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13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锥的体积或容积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使同学们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
2.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同学们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
3.培养同学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2.通过教学,培养同学们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m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时间分配:2分)
1.(电脑出示一个透明的圆锥)仔细观察,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2.复习高的概念。
(1)什么叫圆锥的高?
(2)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用橡皮泥制作的圆锥体模型的高。(提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帮助学生进行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为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点评:圆锥特征的复习简明扼要。圆锥高的复习颇具新意,通过动手操作,从而使抽象的高具体化、形象化。
二、创设情境,引发猜想(时间分配:2分)
1. 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笑笑在周六去乡下的姑姑家做客,院子里有一堆麦子(堆成圆锥形),姑姑正打算趁着好天气把麦子摊开晾晾,笑笑就问姑姑:这堆小麦的体积是多少呢?
2.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圆锥的体积。
生1: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高”,我想圆锥的体积也可能是“底面积×高”。
生2:如果用“底面积×高”的话,求出来的是和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我想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2。21世纪教育网:www.xj5u.co
生3:我觉得是1/3。
……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在引入新知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乐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点评:教师结合了现实中的具体情境,创设了一个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自主探索,操作实验(时间分配:25分)
揭示学习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能求出圆锥的体积。学生想出的方法较多有:变形成圆柱、长方体;放入水中求上涨的水的体积;把空圆锥装满水倒入量杯或量筒,等等。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都是把圆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共同探究一种更为一般的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你愿意选择哪一种立体图形来作为研究的工具?
生:圆柱体。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和圆锥的共同点很多,都有一个曲面,而且底面都是圆形。
生:我猜想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师:请各小组从实验学具(两只圆柱和两只圆锥容器)中选一只圆柱和圆锥,做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生动手实验,记录下各自的发现。
汇报操作过程,说实验中的发现。
生1:我们用空圆柱装满米后倒入空圆锥,三次倒完,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生2:我们是用空圆锥装满米后倒入空圆柱,三次正好倒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3倍。
生3:我们的发现和第二组一样。但是,我们只倒了一次,量了一下,发现米的高度正好占圆柱高的1/3,也可以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
生4:我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们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4。
生5:我们这一组实验结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2。
生6:……
师根据这些实验组的汇报,把结论分成两大类: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2、圆锥体积不是圆柱的1/3。
师:请小组相互间交流一下,找一找结论不一样的原因。
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实验小组互换实验学具,进行实验操作。
生再次汇报交流,经过辨析,得出结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如果不等底不等高,圆锥的体积有可能不是圆柱的1/3。
师:你能对你们的结论进行验证吗?
学生实验。
生1:我们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
生2:……
师: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概括公式V锥=1/3V柱=1/3sh(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点评: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实验方法是多样的,材料选择是自由的,所以操作探究是主动的,合作交流是投入的。使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解释”的知识建构过程。特别是数学交流体现得很充分,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或大组的多向交流,这种交流是立体、交叉型的,它能催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四、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时间分配:2分)
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1.5米,你能计算出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1.学生尝试行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引导小结:不要漏乘1/3;计算时,能约分时要先约分。
五、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时间分配:7分)
1.P12页练一练第1题。
2.P12页练一练第3题。
六、总结升华 (时间分配:2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探索到了什么?怎样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的?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梳理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七、习题设计
P12页练一练第2题。21世纪教育网:www.xj5u.co
P13页练一练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