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07:4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观察右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B.管仲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D.管仲改革增强了齐国的综合国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管仲改革中推行“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好坏和产量征税,这在实际上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但并没有从法律上正式承认土地的私有制。
答案:B
2.“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
解析:本题考查了鲁国初税亩的有关知识点。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所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增加了鲁国的财政收入,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私田的控制和管理。也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度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据此本题选B项,A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C项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项战国时期井田制结束。
答案:B
3.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四次改革或变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质。管仲改革发生于春秋初期,属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答案:A
4.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总体面貌比较落后,但也有许多有利改革的条件,包括(  )
①国君权力较集中 ②国内旧势力较弱 ③法家学说易受君民认同 ④民风质朴而尚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件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当时秦王权力较大,旧的势力力量小,人们认同法家学说,民风质朴且好武。这些都有利于秦国加强中央集权、富国强兵。
答案:C
5.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变法改革措施是(  )
A.“相地而衰征”
B.“履亩而税”
C.“尽地力之教”
D.“平籴法”
解析:要防止“谷贵”和“谷贱”这一物价起伏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只能与平抑物价有关,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
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
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分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四项皆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而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6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
——《国语·鲁语下》
材料二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谶焉。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4分)
(2)简释材料二中“初税亩”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6分)
(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提取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效信息和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回答。第(2)(3)问考查“初税亩”实施的背景、含义、目的、后果,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分析作答。
答案:(1)西周实行的井田制。反对按田亩多少征收田赋的方法。
(2)含义:“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原因:周王室衰微,吏治败坏;私田大量出现;为增强鲁国的实力。
(3)鲁国。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