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 (4)【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 (4)【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07:3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一单元 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内容解读
1.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的历史背景。
2.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改革和变法的相关内容。
3.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_______的重要时期,社会_____、政治、_____、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经济上
①农业:_______和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冶铁、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
一、社会变化新气象1.特征大变革经济军事2.表现铁农具牛耕③商业:_____、_____、___、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
中心。
(2)政治上
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_______________制度,建立
和强化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封邑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的局面需要打破。
(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时期以_____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_____战争。
(4)文化上:_________风气兴起,_________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_________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邯郸临淄宛奴隶主贵族政治封建专制统治世卿世禄争霸兼并私人讲学民间办学法家学说名师点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奴隶制在崩溃,封建制在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已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1)齐国管仲改革
①发展_________,整顿和发展_____。
②改革赋税制度,采取“___________”的政策。
(2)鲁国的改革:鲁国实行“_______”,“履亩而税”。
(1)背景
①经济上,_______________获得发展。
②政治上,_________阶级要求改革,废除_____________
___,发展封建经济。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2.战国时期农工商业军备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封建土地私有制新兴地主奴隶主贵族特权(2)目的:实现_________,巩固统治,争取_________的胜利。
(3)魏国李悝变法
①实行“_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
②推行“_______”,稳定小农经济。
③制定《_____》,加强法制,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
(4)楚国吴起变法
①限制_____权力,改变世袭的_______。
②变相没收_______的土地。
③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_____,奖励军功。
④要求官吏_________,严禁私门请托。
(5)_____、_____和韩国也陆续实行了改革。
富国强兵兼并战争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贵族分封制旧贵族俸禄秉公执法齐国赵国
(1)秦国偏居_____,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
(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
(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_________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_________充斥。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不利形势2.有利条件关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
(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商鞅来到秦国,受到_______重用。
3.历史机遇4.直接原因秦孝公名师点拨:
读图:
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
及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拓展1(1)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上的图案的主题是什么?“赏功”是指什么?
(2)该图片反映出战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历史形势下,秦国是如何应对的?
答案 (1)水陆攻战。奖赏军功(战功)。
(2)兼并战争不断。秦国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春秋时期各国改革与战国时期有何不同?
答案 春秋时期变法针对经济基础,没有触动上层建筑;战国时期变法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地位。
拓展2
阅读下列材料: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易楚国之俗……。”
——《史记·蔡泽列传》拓展3(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2)材料汉书中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答案 (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平籴法”。
(3)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秦国怎样的民风精神?
答案 体现出民风强悍尚武的精神。拓展4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
提示 ①牛耕和铁农具推广,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等。
②战争频繁,为避免在争霸战争中失利,各国为增强实力进行变法。
③法家思想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角度】?
材料一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赙(助葬费用)。以后周桓王还向鲁国求过车。
材料二 郑庄公(前757—前701),名寐生,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在位32年,曾平定其弟共叔段叛乱。继武公为周平王卿士,联合齐、鲁战败宋、卫,并灭许国,在中原形成霸主地位。后因周桓王免其职而与周作战,击败周师,射伤周王。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请回答:
归纳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并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 时代特征: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不尊天子,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内在联系:正是由于在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各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实力发展不平衡,所以才导致材料一、二中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的结果。
“初税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实施“初税亩”有何目的?带来的客观后果有哪些?
提示 含义:履亩而税,即按亩纳税。目的:增加财政收入,增强鲁国实力。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私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角度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 为什么说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是地主阶级性质的?
提示 (1)从变法兴起的原因来看,变法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进行的。
(2)从变法的目的来看,各国的变法都是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3)从变法的内容来看,各国的变法都着眼于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这就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
【角度2】?
材料一 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孟子》说“周人百亩而彻。”
材料二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而分等征赋。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管仲实行的赋税制度与西周时期相比,有何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答案 变化:西周按井田以户征收,管仲以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即征收标准不一样。看法:改变旧税制,按土地等级征税,既可以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又有利于公平、公正,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具有进步性。
?
特别提醒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革改变了秦国的命运,改革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
请你想一想,当时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与战胜攻取又有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 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学思之窗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
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因此,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响比较大?
答案提示 春秋时期著名的变法改革还有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权。
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影响也较大,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楚国经过改革,成为了战国中的强国。
2.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在查考历史文献与今人研究著作基础上,制作战国各国变法情况表,标明国名、主持者姓名、大致时间,变法内容、作用影响等要素。
答案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