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学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学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1:0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商鞅的成长历程;初涉政坛;秦国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坛上的主角;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2、理解商鞅变法和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关系;
3、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学生自找资料,通过对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和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措施的学习。合作探究,小组竞赛、讨论质疑。
【知识链接】
对商鞅变法,司马迁说“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那么,商鞅这位搅起中国历史长河巨大波澜,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究竟如何 他轰轰烈烈运作、并为之贡献生命的变法改革又是些什么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知识梳理】(A级)
(1)成长历程:
原名
公孙鞅
,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于
卫国贵族家庭
,又称
卫鞅
,热衷于法家学说

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卫鞅起初投身于
魏国丞相公叔座
门下,但
魏惠王没有重用他
(3)投身秦国,主持变法:
A、此时
秦孝公
到处招揽人才
B、他提出治国平天下主张,秦孝公任用他为
左庶长
,主持变法
C、从
公元前356年
开始,两次在全国推行。他被晋爵为
大良造

赐封于

,称其为
商君或商鞅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何谓“刑名之学”?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学派。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
【思考探究】(B级)
1、卫鞅到泰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到了孝公。开始两次,卫鞅向孝公讲述学尧、舜等帝王之道,孝公听得直打瞌睡。卫鞅走后,孝公对景监生气地说:“你的客人大言迂腐,怎能用他呢 ”景监责备卫鞅,卫鞅要求再见孝公。这一次卫鞅向孝公讲了称霸之道。孝公听了很满意,又要求见卫鞅。,第三次见面,商鞅劈头就问:“当今天下四分五裂,您难道不想开疆拓土,成就霸业么?”秦孝公立刻精神了,他要的就是霸道!听着听着,他不由自主地向商鞅靠拢。最后,秦孝公不再矜持,激动地握住商鞅的手:“请先生教我。”孝公对卫鞅讲述的富国图强之术,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凑近卫鞅,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
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答: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征,“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尧、舜、禹的帝王之道即儒家的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以礼治国,实行“仁政”。这种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形势要求。因此,孝公对王道不感兴趣。而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要求当政者“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这种思想适应了战国时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孝公的称霸大业,所以,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而且法家思想还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
知识点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知识梳理】(A级)
(1)“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
井田制
,以
法律
形式承认
土地私有
,允许
土地买卖
作用——维护
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提高
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鼓励
耕织
,生产粟帛多的,可
免除徭役
;限制
工商业
作用——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3)统一
度量衡

作用——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思考探究】(B级)
2、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
A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
C

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重农抑商
4、下列改革中,含土地所有制改革的是(
B

A、周世宗改革
B、商鞅变法
C、管仲改革
D、王安石变法
知识点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知识梳理】(A级)
根本目的:
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进而在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措施:
A、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军功大小
授予爵位,官吏从
有军功爵的人中
挑选,严禁
私斗
作用——
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
B、废除
“世卿世禄制”
,鼓励
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C、建立
严格户籍制度
,制定
连坐法

目的——
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D、普遍推行
县制

废除
分封制
,分全国为
31
县,由
国君
直接委派
县令
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E、“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
秦律

烧毁
宣扬儒家思想及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书
;根据李悝
《法经》
,制定秦律
【思考探究】(B级)
5、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积极作用
【合作探究】(C级)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政治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普遍推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司法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了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加强了专制统治
制定秦律,轻罪重罚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习俗
“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6、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欲于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是发明商君之少思亦。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材料四
(公元前33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 秦策一》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
完全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材料二如何评价商鞅?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这一观点不正确。不能过分强调个人品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持否定态度。“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被废除。
(4)材料四中“人”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什么问题?
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7、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学习反思】
你掌握的知识:
你存在的疑问: