展现了普通人对生活和美的热爱与追求。
(2)采用排比,结构工整,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和整齐美;通过排比列举,分别点明三种花“细碎”“泼辣”“喷香”的特点,生动形象,直观鲜明。 19.示例一:《爱莲说》中,周敦颐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投射了古代君子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中国人“托物言志”的审美传统。
示例二:《紫藤萝瀑布》中,紫藤萝“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展现出其磅礴的生命力和生命的永恒性;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投射出作者在美好事物身上寄予的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希望的追求,展现了中国人深厚的审美情趣。
示例三:《驿路梨花》中,作者借梨花的纯洁、茂盛、芳香四溢,赞美当地百姓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象征雷锋精神代代传,作者借梨花表现中国人独有的奉献精神。 20.①“烟火气”象征日常生活,“花香”代表诗意与美好,指国人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将对花的喜爱融入柴米油盐;②花香连接墨香与文脉,体现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生活态度。
21.例文:
科技点亮生活
记得小学时,外婆总爱坐在阳台上翻看那本泛黄的相册。相册里的照片边角微微卷起,有些已经褪色,但外婆却视若珍宝。“这是你妈妈三岁时的样子,这是你舅舅第一次骑自行车……”外婆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仿佛在抚摸流逝的岁月。那时的我还不懂,为什么这些发黄的照片能让外婆的眼睛里泛起泪光。
去年冬天,我决定给外婆一个惊喜。我翻出家里所有的老照片,用手机一张张拍下来,然后在电脑上一个一个地修复。那些模糊的影像渐渐清晰,褪色的色彩重新鲜艳起来。我把修复好的照片做成电子相册,还配上了外婆最爱听的《茉莉花》。当我把平板电脑递给外婆时,她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她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看着那些重新焕发生机的老照片,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真好,真好……”外婆喃喃地说。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科技的温度。它不只是冷冰冰的代码和机器,更是连接情感的纽带。通过这块发光的屏幕,外婆找回了逝去的时光,而我,则触摸到了外婆心底最柔软的回忆。
今年春节,我教会了外婆使用视频通话。现在,远在南方工作的舅舅每周都能“回家”看看外婆。看着外婆对着手机屏幕笑得像个孩子,我终于懂得了科技改变生活的真谛。它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那些曾经因为距离而阻隔的亲情,现在通过一方小小的屏幕得以延续。
上周,外婆神秘地把我叫到房间。她掏出手机,骄傲地向我展示她制作的电子相册:“你看,我把你小时候的照片也都整理好了。”阳光下,外婆的白发闪着银光,她操作手机的样子笨拙却认真。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教我认字的情景,现在轮到我教她使用这些新科技了。
科技点亮了我们的生活,但真正珍贵的,是我们如何运用这些改变来守护最珍贵的情感。就像我通过科技帮外婆找回的不仅是老照片,更是那些被时光冲淡却从未消失的爱。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让我们得以用新的方式延续传统的情感,让记忆不再褪色,让思念不再遥远。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科技的使用者,也是生活的改变者。而最好的改变,莫过于用科技温暖那些我们最在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