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件 (2)【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件 (2)【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0:4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早年立志:出生于卫国,热衷于_____学说,有强烈的从政
愿望。
2.施展抱负:离开魏国,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于
____________开始,先后两次推行变法。法家公元前356年【合作探究】
1.商鞅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提示:(1)个人因素:出生于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鞅少好刑名之学,推崇李悝学说,是李悝的学生)
(2)时代影响: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建功立业。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_________,以法律形式承认
_________,允许土地买卖。
2._________,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井田制度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合作探究】
2.为什么商鞅变法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提示:(1)农业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权。
2.措施:
(1)军事上:_________,实行二十等爵制,按军功大小授予爵
位。
(2)政治上:
①废除“_________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②建立严密的_________,制定连坐法。
③普遍推行_____,加强中央集权。奖励军功世卿世禄制户籍制度县制【合作探究】
3.商鞅变法中普遍推行县制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商鞅变法中普遍推行县制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的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限制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势力。(3)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制订_____。
(4)习俗上:改革社会风尚习俗,强制推行___________等。秦律一夫一妻制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提示:(1)战国时代的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
称霸之道即法家治国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合孝公称霸需要。
(2)认识: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进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商鞅变法的特点
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思想文化、社会习俗以及日常行为准则,对奴隶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2.进步性:以废除奴隶制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建立地主阶级专政为目的,是一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地主阶级改革。
3.彻底性:以法律形式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采取严厉手段加强思想控制,严惩反对势力,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固有传统。 4.有效性:创建了一系列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政治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持久性:商鞅不仅两次大规模推行变法,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为秦国继承和发展,是战国时期任何改革变法所不能比拟的。【名师指津】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富国强兵为核心,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层面,法令具体而且切实有效,其措施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商鞅变法如何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
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
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名师指津】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应该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商鞅变法的内容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材料二 反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一组图片(1)据材料一,可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评价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各自描述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分析】本题属于图片信息题。第(1)题在归纳材料一的历史信息时,除了直观的铁器牛耕使用、地租出现等表层信息外,还要注意到这些内容所反映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变革方面的深层信息。第(2)题比较简单,材料二中的文字信息“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器具“铜方升”都能直接和教材所述商鞅变法的措施直接联系起来。第(3)题涉及对商鞅变法历史背景的理解。答案:(1)表层信息: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已经出现征收地租的方式。深层信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开垦,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
(2)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作用: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确立了新兴地主土地私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3)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