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0: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INCLUDEPICTURE
"识记基础知识.TIF"
\
MERGEFORMAT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特征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
2.表现
(1)经济上:
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开垦了大量荒地。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
③商业: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政治上:
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②世卿世禄、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
(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
(4)文化上:
①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②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这句话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我的思考]
春秋战国时期。
大动荡、大变革。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时期
国别
主持者
内 容
目的
性质
春秋

管仲
(1)发展农工商业(2)整顿和发展军备
富国强兵
奴隶主阶级改革 
(3)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初税亩
战国

李悝
(4)发展农业,尽地力之教(5)稳定经济,平籴法(6)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吴起
(7)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8)变相没收旧贵族的土地(9)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10)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
地主阶级改革
    
INCLUDEPICTURE
"2-1.TIF"
\
MERGEFORMAT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称:“齐桓公以霸,九合 
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你知道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吗?
[我的思考]
管仲在齐国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增强了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不利形势
(1)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
(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
2.有利条件
(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3.历史机遇
(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4.直接原因
商鞅来到秦国,受到秦孝公重用。
INCLUDEPICTURE
"思维导图.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理解教材新知.TIF"
\
MERGEFORMAT
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2)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他们要求满足的有效途径。
(3)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避免战败或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的变法。
(4)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学说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为各国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二、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异同是什么?
1.相同
(1)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即旧的社会制度(宗法分封制、井田制)遭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
(2)诸侯争霸激烈。
(3)目的都是富国强兵,争夺霸主。
(4)都注重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改革。
(5)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旧制度的瓦解。
2.不同
(1)从历史条件上看:春秋时期社会转型刚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旧的社会制度刚开始遭到破坏,新兴的封建经济和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发展刚开始起步;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加快,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2)从性质上看:春秋时期的改革是奴隶制性质的改革,战国时期的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3)从内容上看:春秋时期的改革从赋税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手,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的,没有触及上层建筑;而战国时期的改革,既有经济基础的变革,又有废除旧贵族特权的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且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4)从影响上看:①战国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的改革比春秋时期要更彻底,涉及领域广,既有经济,又有政治、文化、法律等。②春秋时期赋税改革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但没有建立起新制度,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收效不大;而战国时期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转型的实现。
[特别提醒] 造成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根源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旧阶级力量对比的差异。即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更加壮大,在他们的推动之下所进行的社会改革对旧势力的扫荡更彻底一些。
INCLUDEPICTURE
"把握热点考向.TIF"
\
MERGEFORMAT
考查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命题立意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大发展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特征及各国的改革变法。考查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应细节知识和概念的识记、理解;二是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宏观时代特征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INCLUDEPICTURE
"例字.tif"
\
MERGEFORMAT
材料一 ……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材料三 
INCLUDEPICTURE
"2-3.tif"
\
MERGEFORMAT
材料四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通过这次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探究]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他的称霸与管仲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3)李悝在变法中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统治法典是什么?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改革对魏国有何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第(2)(3)问要结合材料及所学的有关知识作出判断,难度不大。
[答案] (1)与旧贵族(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
(2)葵丘会盟。
有关。正是由于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变法,齐国强盛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3)《法经》。
目的:加强法制,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
影响:使魏国在战国各诸侯国中率先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