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
商鞅变法的特点。
【自主学习】
一、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_____,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二、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二)强兵、加强集权之举:
1.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2.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3.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4.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5.社会风尚
三、变法的特点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_____、经济____、军事_____、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_____,废除世卿世禄______
3.历时最久:先后两_____次改革,持续18年
4.成效最明显:增强了秦国实力,为秦统一_____奠定了基础
5.强调法治,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______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了封建地主阶级______的统治。21教育网
6.强调农业______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合作探究】
在商鞅变法的诸多措施中,最能从根本上动摇旧体制的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在商鞅变法的诸多措施中,最能动摇旧体制的是废井田,开阡陌。
因为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它是奴隶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从国王到诸侯再到士大夫的层层分封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大大小小的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也是依靠土地。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2.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
)
A.春秋
B.战国
C.
秦朝
D.汉朝
3.商鞅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主要说明(
D
)
A.儒学无积极意义
B.儒学无法抑制暴政
C.儒学行不通
D.儒学不利于思想统治
4、《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D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授田
5.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
C
)
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
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6.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
)
A.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7.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
( http: / / www.21cnjy.com )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投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
)21cnjy.com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
)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9.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C
)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制度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10.《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C
)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赞扬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与什伍制度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
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消极影响?
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