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灵活巧妙的剪刀》教学课件(14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5 《灵活巧妙的剪刀》教学课件(14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6 18:54:50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3.5 《工具与技术——灵活巧妙的剪刀》
(教科版)六年级

3.5 《工具与技术——灵活巧妙的剪刀》
剪刀咋能既剪硬卡纸,又精准剪细线?它的结构藏着啥秘密?
新知导入
聚集
剪刀咋能既剪硬卡纸,又精准剪细线?它的结构藏着啥秘密?
探究新知
车轮能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大幅减小阻力,让搬运、行驶更省力,还能稳定支撑物体,是交通、运输的核心部件。
演变:先有古埃及等用的圆木(直接滚动),后出现带轴的木制车轮,再到加金属轮辋加固,近代有充气橡胶轮胎,现代又有防滑、耐磨的高性能轮胎。
1.观察剪刀, 你能找出它和前面所学工具的相似之处吗
2.对剪刀的功能进行测试。
任务1:用剪刀把圆形和方形的纸和布料裁剪下来。
任务2:模拟医生做外科手术。先用剪刀剪开废旧网线的塑料外皮, 然后剪断其中两根导线。要求外皮开口不能太大, 只剪断两根导线。
如果学校有解剖剪, 你也可以试着用解剖剪来完成这个任务。
1.通过测评,你如何评价剪刀这种工具?有哪些指标可以评价这种工具的优劣?
2.在模拟医生解剖的任务中,你认为剪刀有什么作用?它的什么结构特点使它具备这样的作用?
评价:剪刀是实用且多功能的工具,能适配剪硬卡纸、细线等不同需求,操作灵活。指标:省力程度(力臂比例)、剪切精准度(刀刃尖端设计)、耐用性(刀刃材质)、适用范围(剪切物体硬度)。
作用:精准分离组织、剪断细小血管或筋膜。结构特点:刀刃尖薄且贴合紧密,可精准定位;部分解剖剪手柄舒适,动力臂合理,省力且易控制,适合精细操作。
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 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 可以看作杠杆。组合多项技术是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剪刀是一种可以灵活、精细加工的工具。人们通过把手控制刀刃移动的方向和开合的角度,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变化可以灵活地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剪切。人们根据需要, 还巧妙地设计了剪刀的各个部分,使得剪刀能更好地应用于生活的多个领域,比如服装加工、医疗手术等。
课堂练习
1. 剪刀的核心结构是( )
A. 单一杠杆 B. 单一斜面 C. 杠杆+斜面的组合
2. 裁缝剪比理发剪更省力,因为( )
A. 裁缝剪的杠杆部分(刀柄 )更长,支点距用力点远
B. 裁缝剪刀刃更锋利(斜面角度小 )
C. 理发剪是斜面,裁缝剪是杠杆
3. 模拟手术剪网线时,要求“精准剪内线,不伤外皮”,主要利用剪刀的( )
A. 杠杆省力 B. 斜面锋利 C. 刀刃角度可控(精准操作 )
C
C
A
(二)判断题
1. 剪刀只是简单的杠杆工具,和斜面无关。( )
2. 测试剪刀功能时,“省力程度、裁剪精准度”可作为评价指标。( )
解析:科学评价工具需量化指标,省力、精准度符合剪刀功能特点,故正确。
3. 所有剪刀的结构都一样,功能差异仅因使用场景不同。( )
×

×
课堂总结
今天探究了剪刀,谁能说说它的结构和功能咋关联?剪刀是杠杆+斜面的组合工具,杠杆让操作省力,斜面实现切割;不同结构(支点、刀刃 )适配不同场景(剪纸、手术 )!
板书设计
3.5 灵活巧妙的剪刀
结构:杠杆(刀柄支点用力点 )+ 斜面(刀刃锋利角度 )
功能:
杠杆:省力操作(支点距用力点越远,越省力 )
斜面:精准切割(刀刃角度影响锋利度、精准度 )
本质:组合工具,协同实现“灵活裁剪、精准操作”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灵活巧妙的剪刀》是“工具与技术”单元的实践探究课,聚焦剪刀这一组合工具的结构与功能。教材通过“观察类比(与杠杆、斜面关联 )、功能测试(裁剪、模拟手术 )、研讨拓展(组合工具原理 )”的流程,引导学生理解剪刀融合杠杆(刀柄 )、斜面(刀刃 )的结构特点,认识其在生活、医疗等领域的灵活应用,是培养“组合工具原理认知实践评价能力”的核心课例,为探究复杂工具的“结构功能”关联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剪刀”有丰富生活经验(剪纸、剪布 ),但对“剪刀是杠杆+斜面的组合工具”“结构特点(支点、刀刃角度 )对功能的影响”理解浅显。已具备观察、测试能力,不过在“从实践测试中归纳剪刀结构功能的规律”“关联组合工具原理(杠杆+斜面 )”上需指导。学生对“工具的巧妙设计”兴趣浓厚,可通过“观察测试研讨”突破“经验使用→ 科学理解”的转化难点,构建组合工具的科学观念。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理解剪刀是融合杠杆(刀柄 )和斜面(刀刃 )的组合工具,认识其结构特点(支点位置、刀刃角度 )对裁剪功能(省力、精准 )的影响;明确组合工具通过整合简单机械,实现更复杂的功能,构建“结构决定功能”的技术观念。 (二)科学思维 通过“裁剪测试(不同材质、模拟手术 )”观察剪刀的功能表现,分析“杠杆(省力 )、斜面(切割 )”结构的协同作用,锻炼观察、分析与归纳思维;对比不同类型剪刀(裁缝剪、理发剪 )的结构差异,推理其功能适配性,提升实践迁移与逻辑思维。 (三)探究实践 经历“观察结构(杠杆+斜面 ) 功能测试(裁剪、模拟手术 ) 评价研讨”流程,提升工具测试、功能评价与问题解决素养;学会用“省力程度、裁剪精准度”等指标评价剪刀,养成科学、严谨的实践态度。 (四)态度责任 感受剪刀在生活、医疗等领域的灵活应用,激发对组合工具设计智慧的探究兴趣;理解技术发明源于人类需求与创新,增强“关注工具结构功能关联、善用工具”的责任感,树立技术服务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探究剪刀的结构特点,明确其融合杠杆(刀柄 )和斜面(刀刃 )的组合工具属性。 2. 通过功能测试(裁剪、模拟手术 ),分析剪刀结构对功能的影响(省力、精准 ),理解其灵活应用的原理。
教学难点
1. 深度理解剪刀“杠杆+斜面”组合结构的协同作用(杠杆省力便于操作,斜面切割实现功能 ),突破“单一机械→ 组合机械”的思维跨越。 2. 精准设计功能测试(如模拟手术的“精准裁剪、不伤内层” ),从测试现象中归纳剪刀结构功能的规律(如支点位置影响省力与精准度 ),实现“实践测试→ 科学结论”的有效推导。
教具准备
不同类型剪刀(裁缝剪、理发剪、解剖剪 )、测试材料(硬卡纸、旧网线、布料 ) 组合工具原理演示模型(杠杆+斜面结构示意 ) 测试记录单(剪刀结构功能评价表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剪刀剪纸、医生手术剪线”的对比图片,提问:“剪刀咋能既剪硬卡纸,又精准剪细线?它的结构藏着啥秘密?” 引发学生对剪刀“灵活功能与巧妙结构”的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联系生活经验(剪纸费力程度、手术剪的精准 ),猜想“剪刀结构有特殊设计”,聚焦探究任务。 设计意图:以生活场景对比导入,制造认知冲突(同一工具的多功能性 ),聚焦“剪刀结构功能关联”的探究,唤醒前认知(剪刀的经验使用 )。
二、讲授新课 (1)聚焦(5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剪刀与核桃夹、撬棍的对比图”,提问:“剪刀和之前学的杠杆工具(核桃夹 )、斜面工具(撬棍 )有啥相似?它是单一机械还是组合工具?” 引导明确“通过观察测试探究剪刀结构功能”的核心。 学生活动:观察图示,对比发现“剪刀刀柄像杠杆(绕支点转动 ),刀刃像斜面(锋利切割 )”,初步猜想“组合工具”,梳理探究方向(结构观察+功能测试 )。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类比素材,引发对剪刀“组合工具属性”的思考,聚焦“结构拆解与功能验证”关键环节。 (2)探索(20分钟) 教师活动: 分组发放不同类型剪刀(裁缝剪、理发剪 ),分步指导探究流程: ① 结构观察: 引导学生识别剪刀的“杠杆部分(刀柄支点用力点 )”和“斜面部分(刀刃的锋利角度 )”,用模型演示“杠杆绕支点转动、斜面切割原理”,明确“组合工具”属性。 ② 功能测试: 任务1(常规裁剪 ):用裁缝剪、理发剪分别剪硬卡纸、布料,记录“省力程度(主观评分:15分 )、裁剪效果(边缘整齐度 )”。 任务2(模拟手术 ):用剪刀剪旧网线(剪开外皮、精准剪内线 ),观察“刀刃角度、支点位置对‘不伤内层’的影响”,填写测试记录单。 ③ 原理关联: 测试后,结合杠杆(省力:支点到用力点距离 )、斜面(切割:刀刃角度与锋利度 )的原理,分析剪刀结构如何支持“省力裁剪”与“精准操作”。 巡视指导,纠正“结构观察不全面(忽略支点位置差异 )”“测试记录不精准(主观评分随意 )”;引导关注“不同剪刀的支点位置(裁缝剪支点靠上,理发剪支点居中 )”对功能的影响。 学生活动: 观察实践:识别杠杆(刀柄 )、斜面(刀刃 )结构→ 测试不同材质裁剪→ 分析支点、刀刃角度对功能的影响(裁缝剪支点远,省力适合剪硬料;理发剪支点近,精准适合剪细线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结构观察功能测试原理关联”的过程,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剪刀“杠杆+斜面”的组合结构,突破“组合工具原理”的难点,落实探究实践与科学思维素养。 (3)研讨(12分钟) 教师活动: 组织小组展示测试记录,围绕以下问题深化研讨: ① 结构功能关联:“杠杆部分(刀柄长度、支点位置 )咋影响省力?斜面部分(刀刃角度 )咋影响切割效果?” ② 组合优势:“为啥说剪刀是组合工具?杠杆+斜面的协同咋让剪刀更灵活?” ③ 实践迁移:“不同场景(剪纸、手术 )选不同剪刀,咋根据结构特点匹配需求?” 补充“组合工具设计逻辑(整合简单机械,拓展功能边界 )”资料,强化科学观念。 学生活动: 小组分享:“裁缝剪支点远,省力剪硬料;理发剪支点近,精准剪细线;杠杆让操作省力,斜面实现切割,协同让剪刀多功能”;理解组合工具的优势与场景适配性。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梳理剪刀结构功能的规律,明确组合工具的协同优势,实现“实践测试→ 科学结论→ 实践迁移”的跨越,突破“组合工具原理应用”的难点。 (4)拓展(5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多功能剪刀(带锯齿、弯曲刀刃 )”和“组合工具(钳子:杠杆+斜面 )”的图片,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组合工具?它们整合了啥简单机械?” 鼓励课后观察“扳手(杠杆+轮轴 )、指甲刀(杠杆+斜面 )”等工具,制作“组合工具原理”手抄报。 学生活动:讨论多功能剪刀的创新设计,规划课后观察任务,延伸对组合工具的探究。 设计意图:拓展环节延伸组合工具的探究广度(从剪刀到多样工具 ),强化“结构整合实现功能创新”的技术观念,培养持续探究的兴趣。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剪刀的核心结构是( ) A. 单一杠杆 B. 单一斜面 C. 杠杆+斜面的组合 答案:C 解析:剪刀刀柄是杠杆(绕支点转动 ),刀刃是斜面(锋利切割 ),属于组合工具,选C。 2. 裁缝剪比理发剪更省力,因为( ) A. 裁缝剪的杠杆部分(刀柄 )更长,支点距用力点远 B. 裁缝剪刀刃更锋利(斜面角度小 ) C. 理发剪是斜面,裁缝剪是杠杆 答案:A 解析:杠杆省力与“用力点距支点距离”正相关,裁缝剪刀柄长(距离远 ),更省力;B、C错误,选A。 3. 模拟手术剪网线时,要求“精准剪内线,不伤外皮”,主要利用剪刀的( ) A. 杠杆省力 B. 斜面锋利 C. 刀刃角度可控(精准操作 ) 答案:C 解析:精准操作依赖刀刃角度、支点位置的精细控制,体现组合工具的灵活功能,选C。 判断题 1. 剪刀只是简单的杠杆工具,和斜面无关。(× ) 解析:剪刀刀刃是斜面结构,属于组合工具,故错误。 2. 测试剪刀功能时,“省力程度、裁剪精准度”可作为评价指标。(√ ) 解析:科学评价工具需量化指标,省力、精准度符合剪刀功能特点,故正确。 3. 所有剪刀的结构都一样,功能差异仅因使用场景不同。(× ) 解析:不同剪刀的支点位置、刀刃角度等结构不同,导致功能差异(如裁缝剪 vs 手术剪 ),故错误。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今天探究了剪刀,谁能说说它的结构和功能咋关联?” 学生总结:“剪刀是杠杆+斜面的组合工具,杠杆让操作省力,斜面实现切割;不同结构(支点、刀刃 )适配不同场景(剪纸、手术 )!” 设计意图:简洁回顾剪刀的“组合结构功能关联”,强化系统理解,呼应单元“工具与技术探究”主题。
板书设计
灵活巧妙的剪刀 结构:杠杆(刀柄支点用力点 )+ 斜面(刀刃锋利角度 ) 功能: 杠杆:省力操作(支点距用力点越远,越省力 ) 斜面:精准切割(刀刃角度影响锋利度、精准度 ) 本质:组合工具,协同实现“灵活裁剪、精准操作”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以“组合工具探究”为核心,通过“观察结构功能测试原理关联”,让学生亲历“发现组合机械”的过程,多数小组清晰理解剪刀的杠杆+斜面结构;研讨环节深化“结构功能”规律,落实核心素养。 拓展任务延伸组合工具探究,实现“单一工具→ 多样工具”的认知升级,课堂逻辑完整、实践与思维并重。 (2)不足之处 部分小组因“测试材料单一(仅硬卡纸、网线 )”导致功能归纳片面,需增加“布料、金属丝”等材料;研讨中对“组合工具的创新设计(如可调节支点剪刀 )”涉及不足,技术创新视角可拓展。 科学观念培养侧重“杠杆+斜面协同”,对“组合工具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如医疗器械 )”挖掘不深,技术工程领域的系统性体现不够。 (3)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丰富测试材料(布料、金属丝 ),让学生感知剪刀对不同材质的适配性;引入“可调节支点剪刀”的创意设计,激发技术创新思维。 补充“组合工具在高端制造(如航空航天 )”的案例,强化技术系统性作用,提升学生对工具推动科技发展的认知深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