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斜面》教学课件(15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斜面》教学课件(15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6 18:58:14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3.2 《工具与技术——斜面》
(教科版)六年级

3.2 《工具与技术——斜面》
这些工具帮我们解决过啥问题?用工具时,除了物品本身,还需要啥(如方法 )?今天探究‘工具和技术的紧密联系’!
新知导入
聚集
从古至今, 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明和运用了许多工具与技术, 有的一直沿用至今, 斜面就是这样的情况。 说说你见过的斜面, 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探究新知
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很多,比如楼梯,将垂直高度转化为倾斜台阶,让人省力登上高处;还有卡车车厢旁的斜坡,方便叉车或工人把货物推上车,不用直接抬升重物;瓶装药的瓶盖内侧也是斜面(螺纹),旋转时能轻松拧紧或拧开,减少用力。这些斜面都能省力,让操作更轻松。
任务1:将一个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低处B。
对于技术和工具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 我们应当进行测试与评价。测试的方法可以是模拟测试和实际测试。在测试时, 需要建立评价指标,评价的指标可以有多有少, 我们可以逐步由少到多来学习。
1.模拟测试: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
任务2: 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 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
2.模拟测试:用木板搭一个斜面, 模拟搬运物体的过程。
任务3:将两个物体 (比如木块和石块) 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任务4:将两个物体 (比如木块和石块) 由低处B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A,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 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
2.通过测试, 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
通过测试可知,斜面的主要作用是省力。它能将较难的垂直用力,转化为沿斜面的较小用力,让人们在提升物体、移动重物等任务中,不用花费过大力量,更轻松完成操作。
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 , 比如刀、斧等 ; 你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 比如盘山公路、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斜面的运用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单就农业生产而言 , 人们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修建了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设施,组成水利系统 , 不但治理了水灾, 还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 ,为 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了人类获得稳定可靠的食物来源。
课堂练习
1. 斜面的核心作用是( )
A. 省力 B. 美观 C. 增加距离
2. 对比实验中,斜面省力的原因是( )
A. 延长了力的作用距离 B. 减小了物体重量 C. 改变了力的方向
3. 下列不能体现斜面省力的是( )
A. 直接搬起石块 B. 沿木板斜面推石块 C. 盘山公路绕圈上山
A
A
A
(二)判断题
1. 所有斜面的省力效果都相同,与坡度、物体重量无关。( )
2. 对比实验中,必须控制斜面坡度、物体重量等变量,才能准确验证斜面省力。( )
3. 生活中只有大型工程(如盘山公路 )用到斜面,日常工具很少涉及。( )
×

×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斜面,谁能说说斜面的作用、原理和生活应用?斜面能省力,通过延长距离减小拉力;坡度越小、物体越轻,省力越明显;生活中盘山公路、滑梯都利用了斜面!
板书设计
3. 2 斜面
1. 实践探究:
模拟测试:搬运/引水更便捷
对比实验:斜面拉力<直接提升拉力(省力 )
2. 核心原理:
斜面是能省力的简单机械,通过延长距离优化力的使用
影响因素:坡度(越小越省力 )、物体重量
3. 生活应用:盘山公路、滑梯、水渠、螺丝刀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斜面》是“工具与技术”单元的实践探究课,聚焦斜面作为简单机械的作用。教材通过“模拟测试(搬运、引水 )、对比实验(斜面提升 vs 直接提升 )”,引导学生理解斜面能省力的原理,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培养“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深化“工具解决问题”观念的关键课例,为后续探究复杂机械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斜面”有生活感知(如山坡、滑梯 ),但对“斜面省力原理(与直接提升对比 )”的科学理解模糊。已具备模拟实验与对比分析能力,不过在“控制变量设计实验(如斜面坡度、物体重量 )”“精准测量与数据分析”上需指导。学生对“动手测试工具效果”兴趣高,需通过“实践测量归纳”突破“直观感知→ 科学原理”的转化难点,构建简单机械的科学观念。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理解斜面是能省力的简单机械,认识其省力效果与斜面坡度、物体重量等因素的关联,构建“斜面力的优化问题解决”的技术观念,明确工具(斜面 )对提升工作效率的价值。 (二)科学思维 通过“斜面提升 vs 直接提升”的对比实验,分析拉力数据(弹簧测力计测量 ),归纳斜面省力的规律,锻炼对比、归纳与数据分析思维;从生活案例中提炼斜面的应用场景,提升实践迁移与系统思维。 (三)探究实践 经历“模拟测试(搬运、引水 )、对比实验(省力测试 )、数据分析”完整流程,提升实验设计、操作与精准测量素养;学会用科学方法探究工具(斜面 )的作用,养成实证分析的科学态度。 (四)态度责任 感受斜面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简单机械的探究兴趣;理解技术发明源于人类需求,增强“善用工具、优化实践”的责任感,树立技术服务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通过模拟测试(搬运、引水 )与对比实验(斜面提升 vs 直接提升 ),探究斜面的作用(省力 )。 2. 理解斜面省力的原理,归纳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构建“斜面问题解决”的关联。
教学难点
1. 深度理解斜面省力的原理(通过延长距离实现力的优化 ),突破“直观省力→ 科学原理解释”的思维跨越。 2. 精准设计与实施“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斜面坡度、物体重量 ),实现“定性感知→ 定量数据分析”的探究升级。
教具准备
斜面实验材料(塑料槽、木板、弹簧测力计、不同重量物体:木块、石块 )、生活斜面应用PPT(盘山公路、滑梯、水渠 )、实验记录单(拉力测量表、应用场景归纳表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盘山公路、滑梯、水渠”的图片,提问:“这些‘斜面’咋帮人们解决问题?(如盘山公路让汽车省力上山 )今天探究‘斜面’的秘密!” 学生活动:观察生活场景,猜想“斜面能省力、引导水流”,激发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以生活斜面导入,关联“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聚焦“斜面作用探究”任务,唤醒前认知(斜面的直观应用 )。
二、讲授新课 (1)聚焦(5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竹筒斜面引水图”,提问:“斜面在生活中咋用?模拟测试(搬运、引水 )能发现啥规律?” 引导明确“通过实践探究斜面作用”的核心。 学生活动:观察图示,联系生活经验,初步梳理探究方向(模拟测试+对比实验,验证斜面作用 )。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图示,引发对斜面作用的好奇,聚焦“实践探究(模拟+实验 )”关键环节。 (2)探索(20分钟) 教师活动: 分组发放实验材料,分步指导探究流程: ① 模拟测试:斜面的实际应用 任务1(搬运 ):用塑料槽做斜面,将物体从高处滑到低处,观察“搬运是否更便捷”,记录“无斜面 vs 有斜面的操作差异”。 任务2(引水 ):用塑料槽拼接长斜面,模拟水渠引水,观察“水流是否更顺畅”,记录“无斜面 vs 有斜面的引水效果”。 ② 对比实验:斜面省力测试 控制变量设计:用木板做斜面,保持物体重量相同,分别测量“直接提升物体的拉力”和“沿斜面提升物体的拉力”(弹簧测力计 ),填写“拉力测量表”。 重复实验:换不同重量物体(木块、石块 ),改变斜面坡度(调整木板倾斜角 ),重复测量,分析数据规律(如坡度越小,拉力越小 )。 巡视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不规范(如弹簧测力计未匀速拉动 )”“变量控制不严(如同时改变坡度和物体重量 )”;鼓励小组精准测量、多次实验,提升数据可靠性。 学生活动: 实践操作:完成模拟测试(感受斜面便捷 )→ 实施对比实验(测量拉力、记录数据 )→ 分析数据(发现斜面拉力<直接提升拉力,坡度越小拉力越小 )。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应用对比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亲历“直观感知→ 定量验证→ 规律归纳”的过程,突破“斜面省力原理”的理解难点,落实探究实践与科学思维素养。 (3)研讨(12分钟) 教师活动: 组织小组展示实验数据(拉力测量表 ),围绕以下问题深化研讨: ① 斜面作用:“对比实验中,斜面拉力与直接提升拉力有啥差异?斜面的核心作用是啥?” ② 影响因素:“斜面坡度、物体重量咋影响省力效果?(如坡度越小,省力越明显 )” ③ 生活应用:“结合模拟测试与实验,说说生活中斜面的应用场景(如盘山公路、滑梯 ),它们咋利用斜面省力/便捷?” 补充“斜面原理(力的分解:延长距离,减小所需力 )”的科学解释,强化理论支撑。 学生活动: 小组分享:“斜面拉力更小(省力 ),坡度越小、物体越轻,省力越明显;盘山公路通过缓坡延长距离,实现汽车省力上山”;理解斜面省力的科学原理与实践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梳理实验数据,提炼斜面省力的规律与应用,实现“实践数据→ 科学原理→ 生活迁移”的跨越,突破“原理理解与实践应用”的难点。 (4)拓展(5分钟) 教师活动: 播放“斜面在古代工程中的应用(如运河、梯田 )”视频,提问:“古人咋利用斜面改造自然?斜面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有啥影响?” 引导学生联系现代科技(如电梯、传送带 ),思考“斜面原理如何融入复杂技术(如螺旋楼梯=绕圈的斜面 )”,感知技术迭代与创新。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讨论斜面在古代、现代的应用差异(如古代水渠 vs 现代传送带 );猜想未来斜面技术的创新(如智能调节坡度的斜面 ),延伸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古今对比与未来猜想,让学生理解斜面技术的发展历程与价值,强化“技术服务人类需求”的观念,为后续探究复杂机械做铺垫。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斜面的核心作用是( ) A. 省力 B. 美观 C. 增加距离 答案:A(解析:斜面通过延长距离实现省力,是核心作用;B非科学价值,C是手段非目的,选A ) 2. 对比实验中,斜面省力的原因是( ) A. 延长了力的作用距离 B. 减小了物体重量 C. 改变了力的方向 答案:A(解析:斜面通过延长距离,将“大的提升力”分解为“小的沿斜面拉力”;B物体重量不变,C是滑轮等机械的作用,选A ) 3. 下列不能体现斜面省力的是( ) A. 直接搬起石块 B. 沿木板斜面推石块 C. 盘山公路绕圈上山 答案:A(解析:A是直接提升,无斜面;B、C利用斜面省力,选A ) 判断题 1. 所有斜面的省力效果都相同,与坡度、物体重量无关。(× )(解析:斜面省力效果受坡度(坡度越小越省力 )、物体重量影响,表述错误 ) 2. 对比实验中,必须控制斜面坡度、物体重量等变量,才能准确验证斜面省力。(√ )(解析:控制变量是科学实验的关键,确保实验结果由“是否使用斜面”决定,符合逻辑 ) 3. 生活中只有大型工程(如盘山公路 )用到斜面,日常工具很少涉及。(× )(解析:日常工具/场景广泛应用斜面,如螺丝刀(斜面原理 )、滑梯、水渠等,表述错误 )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探究了斜面,谁能说说斜面的作用、原理和生活应用?” 学生总结:“斜面能省力,通过延长距离减小拉力;坡度越小、物体越轻,省力越明显;生活中盘山公路、滑梯都利用了斜面!” 设计意图:简洁回顾斜面的核心知识(作用、原理、应用 ),强化系统理解,呼应单元“工具与技术探究”主题。
板书设计
斜面 1. 实践探究: 模拟测试:搬运/引水更便捷 对比实验:斜面拉力<直接提升拉力(省力 ) 2. 核心原理: 斜面是能省力的简单机械,通过延长距离优化力的使用 影响因素:坡度(越小越省力 )、物体重量 3. 生活应用:盘山公路、滑梯、水渠、螺丝刀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以“模拟测试对比实验数据分析”为主线,让学生亲历“感知验证归纳”的科学探究,多数小组清晰理解斜面省力原理;研讨环节深化原理与应用,落实核心素养。 生活拓展关联古今技术,强化“技术服务需求”的观念,课堂逻辑完整、实践与思维并重。 (2)不足之处 部分小组因“弹簧测力计操作不熟练”导致数据误差,需提前专项训练“匀速拉动、精准读数”;研讨中对“斜面与其他简单机械的组合应用(如斜面+滑轮 )”涉及不足,知识整合度可提升。 科学观念培养侧重“斜面省力”,对“斜面在复杂系统中的作用(如水利工程 )”挖掘不深,技术工程领域的系统性体现不够。 (3)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增加“弹簧测力计规范操作”的课前练习,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引入“斜面与滑轮组合”的拓展实验,深化简单机械的系统认知。 补充“古代斜面工程(如运河、金字塔修建 )”的案例分析,强化技术历史与文化价值,提升态度责任培养的深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